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问答题:1、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

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

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容之一。

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

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病因与病因推断一、名词解释:1、病因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病因网模型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似“鱼网”的病因网。

4、求同法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求异法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 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6、同异并用法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7、共变法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剩余法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围(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二、问答题:1、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答:传统因果观主要指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定导致一定的结果,所以有充分原因的观念。

现代因果观主要指概率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从而抛弃了充分原因的观念。

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2、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答: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导致病因和疾病成了一回事,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

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能成为充分病因。

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病因。

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即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存在才被分类为该疾病。

因此,必要病因并不是一个实证问题。

3、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答: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

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

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

4、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答: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无法确证病因,而且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对列出包括真实病因在的清单提供指导。

另外,Mill准则原本是用于实验研究类型,并且假定原因为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须注意控制干扰的条件较差,以及需要做统计学处理。

5、论述病因判定的标准。

答:(1)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

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2)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

(3)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5)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6)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7)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

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8)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

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疾病的分布一、名词解释:1、发病率是表示一定期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感染率(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指在某个时间所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5、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

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6、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平均人口数,计算方法同发病率。

常以年为单位。

7、病死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表示一定时期,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8、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Ii为各年龄组的组距,一般为5。

Pi为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以小数表示。

二者相乘然后各组乘积相加即得出累积死亡率。

9、存活率(survival rate)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10、散发(sporadic)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11、流行(epidem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

12、大流行(pandemic)是指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

13、暴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的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14、统计地方性在某些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信仰等社会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长期、显著地高于其它地区的特性。

如一些地区由于文化、卫生设施差或具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的流行。

15、自然地方性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该地区存在的特性。

有适合某病病原体的存在或其传播媒介生存的环境,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与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增多有关,如地甲病、氟中毒等16、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赖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特性。

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17、输入性疾病现有的疾病是本国不存在的、或曾经有但已经消灭的、而是从国外传入的特性称为输入性。

具有输入性的疾病称为输入性疾病。

如爱滋病等。

18、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由于某次疾病的爆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

19、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或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

20、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在某一时刻,对不同出生时间的研究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适于分析潜伏期短或病程短的急性病或急性病。

21、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是以同一年代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对不同的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分析,适于分析慢性病。

22、移民流行病(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它是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来探索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