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00001)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00001)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纲要(上)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3、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4、人体解剖的方位及常用术语人体的标准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1、上的下;2、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3、内侧和外侧;4、内和外;5、浅和深。

三个垂直面:1、矢状面;2、冠(额)状面;3、水平面或横切面。

5、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②生殖和生长发育(生殖,生长发育)③兴奋性,④适应性)细胞和基本组织1、细胞: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的功能:3、细胞质的功能:4、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第二节基本组织1、四大基本组织的分类、结构、功能,何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何为胞体、突破(树突、轴突)、双极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触觉小体?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

2、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3、骨的形态与功能4、骨的构造骨的名称、数目5、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6、何为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7、颅底内面与大脑的额叶、颞叶以及小脑相适应而形成三个窝,分别叫做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颅囱、鼻旁窦(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8、十二对脑神经和重要的动、静脉通道(脑颅)?9、脊柱及其脊柱各骨的组成(由26个椎骨、颈椎(7个)、胸椎(12个)和腰椎(5个),1个骶骨和1个尾骨组成。

)10、椎骨的一般形态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名称:棘突1,横突2,上关节突2、下关节突2)。

寰椎,枢椎。

11、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1个胸骨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肋骨的一般形态。

12、肌肉种类,人体全身骨骼肌的数量?占体重为多少?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腔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2、消化管的结构和功能?肝、胰的结构和功能?何为肝小叶及其作用?3、胆汁如何产生,运输到十二指肠?(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呼吸系统A:呼吸系统的组成;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名称(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分叶;了解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B: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1、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

2、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腔、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下呼吸道3、鼻包括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喉的软骨及其连结,喉腔的组成?4、气管和支气管均以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粘膜构成。

5、肺的形态、位置,肺实质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何为气血屏障,尘细胞,肺间质肺泡上皮,胸膜?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

【卵巢】、子宫。

泌尿系统1、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排泄的渠道有二:一是经皮肤汗腺形成汗液排出;二是通过肾形成尿再经排尿管道排出。

2、肾的冠状剖面结构?滤过屏障,肾单位?肾的微细结构?循环系统A、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心的形态、位置;心腔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B、心的传导系统;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C、心壁的结构神经系统A: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神经的组成和成分及分布;脑的分部;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和功能B: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C:脊髓的内部结构;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锥体外系;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1、系统的组成?2、神经系统的术语,脊髓的外形,脊髓节段的划分,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细胞构筑分层,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三个索组成,每个索都由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的纤维束所构成。

3、脑干,间脑,小脑,大(端)脑的结构特征?4、脑室、脑脊液及其循环5、内脏神经,脑神经,神经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分布特点。

6、三级神经元组成:三级神经元分别位于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和丘脑的外侧核;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交叉到对侧然后在白质内上行到背侧丘脑的外侧核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的。

名词: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合称为上呼吸道。

肺门——肺的纵隔面的中间有一凹陷称为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地方。

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在肺门处互相反折延续,围成左右两个密闭的、互不相通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它又是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隔障。

肾门——肾之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部位。

锥体系——锥体系是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主要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

锥体系分为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心外膜的深面,由结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长椭圆形结构。

是心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能自动地发出节律性冲动,引起心房肌收缩,并将冲动传至房室结。

【椎间孔】——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称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脊髓侧角——在脊髓的胸1~腰3节段,于灰质的前角和后角之间有向外侧伸出的侧角,也称中间外侧柱,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交感干】——椎旁节位于脊柱两侧,同侧椎旁节间借节间支连在一起,形成交感干。

交感干上起自颅底,下至尾骨,两侧交感干下端于尾骨前方合并于奇节。

交感干分颈、胸、腹、骶、尾五部,在交感干和脊神经间有灰、白交通支相连。

【冠状窦】——是指位于冠状沟后部的静脉窦,它接收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的静脉血,通过冠状窦口注入右心房【尘细胞】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为肺泡隔,内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毛细血管网,在肺泡隔内可常见到一种巨噬细胞,该巨噬细胞若吞噬灰尘时称为尘细胞。

冠状循环——心脏本身一套比较完整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对冠心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门静脉——门静脉系是下腔静脉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由肝以外的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共同汇合组成,最后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为门静脉入肝内。

由胃、肠吸收的物质,包括口服的药物,都要经门静脉先输送到肝脏。

硬膜外腔——包在脊髓外面的硬膜称之为硬脊膜,它与椎管壁之间有狭窄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颗粒——在上矢状窦的两侧,蛛网膜向窦内突起,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蛛网膜颗粒。

内囊——在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间由投射纤维经过而构成的白质结构称内囊,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向内的“V”形,可分为前脚(肢)、膝和后脚(肢)。

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其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两侧的静脉角均有淋巴导管注入。

动脉圆锥——右心室的流出道处,在室上嵴与肺动脉口之间的部分,内壁光滑,形似倒置的漏斗形,称动脉圆锥,上端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

当右心室负担过大时,此处首先出现扩大。

下运动神经元——将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内,轴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运动纤维的神经元称下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内的上运动神经元通过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将冲动传导给下运动神经元,而下运动神经元通过脑神经和脊神经管理头面部、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

10、12对脑神经名称、连接脑的位置,功能及分布?【P64表3—2】睾丸: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功能。

附睾:是储存精子的器官输精管、射精管为输送精子排出体外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为分泌液参与组成精液肾实质可分为浅层的肾皮质和深部的肾髓质。

皮质富有血管,呈红褐色,皮质伸入髓质的部分称为肾柱。

髓质色淡,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呈圆锥形,底朝向皮质尖端钝圆,伸向肾窦,称肾乳头,其上有乳头孔。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1.窦房结2.房室结3.房室束及其分支等4.浦肯野纤维网心表面有四条沟,可作为四个心腔的分界,即:1、冠状沟:是心胸肋面左、右心室的分界,2、前室间沟:是心胸肋面左、右心室的分界,3、后室间沟:是心膈面左、右心室的分界,4、房间沟:是左、右心房的分界。

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 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的2/3旋支: 分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膈面2.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 分布于心膈面及室间隔后1/3、右心房左室后支: 分布左心室后壁。

胆汁由肝分泌平时:肝胰壶腹括约肌收缩,胆汁→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储存浓缩进食: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汁→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脑脊液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其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共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流入蛛网膜下腔,经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归入静脉。

脑脊液的循环从侧脑室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向下流过中脑水管到第四脑室,然后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到蛛网膜下腔,最后通过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经颈内静脉等返回心脏。

脑屏障血液、脑脊液及脑组织细胞三者之间的物质成分交换(包括代谢产物及药物等)是要透过毛细血管上皮、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的过滤渗透作用来进行,这几层膜及上皮结构较紧密,其通透性有一定的限制,许多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进入脑组织细胞,所以起到保障脑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称为脑屏障。

体循环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射入主动脉再沿着各级动脉分支运送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