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坑道二次衬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金温扩能改造JWSG-Ⅴ标段
施工单位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分部分项工程
二次衬砌
接收单位
第架子队
关于泽雅隧道辅助坑道拱墙衬砌施工的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为保证泽雅隧道衬砌施工质量,现将隧道辅助坑道衬砌施工技术交底下发,各架子队须严格按该交底进行衬砌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质量。
隧道辅助坑道洞身采用整体式衬砌台车衬砌,隧道拱墙均采用C30混凝土。
d.当连续浇筑拱肋或拱圈时,自两拱脚向拱顶对称浇筑,当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拱肋或拱圈的跨度在16m及以内时,一次连续浇完。
e.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2.止水带施工工艺
隧道衬砌环向施工缝均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衬砌拱架调整完毕后,将止水带卡在堵头模板中间,堵头模板由两块模板拼成。止水带环向布置设于衬砌中间部不断开,橡胶止水带需焊接时采用热合压焊,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250mm。止水带对称安装,伸入模内和外露部分宽度相等,为保持止水带平直,沿环向每0.5m设一根短钢筋托平。严格按照拆模操作程序作业,每道工序绝不能颠倒。
②拆除下来的堵头板、螺栓、插销等有序放在指定位置,严禁乱放乱丢。
③拆模时需检查通风管路的连接软管是否拆除。
(2)立模
①立模时,底脚模板与仰拱必须密贴,漏浆地段用橡胶条密封,并锁紧基脚千斤顶。
②模板就位后,在砼浇筑前,对立模作业中的每一道工序作一次全面检查。
d.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拔除振捣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混凝土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感混凝土。
e.每一振点的振捣的延续时间为20s~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f.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裹露面,邓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7)混凝土浇筑
a.模板安装前,将杂物、泥块清除干净,采取防排水措施,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
b.混凝土分层浇筑,最大摊铺厚度不大于400mm。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上层新混凝土时,在下层混凝土或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1.5m以上。
c.混凝土倾落高度不超过2m。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超过1m。
c.混凝土泵送施工开始前,先用水泥浆或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相同,但粗骨料减少50%的混凝土通过管道。当用活塞泵泵送混凝土时,泵的受料斗内具有足够的混凝土,并不得吸入空气。
d.混凝土在混凝土搅拌60min内泵送完毕。
e.混凝土保持连续泵送,遇停泵时间超过15min,每隔4 min~5 min开泵一次,进行正反两个冲程运转,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离析。当停泵时间超过45 min或出现堵管现象时,停机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清洗泵机。
1、衬砌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衬砌台车施工作业程序如下:
(1)铺设轨道
模板台车轨道为道碴轨道,要求轨距偏差不大于1cm,高差不大于2cm,严格按中线铺设,确保台车走行方便,以方便调整及就位。
(2)拆模:当衬砌砼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堵头板,然后松开基脚千斤顶,回收侧向千斤顶油缸,拆除边墙模板,回收垂直千斤顶油缸,使模板完全脱离。最后清除模板表面粘结的砼,喷涂脱模剂。
(3)走行:松开卡轨器,清除轨道上粘结砼和杂物,开启走行控制系统,走行到衬砌段位置锁定卡轨器。
(4)就位调整模板:交替启动垂直和侧向油缸,使模板位于设计要求的位置,然后挂上侧向千斤顶,检查模板就位情况,用侧向千斤顶进行偏差调整,中线水平检查合格后锁定模板支承系统,安装堵头,完成立模工序。
(5)砼浇注:砼浇注通过模板两侧天窗自下而上对称、分层进行。为保证台车不偏压、不移位,两边砼浇注高差不超过1m。振捣利用模板天窗人工用振捣棒振捣,砼浇注完成后按规定进行砼养生工作。
(3)模板台车走行
①走行前,检查台车轨道是否符合铺设要求。
②轮对、卡轨器及轨道上粘结的混凝土和杂物及时清除,排除走行阻力,模板上所有作业窗按规定关闭。
(3)混凝土搅拌
a.搅拌混凝土前严格检测粗、细骨料的含水率,一般情况下每工作班抽测2次,雨天随时抽测,并据以换算施工配合比及进行首盘鉴定。
b.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用原材料的称量最大允许偏差为: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和用水±1%。
(4)混凝土运输
a.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保持均匀和要求的坍落度。
b.混凝土泵的安放位置靠近浇筑地点。配置输送管时,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头。输送管平顺,内壁光滑,接口不得漏浆。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小于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的其他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输送管路采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与模板接触。
c.混凝土搅拌投料顺序按先投入细骨料、水泥和掺和料,再加水,最后加入粗骨料及外加剂。
d.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混凝土的最短时间经试验确定,不得低于1.5 min。
e.搅拌机拌和的第一盘混凝土粗骨料数量只能用到标准数量的2/3。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机内的拌和料全部卸清。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 min时,将搅拌筒彻底清洗后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
h.当昼夜平均气温低地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
(8)混凝土振捣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及附着式振捣器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使其均匀密实。拱部混凝土由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和产生漏浆。
c.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大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为50mm~100mm,与侧模保持50mm~100mm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