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治法概要课件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治法概要课件


用法
2
3、灌肠
动物实验,肛门给药疗效比口服快,口服后6小时效 好,肛门给药2小时为高峰。肛门给药吸收快,不经肝 脏直接如大循环,不影响肝功,同时避免消化液对药物 的破坏,减少药物对肾的刺激。
常用治则
解表法 止咳平喘法
内 治 法
清热解毒法 开胃运脾法
活血化瘀 回阳救逆法
解表法
要用于小儿表、卫诸证。 有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祛暑解表法 等随不同个体表现出的不同证型及不同季 节分别选用各自的代表处方。 如:葱豉汤、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 饮、新加香薷饮等
2 准 忌
3)消而勿伐 小儿用消导之剂也不少,消而除积,而 积有多种,如食积、痰积、水积、癖积等, 消的本身就是攻伐,有积用消,则积去,若 消之太过则会伐气,临床多用补剂佐之,如 十枣汤中的大枣就是防止大戢、芫花、甘遂 过伐。
2 准 忌
4)补而勿滞 补可疗虚,虚证较多见,如阳虚、阴虚、 脾虚等,虚者补之。补之不当,尤其过多, 必然出现“气有余便是火”的局面,因此, 临床用补过多佐用调和之剂,如补中益气汤 中陈皮就是调和气机,防止补剂而赋。
2 准 忌
5)温而勿燥 用温治寒证,应注意过之生燥,古谓寒 者热之斯矣,热之太过,则燥热之症复起, 为避免化燥,用药注意剂量不要太过,逐渐 加量,适可而止,久用宜佐养阴之剂,如生 地、寸冬、石斛等皆常用。
2 准 忌
6)汗而勿伤
小儿汗法用之宜慎,汗多伤津,津伤液 亏,所以用汗法不宜过,佐用甘草,但力小, 临床以慎忌为主,多可适当。

宜 忌
2 准
宜(适宜)
要想准确,必须掌握应该做的,如辨 证要准确,确定证属是寒治寒,是热治热, 这个原则不能含糊,即热者寒之,寒者热 之。
2 准
忌(不应该)
小儿用药勿使太过,过则伤正,勿使不及, 不及则留邪,伤正留邪机能转病或戕正。 不可不顾正气之虚,恣意攻邪之实。
药至病所,病当之则病去,而正气不伤, 否则正气受伤,轻者致重,重者不可为。
3 活
活者灵活也,前两项,慎、准是基本的 要求,但活则是进一步,由于小儿有一系 列的特点,所以治疗上应灵活,活反应医 生的水平,凡能适应小儿多变的证情治疗, 必须能灵活,在《千金方》中提出:行欲 方而智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胆欲大而心欲小。 方—原则;圆—灵活。
3 活
古人云:病无常形, 医方常方,药无常品, 在人之善学善用。这就 要求儿科医生不仅有高 深的理论,而且还要有 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才能更好的结合各种原 则治好病。
4 严
严者严谨、严肃,讲得是科学性,具 体指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古人讲:病宜 医而药,病不医而药,则不死于病,而死 于药” 若不注意这些则易成小节不谨, 大义方亏。
5 选
选是选方用药,这是一个规范问题,又 是一个经验问题。 古方今方众多,因此治疗就存在一个选 方、用药的问题。筛选、优选、首选均是 治疗的最佳方药。古人讲:药味数千,何 能尽用,识其性而用者十中不过一二,又 有:医者用药如同用兵,精兵三千,足可 赢敌卒十万,可见治小儿病不仅技术好, 理论熟,而且对方药的运用指挥,必须有 很高的才能。
一、治疗用药特点
(一)知其要 宋代钱乙方如 导赤散-生地、竹叶、木通、甘草 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 泽泻、丹皮等均药少而精。
一、治疗用药特点
(一)知其要 以上五个字:慎、准、活、严、选, 不仅是古人所教,也是当代儿科的经验, 是从事儿科工作者必须知道的要点,亦 是儿科良医的基本功底之一。
治疗概要
一、治疗用药特点
*《温病调辨.解儿难》”“其用药也,稍呆则 滞,稍重则伤,稍不对症,则莫知他乡,捕风 捉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 *“治疗之道,关键用药。”
治疗小儿疾病,必须根据小儿 生理、病理特点,针对其病, 环环相扣,才能药到病除,要 达此目的必须知其要点。
1 慎
5 选
2 准
知其要
4 严
1
剂量
药物剂量要求药量与病情相互适应而治病, 如过则伤,不及不治病,目前小儿药量则 算法以成人为准: (1)汤剂 每日

新生儿用 婴幼儿 儿童 11岁以上
成人量的1/6 成人量的1/3 成人量的1/2 成人量的2/3
汤剂的煎服方法:

儿科汤剂的煎服量相对要少 1岁以下在100以内, 1~3岁在100~250以内, 3岁以上在250~500以内; 煎前可用冷水浸泡15~30分钟,参考处方作用决 定煎熬时间,小儿服药一般根据“少量频服”的 原则,参考患儿服药的难易决定,每次服用的剂 量和次数;且一般不宜在汤剂中加调味剂;尽量 注意不强行灌服。
用法

2
诊病合理,方虽中病,服不得法,亦难奏 功,服药方法十分重要。
1、口服 2、注射 3、灌肠 4、其他
用法

2
诊病合理,方虽中病,服不得法,亦难奏 功,服药方法十分重要。 注意少量味甜 初生儿用奶瓶喂 婴儿用灌法
1、口服
幼儿用动员合作法
年长儿用督促法
用法
2
2、注射
较多用,尤其是剂型改革以来,大力开 展注射法研究,西、中均有注射剂,分皮下、 肌肉、静脉等。
2 准 忌
1)清而勿凝
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故清法、清方、 清药使用最多,比如现代应用抗生素一样滥用弊病 不少,清剂多寒凉,寒之太过则虚寒之症亦生。 故清而勿凝出用药相佐外还要用药适度—中病即止。
2 准 忌
2)下而勿损 下法通里,许多因素都可引起里实,而出现 大便干的症状,用下法通里,如大黄、枳实、番泻 叶等。用此法应注意小儿本身的特点—娇嫩、稚弱, 用药太过易伤易损,所以用药时宜少量,短程和作 用保护剂,临床用大黄加甘草或白术、山药既是此 意。 下之太过易伤易损,多见的是失液、里虚、邪陷, 能做到通里不伤正损气为宜。
3 活
1 慎

小儿疾病具有特殊性,治疗用药不可不慎, 古人云:夫用药,差之毫厘,损其性命。小 儿脏腑娇嫩,对药物耐受力有限,尤其是损 伤性大的药物用之应更慎。
只要临证树立一个“慎”字,治疗上才能万 无一失,至少杜绝医疗差错,这是儿科医生 必备的素质。

2 准
古人云:方不中病,无的放矢,是说治小 儿疾病一定要准确,怎样才能做到准,是 技术、医疗水平的问题,实践要求做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