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必纠41个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主要看这个物体是否单独存在于宇宙空间。

6、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数轴法),确定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过线减一日,向西过线加一天)。

7、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8、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9、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的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时)。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太阳方位与日影方向相反。

10、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1、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北球为冬季。

12、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与冬至日、远日点与夏至日的区别。

13、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p=pgh)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4、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5、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6、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6月),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7、8月)。

18、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9、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最高为南半球。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20、判断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

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1、注意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

22、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温度、水、生物等;侵蚀作用是动态地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3、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地中海与红海;落基山脉与安第斯山脉)24、“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向斜山”)25、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6、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时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7、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低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8、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水量丰富。

29、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和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30、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迎风坡与背风坡)31、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注意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注意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2、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

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3、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4、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

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台风中心是无风的,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7、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最少的地区,干旱灾害最严重。

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更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8、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39、地震的震级和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影响烈度的其他因素——震中距、震源深度、位置、建筑物的抗震性、经济发展水平)。

40、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业的影响)41、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必纠50个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条件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25),所以并不是所以山区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亚洲水稻种植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以属于水稻种植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也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水稻种植业。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而我国东部农耕区的家禽、家畜养殖由于商品率低、规模小属于副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土地、水源、矿产资源等也是工业生产经常和必要的条件)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产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多方面。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意大利的普拉托)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的“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聚落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生产设施。

14、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5、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6、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7、注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数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8、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即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19、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20、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1、注意区别城市的地域形态与城市的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式;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2、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