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第一轮复习抗日战争

高考第一轮复习抗日战争


五、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 ⑴中共七大召开; 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⑷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⑹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举行反攻
2、时间:
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⑶ 10月25日,台湾光复。 3、胜利原因
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②国共两战场配合,协同作战,这是抗战胜利军事上基本保证; ③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使抗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和支援,是加速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 ⑤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3、国际方面:
(1)(美英法)无暇东顾,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绥靖政策) (2)国际法西斯势力勾结日益嚣张的必然结果。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方面: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 (3)、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日本军部的推动)
2、中国方面:
材料一:中国抗击日本陆军兵力百分比简表 世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1937年 1937年 1938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间 6月 冬 年冬 冬 冬 12月初 冬 冬
百分 24% 88% 94% 83% 78% 69% 64% 54% 中国 : 比
1、日本方面: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 (3)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日本军部的推动)。
材料 4“中正行将出发鄂赣,督率各军‘围剿赤匪’,信赖我总理之威望,人民 之助力,诸将士之忠诚戮力,必能于最短期间,清除‘共祸’,奠安国族。” “本人于本月二日,由南昌出发,巡视前线,并进驻南丰,亲督各军,积极进剿, 乃于四日克复黎川,十三日克复广昌与石城……当即乘胜穷追,十九日遂攻克赤 匪据为总巢之宁都……赤匪屡经我军跟踪猛击,其漏网残余者,本已不及万人, 其向会昌汀州狼狈溃窜时,又被沿途民团袭击截堵,所剩更属无几,预计本月以 内,必可全部歼灭” ——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材料 5蒋介石实际上拥有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获得了张学良东北易帜 的支持,才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地位。但这样一个名义上的中央 对各地方的影响力实在有限,广西、山西、山东、直隶、四川、新疆等诸多省份 都有各自的实际控制军阀,既不向中央交钱,也不要中央派兵,都是名义上的国 民地方政府,甚至于中央势力范围内的诸多省份,都存在中小军阀割地而治的情 况。南京政府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江浙沪三地的贡献以及外国的援助。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华 北事变
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 一三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罪行二:进行大屠杀
(南京)、细菌战和毒 气战、活体试验等。
罪行三: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军在占领
区实行殖民统治。
政治上::“以华治
华”,扶植傀儡政权 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 力量,确保对沦陷区 的统治。
材料二:抗战期间中国人员、财产损失简表 抗战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增强了全国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人民的在自尊心与自信心。 3500万人以上 1000亿美元 5000多亿美元
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 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 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是中华民族再振兴的转折点。
相持阶段
1940年(下半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有一百多个团参加,进行大小战斗182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 4.5万余人。
日军哀称此役为“挖心战”,必须对华北作再认识。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汪:投 敌叛国,伪政权的建立),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经济上:“以战养
战”,进行经济掠夺 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 它的附庸经济
文教上:推行奴化教育 和愚民政策
以实现其同化目的。
三、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6年西安事变)
1、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爱国力量
中国共 产党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①九一八后发表抗日宣言; ②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战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武广会战 场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枣宜会战 协 其他:豫湘桂战役与中国远征军缅甸援助英军 同 作 敌后战场 1937年8月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洛川会议后 成立陕甘宁边区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战 (共产党)
1938年《论持久战》
1940年下半年发动 百团大战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反扫荡斗争 少数民族抗日 蒙古抗日游击队 回民支队 武装的壮大
局部抗战(1931—1937) 四、全民族的抗战斗争
1937-1938.10 防御阶段 1938.10-1944 相持阶段 1944-1945 反攻阶段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淞沪会战 两 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 个 (国民党)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
关系:
①总目标一致 ②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抗战胜利的保 证。 ③两者存在着 一定的矛盾和 摩擦 (如皖南 事变)
中共 敌后 战场
全面 抗战 路线
军队 与人 民
在日占区 创建抗日 根据地, 把敌人的 后方变成 抗日的前 线
基本上是 游击战和 有利条件 下的运动 战
在战略相 持阶段起 主导作用, 逐步上升 为抗战的 主战场
用“一、二、三、四”归纳中国全面抗战
一对主要矛盾: 一条战线: 两方意义: 三个阶段: 三大战场: 四大会战:
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概括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1 日本统治集团精心炮制的对外侵略扩张的蓝图——大陆政策。共确定了五 个侵略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满蒙地 方;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2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 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 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3 按照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一九三七年度日本政府预算 总额为三十多亿日元,其中直接军费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日开战前,陆军已 发展到十七个常备师团,共约三十八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一百六 十多万人。飞机共有二千七百架。海军共有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同时,还大规 模地扩充军事工业,发展航空和海运事业,振兴贸易,统制电力等。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2、中国方面:
(1)当时中国政府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2)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还在于中国国力贫弱。
材料6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法西斯国家进行侵略战争的开端。一 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十月,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 联盟,加紧扩充军备。一九三五年三月,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 的条款,并将常备军扩充到五十万人。十月,意大利法西斯反动对埃塞俄比亚的 侵略战争,次年六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领土。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 轴心成立。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7 九一八”事变后 ,南京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 ,控告日本违背国联盟约 , 侵占中国领土。国联在受理中日争端的 1 7个月里确曾做了大量工作 ,举行过多 次会议 ,作出过数次决议 ,并派遣李顿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在国联大会通过的 最终报告书里 ,彻底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恶果———伪满洲国。国联由于内 外诸多因素 ,虽没有从根本上制止日本侵略 ,但在国际舆论和法律及道义上对日 本构成了巨大的外交压力 ,迫使日本退出国联 。 —— 《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宣言。
国共实现 第二次合 作,抗日民 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 立
两次国共合作
(时间和成就)
(1)、1924、1-1927、7:国共第一次合作 成就: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 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 合作方式: (2)、1937-1946年:国共第二次合作 成就: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形成.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9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抗战胜 利根本保障. 合作方式:
抗战 路线 依靠 力量 战场范围 作战规模 方式 战略地位
1、初期是抗日主战场,歼灭了大量日军,粉碎日军 大兵团 在国统治 在战略防 国民 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的大会 区内划分 御阶段起 片面 国民 2 、牵制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党正 若干战区, 战,以 主导作用, 抗战 党正 面战 3、取得的胜利鼓舞全国人民,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 阵地防 阻击敌人 是抗战的 路线 规军 场 4、扩大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 御为主 的进攻 主战场 的同情和支持。 的正规 战
(1)、当时中国政府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2)、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还在于中国国力贫弱。
3、国际方面:
(1)、(美英法)无暇东顾,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绥靖政策) (2)、国际法西斯势力勾结日益嚣张的必然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