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2O+H2O H3O++OH-,通常简写为H2O H++OH-;ΔH>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即55.6mol)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 ,平衡常数O)c(H)c(OH)c(HK2-•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电离越大。

c(H+)和c(OH-)同时增大,KW增大,但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和c(OH-)从1×10-7mol/L增大到1×10-6mol/L(pH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W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CuSO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W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H2O H++OH-

平衡移

动方向 电离

程度 c(H+)与c(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

酸碱性 离子积

KW

加热 向右 增大 c(H+)=c(OH-) 中性 增大

降温 向左 减小 c(H+)=c(OH-) 中性 减小

加酸 向左 减小 c(H+)>c(OH-) 酸性 不变

加碱 向左 减小 c(H+)

加能结合

H+的物质 向右 增大 c(H+)

加能结合

OH-的物质 向右 增大 c(H+)>c(OH-) 酸性 不变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H2O)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与c(OH-)=K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W=c(H+)·c(OH-),25℃时,KW=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W=1×10-14,100℃时KW约为1×10-12。 变化

条件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W就不变。

③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也就是任何水溶液中都是H+、OH-共存的。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总是相等的。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Kw=c(H+) . c(OH-)

4.水电离的离子浓度计算

酸:C(OH—) 溶液= C(OH—)水

碱:C(H+)溶液= C(H+)水

盐:酸性 C(H+)溶液= C(H+)水

碱性 C(OH—) 溶液= C(OH—)水

知识点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应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判据1 在25℃时的溶液中:

c(H+)>1×10-7 mol/L 溶液呈酸性

c(H+)=1×10-7 mol/L 溶液呈中性

c(H+)<1×10-7 mol/L 溶液呈碱性

常温下,c(H+)>10-7 mol/L时,溶液呈酸性,且c(H+)越大,酸性越强;c(OH-)越大,碱性越强。

判据2 在25℃时的溶液中:

pH<7 溶液呈酸性

pH=7 溶液呈中性

pH>7 溶液呈碱性

判据3 在任意温度下的溶液中:

c(H+)>c(OH-) 溶液呈酸性

c(H+)=c(OH-) 溶液呈中性

c(H+)

注意 用pH判断溶液酸碱性时,要注意条件,即温度。不能简单地认为pH等于7的溶液一定为中性,如100℃时,pH=6为中性,pH<6才显酸性,pH>6显碱性,所以使用pH时需注明温度,若未注明温度,一般认为是常温,就以pH=7为中性。

2、溶液的pH

对于稀溶液来说,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喜荣归也酸碱性的强弱。

⑴概念:表示方法

pH=-lgc(H+) c(H+)=10-pH

⑵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常温时)

①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1,pH=7。

②酸性溶液:c(H+)>1×10-7mol·L-1>c(OH-), pH<7,酸性越强,pH越小。

③碱性溶液:c(H+)<1×10-7mol·L-1>c(OH-), pH>7,碱性越强,pH越大。

⑶pH的适用范围

c(H+)的大小范围为:1.0×10-14mol·L-1

当c(H+)≥1mol·L-1或c(OH-)≥1mol·L-1时,用物质的量浓度直接表示更方便。

(4)物理意义: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反之,溶液的酸性越强。pH每增大一个单位c(H+)减小至原来的1/10,c(OH-)变为原来的10倍。

3、溶液pH的测定方法

①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出pH的范围,一般不能准确测定pH。

指示剂 甲基橙 石蕊 酚酞

变色范围pH 3.1~4.4 5.0~8.0 8.2~10.0

溶液颜色 红→橙→黄 红→紫→蓝 无色→浅红→红 ②pH试纸法:粗略测定溶液的pH。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部,随即(30s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色对照,确定溶液的pH。

测定溶液pH时,pH试剂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使非中性溶液的pH测定产生误差);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以免污染试剂。pH一般为整数。

标准比色卡的颜色按pH从小到大依次是:红 (酸性),蓝 (碱性)。

③pH计法:通过仪器pH计(也叫酸度计)精确测定溶液pH。

知识点三 有关溶液pH的计算

有关pH的计算

基本原则:

