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
■消极方面: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基础(机能
主义)和哲学基础(机械唯物主义)的潜在影响, 行为主义课程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机械性, 具体体现在:不太重视行为的内在原因,较少强调 学习者的自主性、人格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对自主 学习活动重视不够,将儿童置于被动发展的地位。
■以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的海抗普(
HICOMP)计划中所开发的海抗普课程方案 为例
HICOMP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结构
■维度:
交往、自我关心、运动技能和问题解决。
■课程目标来源:
社会、儿童、儿童的发展研究、目标分析。
发展目标的四个维度
交往 语言交往游戏
自我关心
运动技能
健康、安全和 良好的运动控制 个人卫生 (有技巧的运动)
■教学行为:
示范:对示范效果的影响因素有示范者必须是儿童 所钦佩的,或者其示范是儿童乐意认同的;伴有示 范或演示的清楚的言语指导;应该从儿童的观点出 发提供示范;给正确的行为提供鼓励和奖赏;使观 察者模仿范型实施强化。
激励:激励可以通过视觉的、触觉的或身体的渠 道进行。教师通常会使用夸大的和积极的激励办 法去激发行为,然后逐步改变或消退这种激励, 使之变得更为自然。
塑造:塑造的主要使命是强化儿童在行为上的每 一点进步。有时,非常小的进步也必须奖赏,并 且,只有进步出现才予奖赏。
连锁技术: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一个连锁或序列中 的部分,当一个连锁被分析为相关的组成要素后 ,每一个部分可以分别地教和实践,然后综合成 自然有序的行为。
学习策略:儿童学习并不只是学习课程内容,还要 学习有关策略。不能指望所有的任务都通过示范来 学习,也应考虑其他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使用多 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儿童就会在学习中较为灵活。
儿童 (儿童及其行为告诉我们什么)
.正常的发展任务。例如,单足跳,跳跃, 用完整句讲话
.因儿童的兴趣而选择内容。例如,照料,生 活在马戏团中
儿童的发展研究 (专家告诉我们什么)
.知道阅读的前提条件。例如,从左向右的眼 睛运动,字母的发声 .科学方法。例如,观察,记录,等等
目标分析 [一个较大的目标分类(break-down
■教育方案假设:儿童的行为由外界刺激所决定
,因而通过控制环境中的刺激,就可以改正儿童 的行为;通过观察儿童行为,并据此详细描述教 育的目标和成功学习的标准,就可以开始设计一 个教育方案。
二、行为主义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相对于过程模
式而言)
◆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程序教学,应用小步渐 进、及时强化和及时反馈原则和方法
明评估行为的手段。目标是按日后学校教育取得 成功所必需的行为阐述的。
■教学方法:学习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步骤,
并被按顺序排列,重点放在联想学习上;都使用 某种形式的强化。
■教学风格:熟知课程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
步骤;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发展水平 安排活动,运用奖励强化积极行为;忽视儿童的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为。
五、评价
■积极方面: ◆行为主义课程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儿童的行为,并制定
具体的行为目标,克服了传统课程目标的主观性、含 糊性和抽象性,使课程从目标到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具 有极大的可操作性。 ◆尽管在一阵阵新型课程理念的“浪潮”声中行为主义 课程理论似乎逐渐“销声匿迹”,但实际上它的课程 理念已经成为一种“潜流”,并深深地“浸透”到每 个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之中,可以说凡是 “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存在的地方就能发现“行为主 义的身影”。
,而且这种变化是外显的、可观察的。 ◆教学应研究并制定行为目标,精确地叙述受教育
者接受某一单元的教学之后能做些什么。
◆编序教学是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基本观点: ◆重视生理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的关系,强调个人
的主动参与和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克服恐惧反应 ,恢复健康心理和行为;
■教学组织形式:
◆儿童的活动在所有的教学时间里都受教师的控 制。
◆教学活动都经过编序,儿童必须参加规定的活 动。
◆上课一般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进行。
三、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基本学派 在课程影响上的比较分析
■行为分析学派 ■社会学习理论
(一)行为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斯金纳 ■基本观点: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期望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变化
二、行为主义课程方案的基本特点
■行为塑造 ■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由各个方案目
标决定 ◆行为主义课程方案教授感知技能、抽象和传
达技能、反应技能;课程内容被组织成单元 。 ◆行为主义课程方案则包括一系列独立的阅读 课、语言课和数学课,尤其强调语言矫正。
■课程目标:目标必须用行为形式阐述,且必须阐
◆重视个体的认知历程对行为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强调经过认知历程,可以解释、预测、进而有效 地改变人的行为。
四、行为主义学前课程模式
■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的学前课程模式有很多
,如储运方案课程、行为分析方案、LAP( Learning Accomplishment Profile)课程、 HICOMP课程、美国开端计划(Head Start) 中设计的学前课程等等。
问题解决 注意
自我表达
语言反应
对语言的模仿 练习语言关联
性
自我能力 适应社会习俗
和价值
适当的和相称 的情感反应
嘴和下颚的控制 总体运动控制 (基础运动)
模仿回忆 概念形成
组合 排序 规则运用
课程目标的来源
来源
社会 (父母、社区等等告诉我们什么)
目标焦点
.社会习俗。例如,说“请”,使用餐叉 .如厕训练以及到一定的年龄教会其他的独立 技能。 .价值
行为主义课程理论及其学前课程模式
主要内容: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行为主义课程方案的基本特点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基本学派在课程影响
上的比较分析 ■行为主义学前课程模式 ■评价
一、行为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
反应的结果,外部的影响是形成人的行为的重要 原因,故行为可以通过各种外部强化方式加以塑 造和改变。
)和学习阶段,告诉我们什么]
.将组成任务的独立的部分分别教授,然后把 它们组合成一个较为复杂的行为
.发现任何一个学习阶段的问题,使用特定的 技术
(二)课程开展的几个步骤
■任务分析: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一任
务,哪些概念儿童必须知道? 哪几种注意技能儿童 必须拥有?哪些身体运动是必须的?儿童必须达成 哪些行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