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经典驿站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的品格有高低之分。
2、让学生从小养成亲近,尊敬,学习人的之人优良品质。
3、理解人的之人的优点。
二、教学过程:1、教材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意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编排。
三、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李硫秀《弟子规》。
2、2、学生反复读《弟子规》3、课文主要讲什么、生1:生2:3、总结;真正仁者,内心善良,没有隐瞒,说话工整无私,也不会刻意地订好别人。
《弟子规》教导我们:只有亲近这样的仁德之人我们才能成为仁者。
所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4、活动广角(1)下面是“仁”字的演变过程,多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跟同学交流交流吧5、成长阶梯(1)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2)学生展示生 1: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做得怎么样?(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
生 2:这段《弟子规》选文你背诵得(很熟/一般/不熟) 。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 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学会尊敬他人的父母、关爱他人的孩子。
理解仁爱和关爱、礼貌和尊敬之间的关系。
领会礼貌和尊敬是相互的。
2、让学生从小养成关爱、尊敬他人的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尊敬他人的父母、关爱他人的孩子的道理。
教学难点:关爱、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二、学习新课三、 1、学习理解《论语·颜渊》、《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离娄下》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颜渊》、《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离娄下》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生 1:我们不但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
更要尊敬他人的父母、关心他人的孩子生 2:礼貌和尊敬是相互的。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生 1: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已的小孩,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
生 2:有仁爱的人关爱别人,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
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关爱他; 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2、温馨点击。
教师领学:“仁”的内容。
仁”包括季、馆、忠、等内容,而它们都离不开一个“爱”字一一李是子女对父母的爱,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思是朋友之间诚心尽力的爱,是对他人犯错的宽容的爱. . . . . .3、活动广角(1)我们来制作卡片吧!利用这些卡片,分小组进行背诵接龙比赛。
(2)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心行动”,从身边一点一的小事做起吧!帮妈妈洗脚、扶老爷爷过马路、背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3)写一写你的感受吧爱心行动”总结:4、成长阶梯(1)师:通过交流、自我评价对号入座。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能得几果颗,就把相应的☆涂红吧!评价项目评价方式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熟练背诵☆☆☆☆☆☆☆☆☆☆☆☆正确背诵☆☆☆☆☆☆☆☆☆☆☆☆交流讨论☆☆☆☆☆☆☆☆☆☆☆☆(2)学生展示学生自评与展示。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3 仁者克己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仁”,君子的正道是怎么产生的,真正的君子是怎么产生的。
2、让学生从小养成从小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君子的产生。
教学难点:从小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生 1:什么是“仁”?生 2:君子的正道是怎么产生的?生 3:仁德怎么来的?(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生 1:孔子说: “行为举止要恭做有礼,处理事情要严肃认真,对待别人要诚心实意。
就算是到了落后的边远地区,也不可以丢年这些。
生 2:君子把精力集中在根本性的工作上,根本确立了,正道就随之产生。
生 3: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德的境界,仁德就会到来。
2、温馨点击。
教师领学:如何做到“仁”的内容。
孔子教导我们,要想回到“仁”,就要懂得约荣自己。
一个正直的人,会时时处处严将要求自己,不会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也不会因为环事小就去做,你们看,成为一个君子并不难,先从“克己”做起吧!3、活动广角(1)我们搜集一些有关“仁者克己”的故事,在班里举力一场故事会吧!讲讲“子罕拒宝”的故事. . . . . .(2)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该怎么か呢?要不要“闯红灯呢?”要不要和明明聊会儿天呢?要不要喂呢?4、成长阶梯(2)师:通过交流、自我评价对号入座。
1. 在故事会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请给自己一个评价。
2.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做到“克己”了吗?如果到了,就在下面为自己画一个喜欢的标志吧(2)学生展示学生自画与展示。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4 仁者无畏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志士仁人对自身生命与仁道关系的看法。
有、无仁德之人各会怎样?君子对万物、对百姓的态度。
2、让学生从小懂得养成舍身取义、仁爱百姓、世界万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君子对万物、对百姓的态度。
