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教案(九年级)龙都街道吕标初中第1课时《劳动创造了财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教学准备:观察家长或其他劳动者一天的劳动情况。
教学方法:小组内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又是艰苦的,辛劳的。
二、策划1、恳谈会需要做哪些准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邀请的时间、地点、请谁的家长做典型介绍、确定准备展示哪些生活中的劳动图片、照片等等。
三、行动1、向家长发邀请函。
2、回家后观察父母忙碌的一天,做记录3、统计一年来家庭的劳动成果,从中感受劳动的报偿。
四、恳谈会1、与家长沟通,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看法。
2、听取家长的建议。
五、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六、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第2课时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导入新课: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具体说就是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
它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现实的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体现出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第二节的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讲授新课: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板书)一、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板书)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板书)(1)什么是劳动者的权利(板书)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劳动者的权利这一概念时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劳动者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是由我国劳动法规定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第1自然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我国的劳动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它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着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的劳动法是1994年7月5日颁布的,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板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它是通过一定的劳动报酬的形式来实现的。
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普遍实行工资制,另外还有奖金和津贴等。
在农村普遍实行的分配形式是联产计酬,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和分配单位,在完成上缴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剩下的(大部分)全归自己。
除以上按劳分配外,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金分配(私营企业的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经营风险收入、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板书)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个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女工在生育期间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为了使以上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能得以充分实现,国家还提供了种种物质保证。
如增设疗养院、休养所、公共文化设施、游乐场所、旅游景点等。
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板书)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还要落实对未成年工和经期、孕期女工的各项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措施。
劳动者享爱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板书)职业技能是指劳动者能够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全面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素质,劳动法明确规定: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这就为职业技能培指明了方向,也为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开通了发展成才的道路。
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板书)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如宪法、劳动法)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第七、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板书)我国劳动法第十章的内容是“劳动争议”。
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都被纳入了法制管理和保护体系中,使劳动者在尽职尽责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其各项权益都得到了切实的维护。
第八、劳动者享有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板书)如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工会代表有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劳动者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在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以上,我们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在这些权利中什么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劳动权,即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工作,并按照工作质量和数量取得报酬的权利。
这一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因为,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下面,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各英基本权利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保障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题,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二、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主要义务(板书)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
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请同学们看教材本框题第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劳动者的义务?它包括哪几个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什么是劳动者的义务(板书)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这些责任包括: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主要义务(板书)以上我们讲了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五个方面,其中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重要义务。
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的第6自然段和本框题的第7、第8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是职业技能?劳动者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对于国家和劳动者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题第10至第12自然段和第14至第1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同学们,以上我们分别讲述了什么是职业道德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请大家把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定义行业特点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劳动中在行为规范和准则(示范)官德党政干部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恪尽职守、公正廉洁、忠实积极、不谋私利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下面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提倡遵守职业道德对劳动者个人和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回答。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结合高一经济常识的第二课第二节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来回答。
同学们,今天这节谭我们花较多时间讲述了两个大问题,即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履行的义务。
那么,权利和义务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本框题第3段和本框题最后一个自然段来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板书)(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板书)(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受法律保障的(板书)专题二走近职业第1课时《关于职业》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你的爸爸、妈妈从事什么职业?你还知道哪些职业?或者案例:偏远山区的放羊娃很简单地安排他的人生——放羊。
为什么放羊,放羊娶媳妇呗,娶媳妇干啥呢,娶媳妇生娃呗,生娃干啥呢,生娃放羊呗。
设疑:从这个故事里,你们读出了什么?(目的是讨论人活着精神上的奉献是什么)教师小结: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
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二、讲授新课小偷是一种职业吗?(一)职业的内涵(板书)由此可见,我们在理解职业的含义时不仅要明确职业这种工作是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更要强调这种工作的合法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关于职业的一个较为科学的含义。
1、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合法工作。
(板书)2、职业的作用:播种劳动果实的土壤;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板书)(二)职业的多角度理解(板书)1、从社会的角度: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板书)2、从国家的角度:是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板书)3、从个人的角度:是为承担一定义务并享相应权利而“扮演”社会角色(板书)(三)职业的特性(板书)专业性:工人、医生这两种不同的职业如果换位能否很好地胜任对方的工作呢?技术性:电脑速录员将成为新的职业,年薪10万以上。
电脑急救师工作5小时,收入5千元。
职业的技术性要求同学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谋求今后的发展。
时代性:多样性: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三、小结新课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在当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专题三职业理想第1课时《我与理想一起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四单元把理想与使命作为一个重要话题,意义重大。
多彩的个人理想是第一节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
[学生分析]理想固然美好,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可能绝大多数学生只有短期的理想,比如说升重点高中和未来职业方面。
对于理想应该是多方面的可能理解有困难,对于长期目标的制定也不太感兴趣。
教师应多加引导。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想的含义;个人理想的调整;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体会理想的真正内涵;比较不同人物的理想,明白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掌握实现理想的动力、勇气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理想的理解和规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理想。
2、难点: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学法指导]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指导学生体验、感悟、动口、动手、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现身说法,谈个人理想,引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