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编制说明 (3)1.1 编制依据 (3)1.2 编制原则 (3)1.3编制范围 (3)2 工程简介 (4)2.1 工程概况 (4)2.2 地质水文 (4)2.2.1 地层岩性 (4)2.2.2 地下水类型 (7)2.2.3 地震效应 (7)2.2.4 地下水化学特性 (7)2.2.5 不良地质评价 (7)2.3本工程特点 (7)2.4 对本工程重难点的认识 (8)3 工程部署 (9)3.1 施工流向安排 (9)3.2 施工平面布置 (9)3.2.1 布置原则 (9)3.2.2 平面布置说明 (9)3.2.3 平面布置 (9)3.3临时设施建设 (9)3.3.1施工围挡 (10)3.3.2临时生产设施 (10)3.3.3临时道路及现场场地硬化 (10)3.3.4施工现场给排水 (10)3.4 盾构隧道施工运输系统 (10)3.5 隧道通风系统 (10)3.6 隧道断面布置 (11)3.7 施工进度计划 (11)3.8 资源配置 (12)4 区间施工方案与工艺 (13)4.1 设备选型及设计 (13)4.1.1设备选型 (13)4.1.2 盾构机设计特点与主要参数 (14)4.1.3主要针对性设计 (18)4.2 实施性沿线障碍物排查措施 (24)4.3 区间盾构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24)4.3.1盾构掘进施工 (24)4.3.2 盾构左右线叠交穿越 (51)4.3.3 盾构大坡度推进施工 (52)4.3.4 隧道防排水施工 (53)4.3.5联络通道概况 (55)4.3.6 地面变形控制 (59)4.3.7 盾构隧道修补、洞内清理 (59)4.3.8 施工对管线的影响及保护 (60)4.3.9 施工监测 (61)4.3.10 施工测量 (66)4.3.11 工程试验 (69)4.4 主要风险源分析及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70)5 协调工作 (71)5.1 与周边居民沟通协调机制 (71)5.2 与周边单位、政府部门协调措施 (71)5.3 与交警、城管、环保等部门协调配合措施 (71)5.4 与邻近标段协调配合措施 (72)5.5 施工与设计接口的配合与协调 (72)5.6 与业主的配合 (72)5.7 与监理单位、政府质监部门的配合协调 (72)5.8 与管线单位的配合措施 (72)6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73)6.1 质量目标 (73)6.2 质量控制体系 (73)6.3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73)6.4 质量保证措施 (75)6.4.1质量组织保证措施 (75)6.4.2质量制度保证措施 (75)6.4.3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76)6.4.4质量经济处罚措施 (77)6.4.5主要分项工程及关键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78)7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79)7.1安全管理 (79)7.1.1 安全保证体系 (79)7.1.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0)7.1.3工地消防及治安管理措施 (81)7.1.4 防汛措施 (82)7.2文明施工 (82)7.2.1文明施工原则 (82)7.2.2文明施工目标 (82)7.2.3文明施工措施 (82)7.2.4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84)8 其他管理措施 (89)8.1 专家队伍建设,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论证制度 (89)8.2 工程调度指挥体系建设 (89)8.3 进度控制 (89)8.4 工程造价控制 (89)8.5 合同管理 (89)8.6 社会和谐保障体系建设 (89)8.7 廉政建设 (89)9 应急预案 (90)9.1工程风险点分析 (90)9.2工程抢险队伍建设 (90)9.3应急预案及演练 (91)9.4施工风险管理 (92)9.5应急准备及响应程序 (92)10 信息化施工 (94)10.1信息化设备 (94)10.2数据传输和分析处理 (94)10.3信息化施工保证措施 (94)11 冬、雨季质量保证措施 (95)12 风险评估 (96)13 保修承诺 (97)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98)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98)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98)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网络图 (98)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98)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98)六、施工组织设计在坚持“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的原则下,结合城市地铁工程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本着“针对性强、设计优化、选型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齐全”的指导思想,力求使工程施工达到安全、优质、快速、环保、文明,围绕保证安全、控制质量、加快进度、保护环境和节省造价的目标进行编制。
