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公示稿)河北省海洋局二○一一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海域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4)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10)第四章基本功能分区 (13)第五章实施措施 (16)第六章附则 (2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为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管理海洋,规范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77号),《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7108-2006),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备案管理办法》(国海发[2008]12号),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9]660号),国家海洋局《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海管字[2010]83号),《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其他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
第三条【区划目标】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加快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发展海洋经济提供资源保障;统筹各行业用海需求,缓解用海矛盾,引导和促进海洋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基本功能需求,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
〖海洋开发利用目标〗保重点、调结构、促发展。
保障国家和省级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建设、滨海旅游等重点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围填海总量控制在609平方公里以内;保障渔业生产活动的必要发展空间,养殖用海保有量不低于1000平方公里。
〖海洋环境保护目标〗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有效保护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河口、潟湖、海岛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新建海洋保护区3个,海洋保护区总数达到7个,保护面积达到320平方公里。
〖海域综合整治目标〗规范用海秩序,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用海,实现海域使用全面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综合治理河口、养殖区、港口及工业区环境,使海洋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海洋基本功能区海洋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0%;修复沙滩、潟湖、海岛等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初步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整治岸线不少于80公里、整治海域面积不低于200平方公里。
第四条【区划原则】区划遵循以下原则:〖尊重自然、保障发展〗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以海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确定海域的基本功能,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国家、河北省重大建设项目用海,保障传统渔民用海。
〖优化配置、提高效率〗按照国家和河北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各行业用海,引导海洋产业相对集聚发展,推进海洋产业用海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类功能区,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安全,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
〖国防优先、协调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规定,优先满足军事用海的需要,保障国防安全。
加强军队和地方在军事设施保护方面的协调配合,实现军事设施保护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第五条【区划范围】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海域,即大陆岸线向海一侧12海里以内的海域,面积7227.76平方公里。
第六条【区划时限】区划适用的时限为2011~2020年。
第七条【区划成果】包括: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图件。
第二章海域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的形势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河北省海域位于渤海西部,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东起秦皇岛山海关区渤海镇张庄崔台子,与辽宁海域交界,西至唐山丰南区黑沿子镇涧河村,与天津海域交界;南部北起沧州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与天津海域交界,南至沧州海兴县大口河口,与山东海域交界。
河北省沿海地区地处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区域,是国家沿海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京津两大都市圈,有接受京津经济科技辐射、开拓京津大市场、利用京津大窗口的有利条件;拥有华北、西北地区广阔的腹地,是中西部能源基地的便捷入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东出西联”的互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龙头”和“桥头堡”。
第九条【自然环境条件】河北省沿海及海域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油气构造丰富,地貌类型多样,气候适宜,水体清洁,基础生产力较高,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质构造〗河北省沿海地区地处华北地台东部,以固安—昌黎断裂为界,北部为燕山褶皱带,南部为华北拗陷区。
