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讲座.ppt
身体健康
班级学习 氛围
想象能力
记忆力
考前营样
考试居住 环境
同学帮助
很小
5.9 3.9 5.9 5.9 3.9 1.5 19.6 17.6 15.6
较小
7.8 5.9 7.8 17.6
9.8 7.8
5.9 7.8 17.6 19.6
29.4
中等
17.6 19.6 19.6 27.5
27.4 29.4
41.2 51 29.4 33.3
2、考题特点
题型 选择题
题目数 10
分值
50
填空题 4 16
解答题 6 84
在选择题中,有关函数的题目为2-3个,有关三角的题 目为2-3个,有关立体几何的题目为1-2个,有关平面 解析几何的题目为1-2个,有关排列、组合与概率的题 目为1-2个,而有关不等式、数列、复数的题目,则需 依据解答题的内容来决定,在填空题中,则是有关代
次难度相近的考试,考试成绩一好一差,反差很大这又是
什么原因呢?
现象之四:在同一次考试中,有的学习尖子成绩低的
令人难以置信,而一些以往成绩平平的学生却有不俗的表 现,剔除试卷本身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考场心态 考前心态 学习方法 学习基础 学习态度 努力学习 临场发挥 思维能力 复习方法
各种因素在高考成功中的作用(百分比)
x2 y2
例1 已知射线y= 2 x(x≥0)交椭圆 2 4 于1 点A,过A作
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与椭圆分别交于另一点B和点C. (1) 求直线BC的斜率K (2)设直线BC在y轴上的截距为2,求△ABC的面积S.
二、 影响数学考试的几种心理
1、求“巧”心理
2、求“稳”心理
例2
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在AB,CD上,且
例4 一个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 2, 3 , 6 ,
这个长方体对角线长是
A、2 3
B、3 2
C、6
D、 6
例5 在等比数列{a n}中,a1>1 ,且前n项之和Sn满足
, 那么a1取值范围是
A、(1,+∞)
B、(1,4)
C、(1,2)
D、(1, )
例6 一棱锥被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截成一个小棱锥和一个棱台, 若小棱锥和棱台的体积分别为y和x,则关于x的函数图象的大 致形状为
AB BE
CF
FD
记f(λ)=αλ+βλ(其中αλ表示EF和AC所成的角, βλ表示EF和BD所
成的角),则
A f(λ)在[0,+∞)上单调递增
B f(λ)在[0, +∞)上单调递减
C f(λ)在[0,1)上单调递增,在[1,+ ∞)上单调递减
D f(λ)在[0, +∞)上为常数
二、 影响数学考试的几种心理
27.4
较大
35.3 47 25.5 35.3
33.3 37.2
33.3 29.4 29.4 23.5
19.6
很大
39.2 27.4 41.9 15.6
重要性排名
10 11 12 13
23.5
14
19.6
15
15.6
16
9.8
17
3.9
18
5.8
18
7.8
20
二、影响数学考试的几种心理
1、求“巧”心理
数、三角、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内容的题目各一 个。在解答题中,则有两个代数中档题,1立体几何题, 1个具有社会化功能的概率应用题,1个平面解析几何 压轴题和1个代数推理压轴题。
3、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策略 (1)关于选择题:难度比例3:2:1。 要求:准确,迅速。 “四选一”型的辩证选择题的解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直接从已知条件出发肯定正确结论(直接法) 第二:通过否定(排除)错误结论来肯定正确结论(间接法) 第三:将肯定与否定结合在一起,找出正确结论。
一、几则现象
现象之一:我市四月份的绍兴市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总 分与位置的比较,全市应届理科共 2944人参考。
分数 460分 470分 480分 490分 500分
位置
1219 位
1119位 1017 位
912位 812位
现象之二:在历届的数学高考中,早早答完全卷而交
卷出场的学生几乎没有。
现象之三:同一位学生在相隔不长的时间内,参加两
3、求同心理 4、求易心理
4 2m
m 3
例4 已知sinβ= m 5,cosβ= m 5,求tan β。
解: tan β=
sin 42m cos m3
二、 影响数学考试的几种心理
1、求“巧”心理
2、求“稳”心理
3、求同心理 4、求易心理 5、求胜心理
例5 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f(x)= —x3+1 在(—∞,+∞)上是减函数。
①直接法
例A、112
sin6000的值 B、-
1 2
C、
3 2
D、-
3 2
例2 3名医生和6名护士被分配到3所学校为学生体检,每校 分配1名医生和2名护士,不同的分配方法共有 A、90种 B、180种 C、270种 D、540种
例3 若(2x+ 3)4 =a0+a1x+a2x2+a3x3+a4x4 则 (a0+a2+a4)2 —(a1+a3)2的值 A、1 B、—1 C、0 D、2
很小
较小
中等
较大
很大 重要性排名
2
6
20
72
1
7.8
23.5
68.9
2
6
38
56
3
1.9
19.6
45
47
4
1.9
19.6
19.6
58.8
5
5.9
13.7
25.5
54.9
6
5.9
15.6
33.3
45
7
3.9
15.6
43.1
37.2
8
1.9
19.6
41.9
37.2
8
老师指导
自学能力
父母教育
考试策略 技巧
二、 影响数学考试的几种心理
1、求“巧”心理
2、求“稳”心理
3、求同心理 4、求易心理
5、求胜心理 6、焦虑心理 7、矛盾心理 8、恋旧心理
三、考题特点与应考艺术
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题型比例:选择题10题左右,占33%左右;填空题4题, 占10%左右;解答题6题,占57%左右。 (2)难度比例:容易题:中等题:难题=3:5:2 难度在0.7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7之间的题为中等 题,难度在0.4以下的题为难题。
A
B
C
D
②间接法
例7 函数f(x)=Msin(ωx+φ)(ω>0)在区间[a,b]上是增函
1、求“巧”心理
2、求“稳”心理
3、求同心理
例3 “A>B”是“sinA>sinB”成立的( )条件
A 充分非必要
B 必要非充分
C 充要 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考试中的试题加上了“在△ABC中”这个前提后,有些考生 仍不假思索地选择答案(D)。
二、 影响数学考试的几种心理
1、求“”心理
2、求“稳”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