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原理、规律
四、昼 夜 长 短 的 变 化 规 律 (以北半球为例)
• ①.北半球夏半年(3.21-9.23):昼长夜 短,纬高昼长,极昼。
• 二分日(3.21或9.23):全球各地昼夜等 长
• 北半球冬半年(9.23-3.21):昼短夜长, 纬高昼短,极夜。
• ②.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五、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
北印度洋海区
夏 季
顺时针方向
九、洋 流 的 分 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 针;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 (气旋型); 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冬季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西风漂流:南半球中纬度西风漂流横贯三大 洋
• 2.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 3.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 4.弯曲方向受海陆分布、寒暖流、山地(焚 风效应)、盆地、地形起伏的影响;闭合 状:受山地垂直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 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九、洋流的分布规律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共5个,南半球3个,北半球2个) -----反气旋型(北顺南逆、(大洋)东寒西暖)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且手掌朝上。其余四指指尖的方向与原 运动物体的方向一致,大拇指表示偏转 后的方向。)
课堂演练:找出北半球水平气流的正确运动轨迹
气流的原方 向
√A
B
D
√C
实际运动轨迹
判断偏转方向可以 用手测法:
1:手心朝上,四 指是物体的原运 动方向,大拇指 指向是物体受地 转偏向力后的实 际运动轨迹
•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 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
•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 辐射)
六、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高压 面C
冷却
高压
低压 A
受热
低压
高压 B 冷却
热力环流原理
• P、H、T的关系 • (1)相同海拔,低空一般气温高则气
2:南半球用左手, 北半球用右手
如何在实际的等压线图上作出实际风向?
思
考
:
个在
A
不高
同压
部、
位低
分压
别的 吹东
B
什南
么西
风北
? 四 北半球
岸侵 蚀
岸堆 积
P42的16题
• 河流的侵蚀岸:受地偏力侧河岸、凹 岸---水深,河床与河岸陡,利于建港 口,要种树护岸。
• 河流的堆积岸:不受地偏力侧河岸、 凸岸---水浅,河床与河岸缓和,利于 泥沙沉积,可能使河中的沙洲与之相 连接。
1000
北
半 球
990
低
南
低
半
990
球
1000 1010
北半球低压中心 ——逆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
南半球低压中心 ——顺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
北 半 球
低
高
北半球低压中心 ——逆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
北半球高压中心 —— 顺时针方向由 中心向四周流出
南 半 球
低
高
南半球低压中心 ——顺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
• 凹岸永远是凹岸。与南北半球、河流 流向无关。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6月22日左右 夏至
23.5°N
3月21日左右 (春分)
9月23日左右 秋分
3月21日左右 春分
12月22日左右 23.5°S 冬至
• ①直射点运动规律:向西15°∕小时螺旋 式移动;8 °/月=1 °/4天。
• ②两分两至的日期及直射的特殊纬线。
• (1)左右手法则:大拇指代表中心气流, 四指弯曲代表水平气流,南半球用左手, 北半球用右手。
• (2)判定南、北半球(反)气旋: • 1).先判(反)气旋;(用四种方法判定:
①气压数据;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③ 水平气流方向;④中心汉字“低”或 “高”。) • 2).再用左右手法则判南北半球。
1010 气旋
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气压高低是 针对相同海拔而言的); • (2)不同海拔,同一点随海拔的升高 而气压递减; • (3)同一点,一般低空的气压状况往 往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
不同性质地表的热力环流
• 比热容:水>林地>草地>裸地 • 气温年、日较差:比热容越大的则
气温年、日较差越小。七、左右 Nhomakorabea法则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半球2个)
-----气旋型(北逆、 (大洋)东暖西寒)
活动: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
• 南半球没有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 南半球中纬度西风漂流横贯三大洋 • 北印度洋上形成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重难点突破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突破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北印度洋海区
冬 季
逆时针方向
•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先知季节和月份。 •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先知陆地、海洋。 •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
向是一致的。
•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 6、判断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
反之,温差较小
• 二).等温线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 1.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 阳辐射;
• ③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
• 从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呈对称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公式:
H = 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 (同减异加)
例1.试求北京(4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 H=90°-(40°-23°26′)=73°26′ 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 H= 90°-(40°-0°)=50°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 H=90°-(40°+23°26)=26°34′
南半球高压中心 —— 逆时针方向 由中心向四周流出
如何在实际的等压线图上作出实际风向?
思
考
:
个在
A
不高
同压
部、
位低
分压
别的 吹东
B
什南
么西
风北
? 四 北半球
八、等温线的判读
•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 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 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 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偏转规律:
一 、
①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 右边偏转,南半球向左;
使
②赤道上,物体水平运
水
动 没有偏向;
平 运 动
③随速度和纬度增大而 加大偏转;
物
体 发
地转偏向力与作用于
生
水平运动的大气或水
偏
体的其它作用力相比
转
较,地转偏向力很小,
但是其作用不可低估。
一、地转偏向规律:沿地表水平运动的 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