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⑴《**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路站~**西路站区间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及其补充文件;⑵《**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4号线**路站~**西路站区间第一分册区间结构图(二〇一三年二月);⑶《**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4号线**路站~**西路站区间第二分册区间防水设计图(二〇一二年七月);⑷《**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4号线**路站~**西路站区间第三分册盾构进出洞加固图(二〇一三年二月);⑸《**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4号线**路站~**西路站区间第四分册联络通道及泵站冻结法设计(二〇一二年十二月);2、施工规范国标GB/T19001标准;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GB/T24001/28001《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DGTJ08-2041-2008《地铁土压平衡盾构机技术规程》DGTJ08-2063-200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地下铁道、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08-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旁通道冻结法技术规程》DG/TJ08-902-200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7-2005国家、行业、地方颁发的相关其他规范和标准。
1.2 编制原则1、以“至精、至诚,更优、更新”为宗旨,按照“技术领先、设计优化、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严格遵守国家、**省及**市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确保“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2、在施工场地的布置、施工机械的配备、施工方案的选择方面与环保要求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并做到规范、文明施工;3、合理、超前筹划,实现均衡、有序生产,保证工期;4、以成熟的施工技术及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为业主提供一个优良的工程产品;5、针对城市施工的特点,科学安排、合理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的影响。
1.3编制范围1、永久工程:招标图纸所包含的主体隧道结构、附属结构(联络通道、泵站等)及防水等施工。
2、临时工程:大型临建设施,场内水电布置,施工区域障碍物处理,工程影响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的监测保护,临时便道施工,工程范围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路面破坏后的修复工作,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及市政设施的养护、维护、保洁工作,临时工程的施工、安装及拆除等。
2 工程简介2.1 工程概况本合同工程范围:**路站~**西路站区间为单圆盾构区间。
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线:K18+626.386~K19+510.930,区间全长约884.463m;左线:K18+626.386~K19+510.930,区间全长约884.544m。
区间设置一个联络通道兼泵站,其右线里程为右K18+956.385,另在右线设置一个外挂泵站,其里程为右K19+213.270。
本区间工程概况见表2.1-1。
表2.1-1 区间工程概况4号线**路站~**西路站区间主要在新塘路下穿行,道路两侧市政管线众多,在里程K19+271.442处区间隧道上下叠交,左线在上,右线在下,立交点处两盾构净间距约2.362m。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详见图2.1-1,主要工程量详见表2.1-2 区间主要工程数量表。
2.2 地质水文2.2.1 地层岩性拟建场地各地层岩性如下:1、第①1层杂填土,以碎砖、碎石等建筑垃圾为主,粘性土或粉性土填充其中,大部分区域表层为混凝土路面或人行道地砖。
第①2层素填土,以粘性土或粉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局部含少量小石子等杂物。
2、第③2层粉性粘土,含云母、氧化铁条纹,局部夹多量砂质粉土,呈稍密状。
第③3层砂质粉土,含云母、夹薄层粘性土,局部夹多量粉砂,土质不均。
第③6层灰黄~灰色粉砂,含云母,颗粒组成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夹薄层粉砂或粘性土,呈稍密~中密状态,土质不均匀。
3、第⑥1层灰色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夹少量薄层粉砂,局部夹多量淤泥质粉质粘土或粉质粘土,呈流塑~软塑状态,高等压缩性,土质较均匀。
4、第⑦1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含云母、氧化铁条纹,夹薄层粉性土,局部夹姜结石颗粒,呈可塑~硬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土质较好。
第⑦2层草黄~灰色粉质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局部夹氧化铁条纹,局部夹多量粉砂、粉性土,呈可塑~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土质不均。
第⑦层在场地分布具有由南向北层顶埋深逐渐加深的趋势,在里程K21+300以北改成缺失。
5、第⑧2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夹少量薄层粉砂,呈流塑状态,局部下部夹粘土,高等压缩性,土质较均匀。
该层分布于里程K21+300以北。
6、第⑩2层粉质粘土夹粉砂,第⑿4层圆砾,第⒁2层圆砾。
盾构穿过的土层有③3、③6、⑥1,盾构底坐落在③6层粉砂层、⑥1层粘土层。
联络通道及泵站所处土层为③6、⑥1。
4号线景芳路站~艮山西路站区间主要在新塘路下穿行,在里程K19+271.442处区间隧道上下叠交,左线在上,右线在下,立交点处两盾构净间距约2.362m。
沿途主要经过景芳路、昙花庵路和严家路,区间全长885m,包含一座联络通道兼泵站,一座外挂泵站。
最小曲线半径1000m,最大坡度28.029‰。
图2.1-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景芳路站~艮山西路站区间盾构穿过的土层有③3层砂质粉土层、③6层粉砂层、⑥1层粘土层,盾构底坐落在③6层粉砂层、⑥1层粘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