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 ppt课件
3、“背”是背对、背离的意思,诗中指诗人背向雁群、背离故 乡远行,和“独”结合在一起,更突显出诗人形单影只、背井 离乡的辛酸苦楚。
4、“背”有背离、背对的意思。点明诗人独自一人背对着大雁 飞去的方向前行,大雁的成群结队与诗人独自一人形成鲜明对 比,突显了诗人举目无亲的孤独落寞。
早 发 罗邺(晚唐)
•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
•修饰语(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叠词、 色彩词、 数量词、拟声词)
炼字篇 之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 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筝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宋]蒋捷
炼字篇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 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 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 绿,化抽象为具体,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 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 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点手法)
•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明情境)
格 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释含义) • 采用…手法,化…为…(明手法) • 写出了…情形,(描画面) •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表感情) • 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背”是背着,即方向相反。诗人独自 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 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 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趣味思考
•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或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鉴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人离乡北行的孤单身影,表达了 诗人的哀伤、无奈以及离乡的孤独之情。
2、“背”说明诗人是与大雁背道而驰的,大雁南飞,诗人却只 能北上,且“雁”代表着诗人心中远大的志向,但现实中自己 却与理想渐行渐远,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
赏它的妙处。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或此诗有的版本作是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 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长沙》毛泽东 •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苏轼) •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 5、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长沙》毛泽东 •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李煜 •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柳永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 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溅”、“惊”二字,带有使动,不仅 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 痛苦。
炼字篇之
二、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
例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
字见色 。
——沈德潜
“炼字”即“炼意”
“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炼字原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晚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 为密切细致。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 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 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 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 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铺垫”)(谈作用)。(有则写)
这样写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一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齐己早年曾 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 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炼字篇
推敲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
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作者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炼字篇之
三.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