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炼字分解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 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由近 及远,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 体感、节奏感。 --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 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 节奏。
11
规律总结二
规范答题
①五言诗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星垂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规范答题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1
学习目标
规范答题
1、了解炼字型诗词鉴赏的提问方式。
2、通过实例练习,总结出答题步骤。
3、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答题步骤,学 会规范答题。
2
提问方式
规范答题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
答: “系”字本义:栓.(步骤一) 用此在此处既切合柳条藤 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 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他离去。 (步骤二) 作者用拟人手法 表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离去的深情。 (步骤三)
14
课堂演练2
山行即事
规范答题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
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17
2012年安徽卷
规范答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 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
赏析: “怨”有“哀 怨”“怨恨”之意,用了拟 人手法,一语双关,既是曲 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8
规范答题
2、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赏析:“尽”与“闲”把 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 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在孤云消失之后,感到特 别地失落,以动衬静,烘 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大漠孤烟直直,长河落日圆圆。 ②七言诗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绿湖南万里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青峰江上秋天 远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疏。
13
课堂演练1
规范答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 分析。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首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4分
①“议”,议论,讨论(1分);②运用拟人的手 法,描绘了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 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2分);③表达 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舟
规范答题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9
规范答题
注意:形容词的几种特殊情况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a.增强语言的 韵律感 b.起强调作用,造成一种往复回旋的抒 情氛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0
规范答题
(2)表颜色的词:(冷暖)颜色一般表现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意境或情感 4
方法总结
规范答题
(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 描述景象。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 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
规范答题
刚才我们所碰到的题目是先给出了“炼字”, 然后再要求我们分析的,如果题目事先不给 出这个字,如: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 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4分)
观点一:“犹”字好。犹表仍然。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 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 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得深情。
观点二:“空”字好。“空”在文中是“形单影只、白 白地”的意思,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 者空对无际的天水。“空”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 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16。
链接高考 (2014年湖北卷) 规范答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 果。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
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你认为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 个字?为什么?
怎么办?
6
规律总结一
规范答题
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
▪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活用) ▪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数词 ▪关注表色彩的词
7
规范答题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
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
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3
真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规范答题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释? 词
描述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离回人望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妙处。 (1)“软”:是“柔和”之意。(2)以触觉写视觉,生动 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是“涌现”之意。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
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
涌出的奇丽景象。(3)表达了诗人对东山天晴雪景的喜
爱之情。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