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中秋月2课件.ppt

【精选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中秋月2课件.ppt


2.融典故、诗词与科学理论一起。
心得笔记
课文中引用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回 忆你所读过的诗词,再写出5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 第一部分(1)中秋,是中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 的佳节。
• 第二部分(2)写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 上的“中秋”。
• 第三部分(3-5)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 • 第四部分(6-7)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
临长久。
• 第五部分(8-10)中秋月被崇拜、留恋的原因 是使农民得到了较多的田间收获时间,对民生有 裨益。
八 中秋月
---竺可桢
竺可桢作品
《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地学通论》 《物候学》 《竺可桢全集》等
•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 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 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 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 所;担任了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 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 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005年11月7日7时33分
2005年11月7日7时33分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将科学知识与文学情趣有机地融
在一起的方法。
2 2构特学征习。课文按照逻辑层次,依次说明主旨的结
3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准确说明事理的说
明方法。
科技文研读方法
首先,抓住作者的观点
其次,抓住例证 再次,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
• 这是一篇解说中秋月的知识的科普说明 文。按照文中小标题,分为五个部分。
研读探究
阅读“月到中秋分外明”一段,思考 1、人们对于中秋月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2、科学结论是怎样的?
3、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4、这一段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
小结
文 体
科普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 象
中秋月
品说明Βιβλιοθήκη 序逻辑顺序说明方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引用、列图 法 表。
1.综合运用数字、比较、举例、引用、列图表 等说明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