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多样化,市场运作来检验
用时髦的互联网思维语言来说,“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网购的用户体验,因此越发成为竞争的“胜负手”之一。
但目前市场各方对“最后一公里”解决方式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模式并存,其中在我国主要有电商送货上门模式、公交地铁站快递柜模式、便利店模式、大学校园物流平台等。
每种模式各有其优劣势及适用条件和范围,尚未形成占据主导优势的解决方案。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快递柜模式和便利店模式。
智能快递柜是能够对快件进行识别、暂存、监控和管理的设备。
快递员将快件送达指定地点后,只需将其存入快递柜,系统便自动为用户发送一条短信,包括取件地址和验证码,用户在方便的时间可至该终端前,输入验证码即可取出快件。
而便利店模式则是电商企业以便利店为提货点,按单收费,试图借助其网点分布优势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一线电商,包括京东、天猫、苏宁、当当、亚马逊、顺丰优选、1 号店全部推出了商品自提服务,便利店自提似乎成为不少电商企业的“标配”。
便利店模式又可分为自建和联营,自建的典型如顺丰“嘿客”,联营的典型如此前京东与好邻居的合作。
2.政府关注与重视,做好支持与保障
规划出台,政策制定,措施落实行动,为电商物流业发展护航。
2014 年10 月4 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
其中电子商务物流工程被该中长期规划列入了重点工程。
2014 年10 月10 日深圳市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深圳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开始实施,这是中国首个规范和促进电商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若干措施中提出支持结合商业中心、大型社区、产业园区等建设布局电商物流服务网点,规划建设快件自取设施,提升社区网络配送能力,解决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3.电商物流与社区物业合作,推动社区物流发展
截至目前,韵达快递已与万科物业在我国23 个省(区、市)的近400 个万科社区启动了
此项快递便民服务。
快递与社区物业手牵手将方便小区客户随时收取快件,保证快递末端的投递和揽收质量,提升客户消费体验。
同时,此模式并不会增加消费者的寄件成本,无疑会缓解“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快递业与社区、物业服务结合在一起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是双方责、权、利如何界定。
若政府出台法律法规为小区物业代收快递立规矩,则会推动电商物流业“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解决。
4.发挥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媒体平台、学术协会、论坛会议的协调沟通与研究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多年来在反映企业诉求,协助政府落实政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我国自2010 年以来每年都举办电子商务物流大会,至今已举办了五届,该大会影响力深远;科研机构及行业期刊杂志也都展开了“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调查与课题研究。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连续对电商物流的一系列追踪报道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并掀起了一系列的改革。
5.电商物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电商物流复合型人才是既懂电子商务和又具有物流专业背景或实践经验的人才。
其培养具体可以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