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了解邻补角、对顶角以及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能找出图形中的这些角,理解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垂线与及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垂线的画法。

考点知识1.邻补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对顶角: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C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OA BD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5.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如图中∠1与∠5,∠2与∠6,∠3与∠7,∠4与∠8。

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如图中∠3与∠5,∠4与∠6.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如图中∠3与∠6,∠4与∠5.经典例题例1.如图所示,AB 和CD 交于点O ,∠AOE=︒90,则∠AOC 与∠BOD 是 , ∠AOC 与∠AOD 是 ,∠AOC 与∠DOE CA O BDE•P AB O如图所示,OA ,OB 在一条直线上,OE 平分∠AOC ,OF 平分∠COB ,试问:OE 与OF 垂直吗?为什么? C FEA O B例3 .如图所示,∠BCA 为钝角 A 画出线段BA 过点C 的垂线 画出线段BC 过点A 的垂线B C例4.(1)如图所示,AC ⊥1l ,AB ⊥2l ,垂足分别为点A 和B ,则点A 到直线2l 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2) 如图所示,PO ⊥OR ,OQ ⊥PR 于Q ,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条。

PC 2lBQA 1l(1)O (2) R例5.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且AB CD ⊥,∠=︒127,则∠=2_______,∠=FOB __________。

CEA 2 OB 1 FD考点实测一.填空题1.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B. 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C. 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D. 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DCBAD CBA(1) (2) 2.如图(1)所示,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12和是同位角 B. ∠∠23和是内错角 C. ∠∠24和是同旁内角 D. ∠∠14和是内错角5.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有( )A.0个B.1个;C.无数个D.无法确定6.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A,B,C 为直线m 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 到 直线m 的距离为( )A.4cmB.2cm;C.小于2cmD.不大于2cm7.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同一点O,则对顶角有( )A. 6对 B 5对 C 4对 D 3对(二)填空题:1、如图4所示,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记作_______, 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90°.2、如图5,AC ⊥BC,C 为垂足,CD ⊥AB,D 为垂足,BC=8,CD=4.8,BD=6.4,AD=3.6,AC= 6,那么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点B 到CD 的距离是_____,A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____.12 34O D C B AO E D C B A DCBA FE DC B A(2)OD CBA E(3)ODCB A (4) (5) (6) (7)3、如图6,在线段AB 、AC 、AD 、AE 、AF 中AD 最短.小明说垂线段最短, 因此线段AD 的长是点A 到BF 的距离,对小明的说法,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4、如图7,AO ⊥BO,O 为垂足,直线CD 过点O,且∠BOD=2∠AOC,则∠BOD=________.5、如图8,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8)五、1.如图(10)所示, 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求∠BOD,∠AOE 的 度数.2.如图的示,已知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DOE=︒90,︒=∠36AOE ,求 ∠AOF ,∠AOC ,∠BOD 的度数。

E DA OBC FB D3.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OF 平分∠COE ,∠2:∠1=4:1,求∠AOF 。

D E A O BC F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4. 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考点知识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a b∴b ∥c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5、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

同位角是“A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

6、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方法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几何符号语言:∵ ∠3=∠2∴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2=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

经典例题例1.(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 种位置关系,它们是 (2)若直线1l ∥2l ,2l ∥3l ,则 ∥ ,其理由是 (3)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线的关系是( ) A .一定与两条平行线平行。

B .可能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与另一条相交。

C .一定与两条平行线相交。

D .与两条平行线都平行或都相交。

例2.如图完成下列推理过程abl12 3 4 5 6 7 8A BC D EF 1 2 3 4(1)∵∠ABD=∠BDC(已知),∴∥() D C(2)∵∠DBC=∠ADB(已知),∴∥()(3)∵∠CBE=∠DCB(已知),∴∥() A E B (4)∵∠CBE=∠A(已知),∴∥()180(已知),(5)∵∠A+∠ADC=︒∴∥()180(已知)(6)∵∠A+∠ABC=︒∴∥()例3.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1∥l2的是()A.∠1=∠2 B.∠1=∠5 C.∠1+∠3=180°D.∠3=∠5例4.如图所示,已知∠B+∠D=∠BED,试说明AB∥CDA BE FC D例5.将一幅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DFC的度数.5.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重点:直线平行的性质;难点:区别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