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知觉试题及答案(最终)

感知觉试题及答案(最终)

第三章感知觉
一、填空题〔10 分〕
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_。

2、个体把感觉信息组织成必然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叫__。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_关系。

4、当我们从亮处走入暗中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__。

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响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按时间的刺
激量就是__。

6、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响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
关系发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本身的认知,这些是__。

7、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__。

8、知觉的条件在必然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

9、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_。

10、在自下而上的加工中,我们对信息的阐发从根本的感觉单位〔细小的特征〕开始,
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觉;在__加工中,我们操纵已有的常识,迅速地把各种感觉特征组
织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发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异感受性 B .最小可觉差 C .绝对感受性 D .绝对感觉阈限
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比照 B .感觉融合 C .感觉适应 D .感觉的掩蔽
3.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伴侣聊天,伴侣措辞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
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伴侣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4、知觉的条件在必然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A 整合
B 比照
C 适应
D 联觉
6、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响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按时间的刺
激量就是〔〕。

A.差异感受性 B .感受性 C .绝对感受性 D .感觉阈限
7、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响能力就是〔〕,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按时间的刺激量就是感觉阈限。

A.差异感受性 B .感受性 C .绝对感受性 D .感觉阈限
8、发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相应的刺激量是〔
A.差异感受性 B .最小可觉差 C .感受性 D .绝对感觉阈限9、当人从亮处走入暗中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

A.适
〕。

A.适
应 B .比照 C .明适应 D .暗适应
10、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

B .比照
C .明适应
D .暗适应
三、判断题〔10 分〕
1.感觉反映的是客不雅事物的整体属
性。

2.发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或限。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

4.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竭提高的过程。

5.知觉的条件在必然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

四. 名词解释〔12分〕
1、知觉 2 、社会知觉 3 、绝对感觉阈限 4 、绝对感受性
五、简答题〔28 分〕
1.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那些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3. 知觉的理解性及其作用是什么?
4..如何才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六、阐述题〔30 分〕
1.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
2.联系实际阐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
1、感觉,
2、知觉,
3、反比,
4、暗适应,
5、感觉阈限,
6、社会知觉,
7、明适应,
8、恒常性,
9、韦伯定律,10、自上而下。

二、单项选择题
1.C,2.A,,,,,7. B ,8. D ,,10. C
三、判断题
1.感觉反映的是客不雅事物的整体属性。

〔错〕
2.发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或限。

〔错〕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

〔错〕
4.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竭提高的过程。

〔错〕
5.知觉的条件在必然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
性。

〔对〕
四. 名词解释
1、知觉:个体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必然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

2、社会知觉: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响外,也会对他人、
群体的人际关系发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本身的认知,这些是社会知觉。

对他人和
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本身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按照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猜测和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

3、、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的感觉阈限。

4、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的感觉阈限,相应的感受能力
叫绝对感受性。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那些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知觉时,从布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这
种“对象——布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

心理学研究说明,强烈的刺激、不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比照、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
的注意,成为知觉的对象。

2.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知觉的选择性:从布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
性。

这种“对象——布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

知觉的整体性:客不雅事物有不同的局部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
孤立的局部,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必然意义布局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性叫知觉的整体
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伴侣聊天,伴侣措辞时的某
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伴侣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
起作用。

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
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特性叫恒常性。

3. 知觉的理解性及其作用是什么?
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伴侣聊天,伴侣措辞时的某
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伴侣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
起作用。

知觉的理解有助于从布景中区分出对象,理解也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它能帮人把缺少
的局部补起来。

4.如何才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1〕、修饰外表。

〔2〕、适度自我表露。

〔3〕、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六、阐述题:
1.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
知觉的选择性:从布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
性。

这种“对象——布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

心理学研究说明,强烈的刺激、
不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比照、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知觉的整体性:客不雅事物有不同的局部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
孤立的局部,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必然意义布局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性叫知觉的整体
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伴侣聊天,伴侣措辞时的某
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伴侣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
起作用。

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
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特性叫恒常性。

在教学中,教师语调柔和亲切,高度适中,身体语言的使用,色彩比照鲜明的教学挂图,大小或字体不同的板书,对重点内容的重复,教学幻灯片中设计的运动局部等等这些刺
激特性的使用,遵循知觉组织原那么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发生对常识的更清晰的感知;防止在一个班频繁地更换教师或教师发型服饰的过多变化也是为了同样的作用。


合学生个人的常识经验和兴趣等因素的教学也会影响知觉的理解。

2.联系实际阐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影响个体社会知觉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认知者个人的原有经验〔现代社会心理学称之为图式〕、兴趣和价值不雅念、个人好反感〔情绪状态〕以及一般的认知成见。

一般的认知成见包罗上面提到的光环作用,
也包罗刻板印象〔由经验形成的对某类人的看法〕、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离回忆比来的分手时的印象〕等等,这些认知倾向往往会影响认知的准确性,在许多情况
下,需要人有意识地克服。

第二,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自我表露等特征。

第三,认知场所的布景和空间距离等情景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