教学难点:从小舍身取义、仁爱百姓、世界万物的优良品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论语·卫灵公》、《论语·里仁》、《孟子·尽心上》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卫灵公》、《论语·里仁》、《孟子·尽心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生 1:志士仁人对自身生命与仁道关系的看法生 2:有、无仁德之人各会怎样?生 3:君子对万物、对百姓的态度。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生 1::孔子说: “志向坚定、道德高尚的志士仁人,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生 2:孔子说: “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时间地安于贫困,也不能长时间地处在安乐中。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能认识到仁的好处而实行仁。
生 3:孟子说: “君子对于天地间的万物,爱惜它们,但不以仁爱之心对待它们; 对于百姓,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们. 但不亲爱他们。
君子亲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2、温馨点击。
教师领学:如何做到“仁”的内涵。
“仁”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是精神的最高追求。
清朝的谭嗣同就曾在《狱中题壁) 》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豪言壮语。
从古至今,仁人志士把仁德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了正义,他们甚至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3、活动广角(1)我知道明代于谦的名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的就是“仁者无畏”的精神。
(2)林则也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时无所畏惧、勇于担当的气概。
4、成长阶梯(3)师:通过交流、自我评价对号入座。
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表得怎么样?(A. 根好 B. 较好 C. 需要继续努力)本课的 3 段选文你背诵得。
(A. 很熟 B. 一般 C. 不熟)(2)学生展示学生自评与展示。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5 仁者无忧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仁的最高境界。
2、让学生从小懂得养成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培养仁的最高境界。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论语・子罕》、《论语・雍也》、(宋) 张载《正蒙·中正》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罕》、《论语・雍也》、 (宋) 张载《正蒙·中正》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生 1: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怎样、生 2:仁的最高境界。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生 1:孔子说: “有智慧的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勇气的人不害怕。
聪慧的人喜欢流动的水,仁爱的人喜欢稳重的山。
聪慧的人好动,仁爱的人好静。
聪慧的人快乐,仁爱的人长寿。
”生 2:用爱自己的心爱别人,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2、温馨点击。
教师领学:“真正的仁者”在国家需要时会怎么做。
学习了第 4 课后我们知道,一个真正的仁者会在国家需要的时侯挺身而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而在日常生活中,仁者会怎么做呢?在本课中,孔子教导我们,要坦然地面对一切,快乐地享受生活。
3、活动广角(1 古代有很多诗人寄情山水,乐观地面对人生。
上网查查相关资料,讲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交流讨论:生 1:苏轼开朗乐观,热爱生活,是胸怀宽广的人。
生 2: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信念,人就充满希望。
(2)我们一起收集关于“仁者不忧”的诗句吧!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多。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 工安石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 苏轼(3)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到山水中也能寻找到快乐,探寻到人生哲理。
你知道吗?山东泗水就因孔子游春而名天下。
生 1:我知道“孔子游春”这个故事,讲的是春天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来到风景迷人的泗水河畔游赏. . . . . .生 2:是呀,孔子当时还说: “遍予而无私,似德; 所及者生,似仁。
”意思是说: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德。
生 3:四水位于山东省中南部,那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生 4:我还知道. . . . . .4、成长阶梯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如果觉得自己在某项活动中表现很好,就在该项活动对应的蜡蝶框内画一个胜利的标志吧!(2)学生展示学生自评与展示。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人物长廊1 苏轼画扇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苏轼以及他的为官之道、文学成就等。
2、让学生从小懂得养成清正廉洁、知识渊博的对社会有用之人。
教学重点:认识苏轼以及他的为官之道、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分析苏轼清正廉洁、知识渊博形成的原因。
背诵本课选文讲诉关于“仁者不忧”的故事收集关于“仁者不忧”的诗句参与关于“仁者不忧”的交流讨论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师:谁谈一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自己阅读学习理解《苏轼画扇》。
2、同位交流、讲解《苏轼画扇》的故事。
3、老师提问、全班交流。
(1)、有人告张二不还账,苏轼为什么不惩罚他?说明了什么?(2)、苏轼是怎样让张二还账的呢?生 1:苏轼了解了张二的情况,不还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