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22.1. 工程概述 (22.2. 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量(2 2.2。
1. 主要技术指标(22。
2.2. 工程量 (33。
首件制工程的目的性 (44。
总体施工布署(54.1. 组织机构的设置(54.2。
作业面及工期 (54.2。
1. 作业面(54.2.2。
工期(54。
3. 资源配置 (64.3。
1. 检测仪器(64.3.2. 施工机械 (64.3.3. 人员配置 (65. 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7 5.1. 施工工艺流程图 (75。
2。
主要施工方法(7 5.2。
1. 施工准备 (75.2.2. 施工测量 (85。
2.3. 开挖临时排水设施 (8 5。
2。
4. 路基开挖(85。
2.5. 基底验收(85.2.6. 盲沟施工 (95。
2。
7。
分层填筑(95。
3。
施工控制要点(9 6。
首件制技术保证措施 (10 7。
首件制进度保证措施 (10 8. 质量保证体系 (118。
1. 质量保证体系图(11 8。
2. 质量保证措施(11 9. 安全保证体系 (129。
1。
安全保证体系图(12 9.2。
安全保证措施 (149.3。
安全生产措施(1410. 环境保护措施(1511. 文明施工(1512。
雨季施工 (16ZK38+455—ZK38+580过湿土处理首件制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⑴重庆忠县至万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五册(一分册(A4标段⑵《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⑹《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⑻重庆忠万高速公路A4标总体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本段ZK38+455-ZK38+580沿线局部段落水田分布,沟中分布低至中液限粘土,大部分厚小于3m,部分厚3~8m。
该部分地表多为水田或鱼塘,常年积水;土体呈可塑状,部分为软塑至流塑状,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沉降量大,路堤稳定性差,为保证路基正常使用,必须对过湿土地基路段进行处治。
鉴于本段过湿土(水平、垂向无规律性,施工前应加强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工作,根据探测结果,动态指导设计、优化设计,保证路堤及地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过湿土段落都采用换填处理结合井字形盲沟处治.本段ZK38+455—ZK38+580过湿土换填总长125m,作为首件制施工段。
2。
2。
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量2。
2.1。
主要技术指标⑴材料要求①碎石等透水性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他有害物质;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含泥量不大于5%;粉砂不得做为换填材料。
②片石:优先使用挖方路基段挖出的片石料,片石要求有良好的水稳性、抗风化性和较高的强度,一般采用弱风化砂岩、灰岩(不得采用泥岩、页岩和泥灰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大于等于20Mpa,片石粒径为30~60cm的片石。
⑵压实度要求:本段换填片石压实度标准按填石路堤压实标准施工。
表2。
2.1—1石料路堤上、下压实质量标准石质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³孔隙率(%硬质石上路堤80~150 ≤400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23 下路堤>150 ≤600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25中硬石料上路堤80~150 ≤400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23 下路堤〉150 ≤500 小于层厚2/3 由试验确定≤25软质石料上路堤80~150 ≤300 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0 下路堤〉150 ≤400 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⑶盲沟尺寸本设计盲沟深度为80~180cm,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着不同的深度,也可适当加深。
盲沟断面尺寸如下图:图2.2.1—2盲沟断面尺寸图(单位:cm2.2。
2.工程量⑴本段过湿土换填如下表:表2.2。
2-1过湿土换填数量及处理措施起讫桩号特殊路基类型处理措施处理面积换填盲沟、渗沟片石碎石挖方片石碎石㎡m3 m3 m3 m3 m3ZK38+455 ZK38+580 过湿土换填2m或3m+1m盲沟4060 10201 1218 1728 968.5 759。
93。
首件制工程的目的性首件工程是按照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在分项工程中选择第一个施工项目作为首件工程,并将首件工程中的每一个工序作为首件工序,对每一道工序制定作业指导书和施工工艺方案,按照严格程序进行策划、修正、实施、验证总结,成熟后进行推广实施。
通过全面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以首件工程样板示范,引领后续同类工程的标准化施工,以提高项目的施工工艺水平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功效,确保质量,创造更多的精品工程。
本段路基过湿土换填首件制工程的实施,为后续路基过湿土换填施工提供实际施工依据,在施工质量、施工组织、人员配置等方面做出参照,使后续路基过湿土施工能够规范标准、保质保量的完成。
4。
总体施工布署4。
1.组织机构的设置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书记财务部工程部物质部技术质量部测量组实验室合约部办公室安全部一工区路基二队图4。
1—1组织机构图4.2.作业面及工期4。
2。
1。
作业面本段ZK38+455-ZK38+580段过湿土换填由路基二队施工。
4。
2。
2。
工期本段作业面施工工期如下表:表4.2。
2-1作业面施工工期起讫桩号特殊路基类型队伍计划开工日期计划完工日期计划工期(天ZK38+455 ZK38+580 过湿土路基二队2013。
8.5 2013。
9。
4 30 4.3.资源配置4.3.1.检测仪器表4。
3.1-1主要仪器设备序号仪器名称型号单位数量用途1 全站仪台 1 施工放样2 钢尺把 1 施工放样3 水准仪套 1 高程控制4 轻型动力触探仪台 1 承载力检测4.3。
