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第15章讲解

文学概论第15章讲解

文学理 论教程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 文学接受的发展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阅读阶
段。 ?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
对作品中的本文符号进行着富于个性色彩的解 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 一本文”转化为“第二本文”并由现实的读者 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文学理 论教程
“第一本文”与“第二本文”
? 接受心境之于阅读效果的影响还表现在,即使面对 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 读境界。
文学理 论教程
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 所谓“隐含的读者”(implied reader),是相对
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 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 三个因素会决定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 :一、作家 的创作动机;二、作家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三、作 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
?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论人们的期待视野有着怎样的 差异,不论本文有着怎样的“空白”,由于特定文字 系列组合的限制,这种异变又是有着相应阈限的。
? 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 ·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的最终 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 “填空”。
? 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 确定性的 “召唤结构” 。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 加达默尔也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本文的 “对话” 中生成的。
?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 “兴味”观,实际上也包含着与 英加登的“填空”,与加德默尔的“对话”相近的见解。
文学理 论教程
期待视野 ㈠
?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 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 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 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简称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 )。
? 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 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 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 次。
接受动机
? 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自身的发展变化, 在文学的阅读接受活动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 的。
?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审美动机;二、 求知动机 ;三、受教动机 ;四、批评动机 ;五、 借鉴动机 。
文学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教程
接受心境 ㈠
?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 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 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
? 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 称之为“第一本文” 。
? 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 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 的“第二本文” 而存在。
? 由此可见,“第二本文”是在“第一本文”的基础 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文学理 论教程
填空、对话与兴味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本章导航
?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三、接受心境
二、接受动机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二、还原与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 一、共鸣 三、领悟
二、净化 四、延留
文学理 论教程
文学理 论教程
还原与异变 ㈠
? 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 便凝定于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一个在特 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 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
? 但实际上,由于“填空”、“对话”、“兴味'的介 入,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经由读者阅 读产生的“第二本文”中,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 因此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变产物:首先是作品形象的 异变,其次是情感的异变 ,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
文学理 论教程
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
? 实际上,不论英加登的“填空”,还是加达默尔的 “对话”,还是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 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 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
? 造成这种方式和特征的根本原因,从文学作品本身而 言,这就是,第一,文学作品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 列组合;第二,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 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文学接受过程
? 文学活动既包括文学创造,也包括文学消费,而 文学消费,是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实现的。如果说 在文学创造阶段文学活动的主体是作家,那么, 在接受阶段,文学活动的主体则已转变为读者。
? 读者的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可分为 发生、发展与 高潮这样三个阶段。
文学理 论教程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 文学接受从总体上说,发生于读者对本文的阅 读。但这种发生,又是读者在特定阅读经验期 待视野的基础上,在特定接受动机的支配下, 在特定接受心境的影响下层开的。
文学理 论教程
还原与异变 ㈡
? 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这种异变,除了由于文学语言本身 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空白”之外,便主要是由读者不 同的个性化的期待视野所致。主要表现在:
? 第一,某些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第二,某些预定文 化观念会导致异变,第三,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第 四,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第五,文学欣赏能力会导 致异变。
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 从基本特征来看,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 虚静这样三种情况。
? 心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与社会生活状况 及个人境遇有关,其次,与主体身体状况有关,第三, 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文学理 论教程
接受心境 ㈡
?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当读者处于 欣悦的情绪状态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引起 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 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面对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因 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其中的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 味到作品的奥妙。
文学理 论教程
期待视野 ㈡
?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 素相关:首先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 界观与人生观,其次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第 三是特定的生理机制。
? 文学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野,按其接受主体的状 况划分,可以分为 个人期待视野 与集体期待视野 这样两大类型。
文学理 论教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