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
单项选择题
1.一项研究想要了解当12个人(男女各半)挤在一部电梯里,是男性还是女性会感到更不舒服。
实验的自变量是( )
A.被试性别
B.被试人数
C.电梯间的大小
D.不舒服程度
正确答案:A
解析:该实验为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被试的性别。
由于不是研究者能够操纵的变量,因此有时候性别、年龄等变量作为自变量时又叫准自变量。
2.用排除法控制额外变量的实验设计是( )
A.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双盲实验设计
D.多基线设计
正确答案:C
解析:排除法是将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额外变量排除掉,双盲实验设计就是在排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
ABA设计和多基线设计是小样本研究中的一种设计方式;拉丁方设计是一种被试内设计,主要是为了平衡实验处理的顺序效应。
3.内隐联想测验依据的法则是( )
A.简单反应时法则
B.加法反应时法则
C.减法反应时法则
D.“开窗”反应时法则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内隐联想测验的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紧密,此时辨别任务更多的是依赖自动化加工,相对容易,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时短;不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这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辨别任务更多依赖复杂的意识加工,相对较难,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长。
所以,两种联合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可以作为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相对一致性的指标,即内隐联想测验效应。
这是减法反应时,故答案为C。
4.依据费希纳定律制定的心理量表,采用的方法是( )
A.数量估计法
B.绝对阈限法
C.差别阈限法
D.信号检测法
正确答案:C
解析:费希纳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根据差别阈限法制作心理量表的逻辑和实验结果,提出了费希纳定律。
5.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实验结果以下表方式呈现,则击中率是( ) A.f1/(f1+f2)
B.f1/(f1+f3)
C.f1/(f2+f4)
D.f1/(f3+f4)
正确答案:A
解析:击中率即正确报告信号的频率,其概率等于击中次数(f2)/信号出现总次数(f1+f2)。
6.在下列仪器中,用来测评个体人格特征的是( )
A.镜画仪
B.双手调节器
C.棒框仪
D.霍瓦一多尔曼(Haward—Dolman)仪
正确答案:C
解析:棒框仪可以用来测试个体的认知风格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属于人格结构中的一部分。
镜画仪用来测量动作技能;双手协调器是用来测量动作协调性的;霍瓦一多尔曼(Haward—Dolman)仪是用来测量深度知觉的仪器。
7.用来研究知觉拓扑不变性和似动现象关系的范式是( )
A.运动竞争范式
B.中央线索范式
C.点探测范式
D.停止信号范式
正确答案:A
解析:用来研究知觉拓扑不变性和似动现象关系的范式是运动竞争范式。
8.常用来克服安慰剂效应的方法是( )
A.ABBA法
B.确保主试不知道实验目的
C.恒定法
D.控制组接受虚假实验处理
正确答案:D
解析:ABBA法是平衡实验处理顺序的方法;确保主试不知道实验目的是控制实验者效应的方法;恒定法是控制已知额外变量使其在研究期间保持不变的方法;因此A、B、C项均错误。
D项的操作是让对照组接受虚假的实验处理,考查安慰剂效应的大小,然后从实验组的测量结果减去安慰剂效应的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实验处理。
9.下列选项中,属于情绪主观体验测评方法的是( )
A.情绪圆形量表
B.分化情绪量表
C.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D.情绪的三维模式图
正确答案:B
解析:情绪主观体验测评方法主要包括形容词检表、维度等级量表、分化情绪量表和时间抽样技术,因此B项正确。
10.探讨注意分配的经典实验范式是( )
A.搜索范式
B.负启动范式
C.双任务范式
D.整体局部范式
正确答案:C
解析:双任务范式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通过两个任务相互竞争来揭示注意的特性。
11.一项实验的指导语为:“请你注意仪器窗口内的两根直棍,其中一个是固定的标准刺激,一个是可移动的比较刺激。
请你按手中的两个按钮(前、后方向),调节比较刺激,直到你感觉两根直棍在与你视线垂直的同一个平面上。
”该实验程序测量的是( )
A.运动知觉
B.速度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指导语是深度知觉仪的使用指示,因此C项正确。
12.先向被试呈现有一定次序或位置的刺激系列,然后将刺激系列打乱,
要求被试按照刺激呈现的次序或位置复原。
这种研究记忆的方法属于( ) A.回忆法
B.再认法
C.再学法
D.重建法
正确答案:D
解析:重建法要求被试把刚刚呈现过的刺激按原次序排列,因此D项正确。
多选题
13.研究错误记忆的常用方法有( )
A.残图辨认测验
B.偏好判断测验
C.关联效应测验
D.词语掩蔽测验
正确答案:C,D
解析:词语掩蔽效应(Verba10vershadowing Effect)作为错误记忆研究中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和方向,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和探讨。
它是指当所需记忆的事件难以用语言来把握时,词语化反而会有损记忆,导致记忆错觉的现象。
此现象首先由J.W.Schooler和T.YEngster—Schooler在1990年的研究中加以证实。
关联效应测验是研究错误记忆比较常用的方法。
残图辨认测验属于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
偏好判断测验属于人格测验。
综合题
14.一项实验考察了被试在进行心算的同时对高、中、低不同声调的觉察能力。
请根据下表中所示的实验设计模式和结果(括号中的数据为对不同声调判断的正确次数),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什么类型的设计?有几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几个水平?(2)采用此种实验设计的优点、缺点是什么?(3)依据给定的条件,提供另外一种真实验设计方案,并说明被试的数量要求和安排方式。
正确答案:(1)该实验是被试内设计,有一个因素,该因素有三个水平。
(2)被试内设计是指所有被试均受到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影响,又称重复测量设计、单组实验设计。
优点:被试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被试个体差异可以得到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地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被试内设计。
缺点:可能会出现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被试内设计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可能会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被试内设计。
(3)可采用被试间设计来进行研究,可随机招募60名被试,并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三组被试分别接受高、中、低三种实验处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实验设计类型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被试分配
情况的不同可将实验设计分为组间、组内和混合设计。
考生可以根据表格中每名被试接受的实验处理情况推知所使用的实验设计类型,从本题的表格中可以看到6名被试每名被试都接受了三种水平的实验处理,因此可知该设计为被试内设计。
在推知实验设计类型之后,后续的问题就较易作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