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括三方面: 一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统一, 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 二是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 迫使资本主义企业
不断地增加资本积累, 加快技术进步,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保持两大部类和各部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提高分配的公平程度, 增加国内消费需求,
以防止和减轻经济危机。

这些内容,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
马克思认为,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人口再生产的统一。

两者只有协调发展, 才能保证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说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的话, 那么人口的再生产必须由政府计划调节。

鉴于我国目前人口过多、高素质劳动力较少, 人口再生产不能适应物资料再生产发展的状况, 政府计划人口再生产的主要内容, 一是控制人口总量, 二是提高人口质量。

当前, 我国劳动力严重过剩。

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总量, 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条件下,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少一国的人口总量, 必然增加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
条件下资本发展的自我内在张力, 以及社会生产协调发展的内
在关系。

在我们今天看来, 除去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 这一理
论具有社会生产发展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一) 调整产业结构, 正确安排好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三大产
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关注的是物质生产部门两大部类之间
的生产与交换关系, 同当前两大产业的划分与现代经济中三次
产业的划分有本质上的不同, 但是, 无论是对两大产业还是三次
产业, 都是对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的研究, 都是要加强产业之间发
展的协调, 促进产业的合理化与运行的高效化。

马克思的社会资
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产业之间的关联和所存在的比例关系, 保
持产业之间发展的合理比例, 才能充分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
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效率。

这一理论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指
导意义, 有助于我们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产业, 提升我
国的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同时, 在发展现代产业
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降低产业发展不平衡
的效率损失, 保持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高效。

2 有助于指导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 资本具有自我扩张的冲动和能力,
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即利润最大化。

社会主义再生产过
程也是一种扩大再生产, 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就是这一扩大再
生产发展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保持和鼓励这一
资本内在的扩张动力, 可以使我国经济充满活力, 刺激经济快速
增长。

但是, 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
的要求相一致, 必须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注重内涵的扩大, 只
有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合理指引下, 我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
又快的发展。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明白马克思资本再生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以下启示首先,科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应具有开阔的视野
和正确的立场和前提。

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及
其模型,还是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坚持本源论和
系统论。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
有阶段性的,经济增长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条件。

同时,马克思并不将经济增长作为惟一的终极目标,
因为经济增长只是人本身的发展和从自然界中解放
出来的手段,因此,经济增长应坚持使社会产品的多
样化和人的发展的全面化相统一。

既要从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也要以生产力构成及内
部结构、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为基
础,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模型,并随着生产
力要素的丰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再对再生产理
论的增长模型进行充实和完善。

最后,要以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所揭示
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实
际。

科学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不仅重视
价值补偿,也重视实物补偿。

在价值补偿上不仅要重
视投资和不变资本的补偿,更要重视收入分配和人力
资本的补偿问题。

在实物补偿上,要重视对自然环
境、土地矿产、重要原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利用,
特别是农田等重要的自然资源大量的占用和被低价
转让,已直接影响到经济长期增长的前景。

因此,在
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用系统论、整体论的
观点看待经济增长,正确地处理好生产与消费、储蓄与投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关系,强化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加强教育和科技工作,以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率,促进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

在政策和措施上,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增加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以及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投资,真正实现和保持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