一看常温,二看强弱(无强无弱,无法判断),三看浓度(pH or c)

酸性先算c(H+),碱性先算c(OH—)

1.单一溶液的pH计算

①由强酸强碱浓度求pH。在25℃

强酸溶液(HnA),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c(H+)=nc mol/L,pH=-lgc(H+)=-lgnc;

强碱溶液[B(OH)n],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c(OH-)=nc mol/L,c(H+)=1.0×10-14nc mol/L,

pH=-lgc(H+)=14+lgnc。

②已知pH求强酸强碱浓度

2.加水稀释计算

①强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a+n。

②弱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

③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④弱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⑤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只能约等于或接近于7,酸的pH不能大于7,碱的pH不能小于7。

⑥对于浓度(或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强酸的pH变化幅度大。

3.酸碱混合计算

(1)两种强酸混合

c(H+)混=

注意:当二者pH差值≥2[c(H+)]相差100倍以上时,等体积混合时可用近似规律计算,pH混≈pH小+0.3.

(2)两种强碱混合

c(OH-)混=

注意:当二者pH差值≥2[c(OH-)]相差100倍以上时,等体积混合时可用近似规律计算,pH混≈pH小-0.3.

(3)强酸、强碱混合,

①强酸和强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

②酸过量:

先求c(H+)余=c(H+)·V(酸)-c(OH-)·V(碱)V(酸)+V(碱),再求pH。

③碱过量:

先求c(OH-)余=c(OH-)·V(碱)-c(H+)·V(酸)V(酸)+V(碱),再求c(H+)=KWc(OH-),然后求pH。

(4)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

①当酸与碱pH之和为14,等体积混合后(常温下)

若为强酸与强碱,混合后pH=7

若为强酸与弱碱,混合后pH>7

若为弱酸与强碱,混合后pH<7

规律:谁弱谁过量,谁弱显谁性。 212211VVV)c(HV)c(H212211VVV)c(OHV)c(OH② 等体积强酸(pH1)和强碱(pH2)混合呈中性时,二者的体积关系有如下规律:

a. 若pH1+pH2=14,则V酸=V碱

b. 若pH1+pH2≠14,则14-pH2pH110VV碱酸

知识点四 pH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待测溶液或未知溶液)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

有n(H+)=n(OH-) 即 c酸 V酸=c碱V碱

例:用0.123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滴定完成时用去NaOH溶液27.84mL。计算待测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滴定的关键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完全中和反应终点

4、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⑴原则:①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灵敏②变色范围与终点pH接近

⑵酸碱指示剂:

常用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对应溶液的颜色 变色范围:

甲基橙 橙色 红3.1橙4.4黄

酚酞 无色 无8浅红10红

石蕊 紫色 红5 紫 8蓝

①强酸强碱间的滴定:酚酞溶液、甲基橙

②强酸滴定弱碱:酸性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③强碱滴定弱酸: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5、中和滴定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⑴需用的仪器及用途

酸(碱)式滴定管:用来滴定和准确量取液体体积;锥形瓶:反应器。

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

⑵酸(碱)式滴定管

①结构特点:

a.酸式 玻璃活塞 盛酸性溶液、强氧化性试剂

碱式 橡皮管玻璃球 盛碱性溶液

b.零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下,最小刻度0.1mL,精确度0.01 mL

②规格:25ml 50ml等

③用途:中和滴定(精确测定);精确量取溶液的体积(两次读数差)

④使用注意:

a.先检查是否漏水,再用蒸馏水洗涤,最后用待盛溶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中指内扣,防活塞拉出

c.碱式滴定管:拇指和食指挤压玻璃球上部的橡皮

4、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和步骤

操作过程:

(1) 查漏 (2) 洗涤 (3) 润洗 (4) 灌液

(5) 赶气泡 (6) 调节液面 (7) 滴定 (8)数据记录

(9) 复滴 (10) 计算

⑴准备

①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 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