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一、名词解释(5x3)1、标准解剖学姿势2、冠状切面3、阈电位4、兴奋收缩偶联5、神经节6、突触7、激素8、红细胞凝集·9、收缩压10、舒张压11、肺牵张反射12、肺活量13、肾小球滤过率14、肾糖阈二、选择(20x1)1、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 是A. 1.0~1.5B. 2.0~3.0C. 4.0~5.0D. 6.0~7.0E. 8.0~9.02、下列哪项不属于胃酸的生理作用?A. 激活胃蛋白酶原B.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C. 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D. 促进维生素B 12 的吸收E. 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3、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生理作用?A. 杀菌B. 激活胃蛋白酶原C. 水解蛋白质D. 初步消化淀粉E. 促进维生素B 12 吸收4、下列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食物入胃后30 分钟开始排空B. 高张溶液比等张溶液排空快C. 普通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2~3 hD. 排空速度为糖>脂肪>蛋白质E. 人的情绪也能影响排空5、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 紧张性收缩B. 蠕动C. 逆蠕动D. 容受性舒张E. 分节运动6、胆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 胆盐B. 胆色素C. 胆固醇D. 脂肪酸E. 卵磷脂7、食物或食物残渣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最长的部位是A. 胃B. 十二指肠C. 空肠和回肠D. 结肠E. 直肠8、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依据是A. 静息电位的水平B. 0 期去极化的速率C. 平台期的长短D. 超射值的大小E. 动作电位时程长短9、心室肌细胞平台期的主要跨膜离子流是A. Na + 内流、K + 外流B. Na + 内流、Ca 2+ 外流C. Ca 2+ 外流、K + 内流D. Ca 2+ 内流、K + 外流E. K + 内流、Na + 外流10、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 0 期去极化的速度B. 超射值的大小C. 平台期的长短D. 静息电位水平E. 阈电位水平11、有关窦房结细胞4 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正确的描述是A. I k 通道进行性失活是自动除极最重要的原因B. I f 电流进行性减弱,这种电流可被铯阻断C. Na + 内流进行性增强,这种电流可被河豚毒阻断D. L 型Ca 2+ 通道激活,这种通道受儿茶酚胺调控E. T 型Ca 2+ 通道激活,这种通道可被维拉帕米阻断12、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的生理意义在于A. 有利于增强心肌收缩能力B. 有利于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缩C. 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的交替D. 有效避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E. 形成折返13、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高见于A. 心房收缩期末B. 等容收缩期末C. 快速射血期末D. 减慢射血期末E. 等容舒张期末14、在心动周期中,下列哪一时期的心室容积最小?A. 快速充盈期末B. 减慢充盈期末C. 等容收缩期末D. 快速射血期末E. 减慢射血期末15、心房收缩挤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A. 1/15B. 1/10C. 1/4D. 1/2E. 3/416、射血分数是指A. 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 心输出量/体表面积C.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D. 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 心脏血容量17、心室射血的后负荷是指A. 心室内压B. 主动脉血压C. 主动脉脉压D. 总外周阻力E. 中心静脉压18、容量血管是指A. 大动脉B. 中动脉C. 小、微动脉D. 毛细血管E. 静脉19、动脉血压升高时,下列哪项不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A. 心交感紧张性减弱B. 心迷走紧张加强C. 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D. 交感舒血管紧张性加强E.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20、人体各部分体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B.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E.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2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 Na + 浓度B. K + 浓度C. Cl − 浓度D. 胶体渗透压E. 总渗透压22、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A. 不含血细胞B. 蛋白含量低C. Na + 含量高D. K + 含量高E. Cl − 含量高23、正常人的血浆pH 为A. 6.8~7.0B. 7.0±0.05C. 7.2±0.05D. 7.0~7.4E. 7.4±0.0524、父母一方为A 型,另一方为B 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为A. 只有AB 型B. 只有A 型或B 型C. 只可能是A 型、B 型、AB 型D. A 型、B 型、AB 型、O 型都有可能E. 只可能是AB 型或O型25、下列哪种情况下ADH 的分泌将会减少?A. 大出血B. 大量出汗C. 严重呕吐或腹泻D. 大量饮清水E. 血糖浓度升高26、I − 从血液转运入甲状腺上皮细胞内的方式是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继发性主动转运D. 被动转运E. 入胞27、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A. 血中氨基酸浓度B. 血糖浓度C. 血中脂肪酸浓度D. 乙酸胆碱E. 胰高血糖素28、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A. 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B. 肺的扩大和缩小C. 胸廓的扩大和缩小D.