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1章畜牧场规划ppt课件
第11章畜牧场规划ppt课件
(一)生产区
1.生产用畜禽舍 2.饲料加工室 3.饲料库 4.青贮、垫草区 5.隔离舍
(一)生产区
1.生产用畜禽舍
各类畜禽舍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各类畜禽群的生 物学和生产利用特点,如公猪舍为了避免公猪 由于闻到母猪气味导致骚动不安,应与母猪舍 保持相当的距离。
(一)生产区
2.饲料加工室
尽量缩短喂饲距离, 照顾全场喂饲方便;
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体污染的砂 质土壤
位置
首先应考虑居民的环境卫生,距离居民 点较远的地方,位于住宅区的下风向和 饮水水源的下方,距交通要道稍远一些 为宜。
二、畜禽场的布局
在所选定的场地上进行分区规划和确定各 区生产、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是建立良好牧 场环境和组织高效率生产的基础工作和可靠 保证,达到分区合理,各综合经营项目协调 发展。 养殖场分区规划时,首先应从人畜保健角 度出发,考虑地势和主风向,合理安排各区 位置,以建立最佳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
同时考虑到往场内运料的方便, 可安排在养殖场中间部分或一侧的尽端。
(一)生产区
3.饲料库
考虑到运料与加工的方 便安排在养殖场一侧的 尽端。
(一)生产区
4.青贮、垫草区
安排在饲料加工室附近。
(一)生产区
5.隔离舍
安排在养殖场的一角,
只对场内开门。
(一)生产区
6.水塔
水塔的设置位置,要 与水源条件相适应。 如有选择余地,应安 排在养殖场最高处。
第一节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及其建筑
一、场址选择 二、畜禽场的布局
一、场址选择
选择养殖场的场址时,应根据养殖场综合 经营的种类、方式、规模、生产特点、饲 养管理方式以及生产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 点,对地势、地形、土质、水源以及居民 点的配置、交通、电力、物资供应等条件 进行全面的考察。
一、场址选择
良好的养殖场环境条件:
搞好保温防寒设计 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修造屋顶,要求一定的 厚度,在屋顶铺设保温层。屋顶、墙壁、门、 窗、地面设计的关键是提高保温能力。 加强防寒管理 要及时维修畜禽舍,认真做好越冬准备工作。 在冬季,可适当加大畜禽的饲养密度,以提高 畜禽周围的环境温度。舍内防潮可减少动物机 体热能的损失,如采用垫草和其他垫料也可以 改善小气候,提高畜禽防寒能力。
第二节 畜禽舍环境调控
一、畜禽舍的保温与隔热
二、防寒与采暖
三、防暑与降温
四、通风与换气
五、排水与防潮
六、采光与照明
七、合理饲养密度
一、畜禽舍的保温与隔热
保温就是在寒冷的季节,通过畜禽舍将畜禽体 产生的热和用热源(火炉、暖气等)发散的热存 留下来,防止散失,而形成温暖的环境。 隔热,就是在炎热的季节,通过畜禽舍和其他 设施(凉棚、遮阳等),以隔绝太阳辐射热传入 舍内影响畜禽机体,防止舍内和畜禽机体周围 的气温升高,形成较凉爽的环境。
保证场区具有较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 于畜禽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便于严格执 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便于合理组 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人员劳动 生产率。
一、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原则
地势
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
水源
水质好、水源充足。凡经检验证明没有污 染的井水、河水都是良好的水源。
一、场址选择
土质
一、畜禽舍的保温与隔热
为畜禽创造适宜的环境,以克服自然因素的不 良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防寒与降暑。如: 50kg以上的肥育猪、后备猪、种猪防寒与防 热的温度界限是6℃和22℃,低于6℃应防寒, 高于:22℃应防热。
畜禽舍的保温隔热,要因地制宜,必须根据当 地的气候特点和规定的环境参数进行设计。
二、防寒与采暖
第11章_畜牧场规划
第十一章 畜牧场规划设计与环境调控 第一节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及其建筑
一、场址选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畜禽场的布局
第二节 畜禽舍环境调控
第一节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及其建筑
第一节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及其建筑
畜禽养殖场是种畜禽、商品畜禽的生产基 地,场址的选择和布局是否得当,畜禽舍 的设计和建筑是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畜 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分区规划的原则
③全面考虑畜禽粪尿和养殖场污水的处理与循环 利用。与种植业、沼气、蚯蚓养殖等有机结合。 ④采用分阶段、分期、按单元建设的方式,规划 时对各区应留有余地,尤其生产区规划要注意。 使其既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又能保证发展的需 要。
养猪场总体布局
功能区的划分
(一)生产区 (二)隔离区 (三)生产管理区
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冬季气温低,持 续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冬春两季风多。如 华北地区约有3个月平均气温在O℃以下,最低 温度在—20℃左右,由于气温的影响,限制了 畜禽生产力的发挥。防寒采暖就是通过良好的 保温隔热,把舍内产生的热充分加以利用,使 之形成适于畜禽机体要求的温度环境。
-防寒与采暖措施
(二)隔离区
隔离区包括病畜禽隔离室、新购入 种畜禽的饲养观察室和积肥场等, 应安排在畜禽场的下风区。
(三)生产管理区
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职工宿舍等设 施。
由于此部分与社会发生联系,因此安排在/养殖 场的一角,独成一院,设有消毒设备的专用门。 生产管理和生活福利区应距生产区50m以上。
第二节 畜禽舍环境调控
-防寒与采暖措施
重视畜禽舍的采暖 在冬季通过上述措施仍不能达到所要求的适 宜温度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宜采用人工采暖, 以补充热源,对家畜产房和幼畜禽舍尤为重 要。采暖与保温、防潮与换气应全面考虑, 妥善处理。畜禽舍采暖可分集中采暖与局部 采暖。 厚垫草养畜禽 畜禽舍内铺垫草可保温、防潮,吸收有害气 体。
第二节 畜禽舍环境调控
通过不同类型的畜禽圈舍和科学应用机械 设备以克服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建立有利
于畜禽生存和生产环境的设施和条件,叫做
畜禽圈舍的环境控制或调控。 畜禽舍环境的调控主要取决于舍温,可采 用隔热、通风、换气、采光、排水、防潮以 及供热、采暖、降温等措施,以建立符合畜
禽生理要求和行为习性的最佳环境。
分区规划的原则
①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用地。建筑物 少占或不占可耕地。 ②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势。利用地形地势 解决挡风防寒、通风防热、采光,有效地利用 原有道路、供水、供电线路以及原有建筑物等, 以创造最有利的养殖场环境、卫生防疫条件和 生产联系,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投资、 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