2.施工机械表4。
3。
2-1施工作业面机械数量表序号机械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1 推土机PL180 1 台2 挖掘机240以上型号 2 台3 振动压路机YZ22型 1 台4 装载机ZLM50E 1 台5 自卸汽车18m³8 台6 水泵 1 个注:施工机械数量可根据现场施工要求作适当调整4.3.3。
人员配置表4.3.3—1作业面人员配置表序号类别数量备注1 工区长 1 明平习2 技术主管 1 李永骄3 技术员 2 苟成旗4 测量员 2 向兰中、陈专5 安全员 1 王伟6 施工作业队总负责人 1 聂海波7 施工作业队班长 1 严勤奋8 施工作业队技术员 1 杨宇9 施工作业队人员20注:人员数量可根据现场施工要求作适当调整5。
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5。
1. 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开挖纵横向临时排水沟挖除检测承载力盲沟施工运弃其他处理方式运进换填料分层填筑碾压实验检测监理验收不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图5.1—1施工工艺流程图5.2。
主要施工方法5。
2。
1. 施工准备⑴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明确了工区负责人.⑵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并对班组和技术员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⑶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已完成。
⑷已取得有关软土地基处理试验段的资料和总结报告。
⑸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施工机械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并就位,施工进度计划及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已得到批准。
⑹过湿土路基处理施工前,应先进行挖沟排水工作.5.2。
2.施工测量⑴软基处理前,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放出软基处理具体位置桩。
在距软基处理位置外边线一定安全距离处建立控制桩,桩上标明软基处理位置挖高.⑵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有用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
5。
2。
3。
开挖临时排水设施⑴开挖换填土之前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开挖临时截、排水沟;①陡坡地段:在陡坡一侧距开挖线1米开挖纵向截水沟,截水沟尺寸50×50cm。
②平缓地段:在距开挖线1米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水沟尺寸50×50cm⑵开挖换填土到设计标高时,开挖断面设纵坡1%,在低处开挖集水井,集水井尺寸1。
5×1。
5×1m。
5.2。
4.路基开挖⑴在挖除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过湿土时,应避免坑底原状土层受扰动,为此可保留30-50cm厚土层暂不挖去,待换填前在挖至设计基础底标高。
⑵清除的换填土用自卸车运至就近弃土场集中堆放。
5。
2.5。
基底验收⑴基坑开挖完成后,检查基坑尺寸是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⑵用轻型动力触探设备检验基坑的地基承载力。
承载力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若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需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出具体实施方案,方可继续施工.轻型动力触探设备由探头、触探杆和落锤三部分组成.实验要点如下:①先用轻便钻具,钻至实验土层标高,然后连续锤击贯入,测记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
②穿心锤落距50cm,自由落下,保持探杆垂直。
③若贯入30cm超过100击(或按一半算,则停止。
5.2。
6.盲沟施工⑴片石盲沟沟底深于片石换填的基底,在清除过湿土后,放出井字形片石盲沟边线,开挖沟槽回填盲沟片石至基底,同时换填与盲沟结合处可处理深度4m以内的软弱土,然后与片石换填同步施工.⑵盲沟基坑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并应随挖随即迅速回填,暴露时间不易过长,以免造成坍塌.⑶盲沟深度以能疏干软泥并使积水排出为度,本设计盲沟深度为80~180cm,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着不同的深度,也可适当加深。
5。
2。
7.分层填筑⑴换填片石前,应清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然后用自卸车运输合格的片石到现场,用挖机挖运到需要换填的地方,每层松铺厚度按填石路堤松铺厚度要求施工,填平后用22t压路机进行辗压,辗压遍数不少于5遍,以表面无压痕为宜,以满足路基填石压实标准为准。
片石换填完后,用一层细集料石进行找平、嵌缝,辗压平整后,质检员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现场进行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⑵片石换填完成合格后,铺筑厚30cm的碎石垫层。
所填材料在机械夯压之前,先推平,使其表面平整。
使用压路机碾压时,保证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在3km/h。
⑶对死角应特别注意其碾压密实,可采用挖机修筑台阶,压路机纵横向反复碾压的方式,使压路机能够有效的对死角进行碾压.⑷现场以碾压后无明显标高差异,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可判定为密实状态。
填筑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签证后再填筑上一层。
每填筑一层都进行测量定线,绝不准盲目施工。
5.3。
施工控制要点⑴应在基底上铺筑一层粒径较大的片石,碾压稳定后再分层填筑符合要求的透水性材料,透水性材料回填高度应高出地表水位以上30cm,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
⑵换填应宽出路基边脚不少于0.5m。
⑶施工前应开挖纵横向临时排水沟,排除地表积水然后清除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