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 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9、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 胸膜脏层和壁层紧贴B. 胸膜腔与外界封闭C. 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D. 吸气肌收缩E. 肺内压低于大气压30、血液中CO 2 的含量主要取决于A. CO 2 分压B. O 2 分压C. 血液的pHD. 血液的温度E. 血红蛋白浓度31、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A. 脊髓B. 延髓C. 脑桥D. 下丘脑E. 大脑皮层32、关于动脉血CO 2 分压升高引起的各种效应,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 剌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B. 剌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C. 直接兴奋呼吸中枢D. 使氧解离曲线右移E. 使血液中CO 2 容积百分数增加33、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直径越大,传导越慢B. 增加细胞外K + 浓度可加快传导C. 髓鞘越厚,传导越慢D. 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可加快传导E. 麻醉不影响传导速度34、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 既有树突又有轴突B. 与相邻细胞有突触联系C. 细胞间普遍存在缝隙连接D. 有随细胞外Na + 浓度改变的膜电位E. 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35、下列关于经典突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属于非定向化学性突触B. 含各类递质的突触小泡无形态差异C. 各类递质均在激活区释放D. 激活区位于前膜上对应于后膜受体的位置E. 后膜受体都是化学门控通道36、脊休克现象的产生和恢复,说明A. 脊髓具有完成各种感觉、运动和反射活动的完备能力B. 脊髓本身无任何功能,仅为中枢传出的最后公路C. 切断时脊髓功能全部丧失,以后的恢复由高位中枢代偿所致D. 脊髓可完成某些简单反射,但正常时受高位中枢调控E. 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活动有易化作用,而无抑制作用37、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A. 腱反射B. 肌紧张C. 屈肌反射D. 对侧伸肌反射E. 节间反射38、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具有以下哪一种功能?A. 形成模糊感觉B. 激发情绪反应C. 具有唤醒作用D. 维持身体平衡E. 增加肌紧张度39、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 呼吸道粘膜受分泌物或异物刺激而引起咳嗽B. 异物轻触眼角膜而引起眨眼动作C. 扣击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而引起小腿前伸D. 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疼痛而缩回E. 闻到食物香味而引起唾液分泌40、激活中枢内奖赏系统和惩罚系统的生理意义在于A. 产生发怒和恐惧的情绪B. 产生愉快和痛苦的情绪C. 调节情绪生理反应D. 激发和抑制产生行为的动机E. 调节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41、躯干骨不包括:A. 锁骨B. 椎骨C. 肋D. 胸骨E. 骶骨42、胸锁乳突肌:A. 一侧收缩,使头屈向对侧B. 一侧收缩,使面转向同侧C. 两侧收缩,头向后仰D. 受颈神经前支支配E. 起自锁骨前面43、开口于下鼻道的是:A. 上颌窦B. 额窦C. 鼻泪管D. 蝶窦E. 腮腺44、左冠状动脉:A. 发自胸主动脉B. 发出前室间支和旋支C. 营养右心房D. 与右冠状动脉没有吻合E. 走行于房间沟内45、输尿管的狭窄位于A. 肾与输尿管移行处B. 输尿管起始处C. 越过大骨盆入口处D. 穿尿生殖膈处E. 肾盂46、胸导管A. 起于乳糜池B. 经食管裂孔入胸腔C. 注入奇静脉D. 注入右头臂静脉E. 位于脊柱后方47、颞部外伤出血患者,行压迫止血的合理部位是:A. 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B. 外耳门前上方颧弓根部C. 上颌动脉D. 内眦动脉E. 桡动脉三、填空(15x1)1、每块骨骼肌都由和两部分构成。
2、肾实质分为两部分,即表层的和深层的。
3、循环系统包括系统和系统。
4、神经系按功能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和。
5、感受血压的感受器位于、。
6、上呼吸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
7、翼点位于颞窝区内,为、、、四骨的会合处8、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9、脑的动脉来源于和。
10、安静情况下,当肾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是调节的结果。
11、(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血液中变化非常敏感12、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负荷;13、肌肉等张收缩时,后负荷越小,收缩的速度越。
14、缝隙连接是一种细胞间的孔道,它对通透性很大。
1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时,肺泡表面张力将;肺弹性阻力将。
三、简答与问答(5x6,2x10)1、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是怎样形成2、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与动作电位之间有何相关关系?兴奋性变化的机理是什么?3、粗细肌丝滑行的横桥周期是怎样的4、12对脑神经分别从脑的哪些部位发出?性质和分布5、说明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6、特异性感觉传入通路和非特异性感觉传入通路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异同7、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哪些主要区别8、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9、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点?产生机制是什么?10、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发挥作用?11、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12、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受哪些因素影响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