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鉴赏——炼字完美版

古诗鉴赏——炼字完美版

古诗鉴赏——炼字
一、导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有人说这个等字最动人,要烧制天青色的官窑瓷器,就只能等待烟雨天,就如同我也只能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

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

诗词是凝练的语言。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推敲的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古代诗人如此看重炼字,那么什么是炼字。

二、明确概念,考点要求。

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

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平时听到过炼钢,很少听到炼字。

哪些字可以炼呢?
三、把握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1、不妨我们从一二三四这些数量词来看早梅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学生朗诵,同桌交流:
问题:诗题为“早梅”,你认为改动哪个字还能准确地体现“早”字?老师适时引导;“数”改为“一”。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比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屏幕)里面有数字吗?
生(集体):有。

千、万。

师:能改一,二,一山鸟飞绝,两径人踪灭。

生:。

师:渔翁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写照。

在天寒地冻的日子,他专心钓鱼,忘掉一切,描写的背景越广阔,主要要描写的人物就越突出。

这里的千、万和后面的孤和独做对比诗歌突出了在如此寒冷寂寞的环境中人物的心境,现在我们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生(集体):千万孤独,虽然孤独,却很孤傲。

这些数字正表达了作者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2、炼形容词:也就是诗句中的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过香菱对此诗句的评论:“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一个“直”字更显荒漠的浩瀚无际,“圆”字更显长河的磅礴远大。


例2: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四字准确地描绘出春末绿叶渐多,花卉渐少的景况,曲折地表达了惜花、惜春的感情,“肥”“瘦”用语形象清新而独到,化平常为神奇。

她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中也用到“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瘦”字是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

3、动词:当然,诗歌中最见功力的当属动词的修炼。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
这里可改为“留”字和“见”字吗?为什么?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这里的”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例3、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表现了春光的美好。

“闹”字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旺盛的盛的生命力,被清代著名评论家王国维誉为“境界全出”的佳句。

作者也因为这个句子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例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例5、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奇险、雄伟、气势磅礴恢弘、意境开阔
例6: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凋”强于用“拂”、“吹”、“刮”、“撩”等。

西风的强劲更显秋天的凄凉,从而更能烘托出主人翁内心的孤寂。

3把握词性的改变
A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 而改用一个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用来支配“江南岸”,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来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感叹时光流逝之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突出了无尽的愁绪。

将“红”与“绿”这两个形容词用作动词,既有鲜明的色彩,又富有动感,十分生动。

B 名词的意动用法
粪土当年万户侯。

共同点: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归纳总结:炼字是古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而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则是古人追求的目的,而我们如果能够从一字出发,把握准确的诗意,赏析生动的形象,体会恰当的意境,感受独特的情感,就已深得古诗鉴赏的真谛。

板书作用:
三、高考真题拓展训练
1、高考炼字题一般出题的方式
1、结合全诗,看精炼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全诗,找诗眼并分析其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2、考场体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
3、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表现手法);
第三、点出该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友情提醒:尽量运用鉴赏术语进行鉴赏。


按照三步曲,)解释字意铿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第二步:有无表达技巧的运用?___衬托了____________第三步:从内容上分析字词思考:从哪个角度鉴赏呢联系前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怀(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
(出示答案)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

(2分)
四、课堂小结:
1、寻找并鉴赏诗中精练词语时,可首先考虑动词、形容词等。

2、赏析炼字题,应结合全诗的意境。

3、答题时,应力求步骤规范,语言严谨、顺畅,多用术语。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

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

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

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

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

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

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

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

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

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

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

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

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

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

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

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

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