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 ……
诗词鉴赏
炼字
不妨来读一读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答:闹”吵闹,用了拟人的手法,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 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声色具备,表达了作者对 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4.答:“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 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5.答:依: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白云悠悠,也似有情,依傍着静静的 沙洲,富有情趣。表达诗人春日里访友的闲适、恬静心情。 闭:蓬门关闭着,却说是碧草当门,写出了草的繁茂,衬托出友人寓所环境 之宁静、清幽。表达诗人春日里访友的闲适、恬静心情。
题李凝①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②。暂去还来此,幽期③不负言。
注:① 李凝: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 ②移石动云根:山 顶云脚腾挪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 石上,“石”为云根。③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 而用“敲”字的妙处。
链接二: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 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 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 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 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 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 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 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1.答:争、啄。这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 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燕在早春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2.答: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 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 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 怅,重在抒情。
注:① 李凝: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 ②移石动云根:山顶云脚腾 挪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 为云根。③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引申出来的,请你说说看,颔联中,不用“推” 字 而用“敲”字的妙处。
链接一:
有唐诗专家云:“推门无声,敲门有声;‘推’ 字音节哑,‘敲’字音节亮;四野静谧,皓月舒 波,此时一缁衣僧,举手笃笃敲门,声响回荡空 间,境界倍见幽迥。”(马茂元、赵昌平《唐诗 三百首新编》) 这是说“敲”字胜于“推”字。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 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
2、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
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 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 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从意境、表 达的感情、主旨等方面考虑)。
参照答案:
(释义)敲,轻轻扣击的意思, (表达技巧)用“敲”字,衬托(以动衬静
)
(阐释作用)“僧敲月下门”,能让人联想 到皓月之下,一位僧人轻轻敲响了友人的 门扉,清脆的声响回荡在空间……暗藏了 衬托的作用,以动衬静,使得环境愈发显 得清幽,同时又照应了诗的标题:幽居。
二、反馈练习
一、炼字题常见的题型设置:
▪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
么作用? ▪ 3.诗中某字与其它字比较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
么? ▪ 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简
要分析。
题李凝①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②。暂去还来此,幽期③不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