次一级构造单元有山海关隆起、黄骅坳陷、渤海中隆起和埕宁隆起。
〖海岸地貌〗有大陆岸线487公里,基岩质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地貌发育典型,岸线类型齐全。
〖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多风;夏季气温较高,雨量多而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降温较快;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陆地水文〗河北省沿海共有52条入海河流,分属滦河、滦东沿海独流入海河流、滦西沿海独流入海河流和运东诸河等四个水系。
多年平均入海水量为40.41亿立方米,入海沙量1568.92万吨,主要集中在滦河流域。
〖海洋水文〗潮汐有正规日潮、不正规日潮、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半日潮四种类型,近岸海域波浪小、海水盐度高。
〖海洋环境〗海域水质状况能够基本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海域营养盐丰富,海水环境质量良好,大部分海域符合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基本符合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低。
〖海洋灾害〗主要海洋灾害有海岸侵蚀、海水入侵、风暴潮、赤潮、海冰、海雾、海上大风等。
第十条【自然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港址、海洋生物、海盐、旅游、能源矿产等资源,地理分布合理、组合条件优越,海洋资源特色鲜明。
港址、海盐、油气资源优良,旅游、生物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港址资源〗有岬角式港湾港址资源3处、潟湖沙坝港址资源2处,资源质量优良;河口港址资源31处,资源质量一般。
〖滨海旅游资源〗河北省沿海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海洋优势资源之一,有单体旅游资源151处,资源质量优良。
已开发的山海关风景区、北戴河风景区、南戴河风景区、黄金海岸风景区、乐亭海岛风景区等享誉全国。
〖海洋渔业资源〗海域基础生产力较高,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是我国黄、渤海地区大型洄游经济鱼虾类和各种地方性经济鱼虾蟹类产卵、繁育、索饵、育肥、生长的良好场所。
有各种海洋生物600余种,其中,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30余种;适宜筏式养殖的浅海面积22万余公顷,适宜底播养殖的浅海和潮间带面积5万余公顷,适宜养殖池塘的潮间带面积6万余公顷。
〖海盐资源〗滨海地势平坦,质地粘重,保水性好,宜盐后备资源丰富,海水盐度高,盐业气候优越。
〖海洋油气资源〗地处国内重要的油气构造盆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是渤海油田、冀东油田、大港油田的主要勘采区。
已探明石油储量10亿吨,天然气储量134亿立方米。
〖风能资源〗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
年平均风速3.5~4.0米/秒,海岸地区4.5~5.0米/秒。
年有效风速时数5593~7360小时,有效风能贮量1000~1280千瓦/平方米。
第十一条【开发利用现状】河北省海洋资源地域性分布特征明显,利用类型齐全,区域优势海洋资源开发程度较高;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经济总体水平逐年提高。
〖海域使用〗至2010年,全省海域利用面积160265.96公顷,海域利用率为23.07%。
其中,渔业用海64970.94公顷,交通运输用海20523.44公顷,工业用海13065.73公顷,旅游娱乐用海1380.62公顷,海底工程用海34.58公顷,排污倾倒用海2245.99公顷,特殊用海58044.66公顷。
已利用大陆岸线478.88公里,岸线利用率达到98.77%。
其中,农渔利用岸线252.95公里、交通运输利用岸线57.02公里、工业与城镇利用岸线99.09公里、旅游娱乐利用岸线39.25公里、排污倾倒岸线3.06公里、特殊利用岸线26.15公里、其他利用岸线7.33公里。
〖海洋经济〗2010年,全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667.63亿元。
其中,海洋渔业产值83.40亿元,海洋盐业产值13.10亿元,海洋化工业产值35.60亿元,海水综合利用业产值19.51亿元,海洋船舶工业产值39.00亿元,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98.20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值100.10亿元,滨海旅游业产值378.72亿元。
海洋三次产业总产值结构为1:2.46:4.54。
第十二条【面临的形势】未来十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时期。
“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随着我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发展重心将进一步向沿海转移,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临港产业区、乐亭临港产业聚集区等产业基地建设的全面展开,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改扩建等工程的实施,北戴河新区、曹妃甸生态城、沧州渤海新区、乐亭新区等新型沿海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山海关石河口、抚宁南戴河、乐亭三岛、滦南东坑坨岛等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兴起,对海洋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海洋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不断拓展,特别是临港工业区和城市建设、港口改扩建等工程的实施,对海域资源需求持续增长,渔、盐等传统海洋产业资源利用粗放,海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健全海洋区划与规划体系,协调海洋开发利用的各种关系,优化海域使用空间布局,合理配置海洋资源,提高海洋开发科技含量,引导和促进海洋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提高用海效率。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入海以及船舶运输、海上石油勘探等突发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近岸海域基础生境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下降,北戴河海滩、七里海澙湖、滦河口湿地、黄骅淤泥质滩涂等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高风险状态,迫切需要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