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2014-2020年)文本(报批稿)营口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一条区划目的 (2)第二条区划依据 (3)第三条区划目标 (4)第四条区划原则 (7)第五条区划范围和实施期限 (9)第六条分类体系 (10)第七条区划成果 (16)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17)第八条区位条件 (17)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7)第十条海洋资源 (21)第十一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第十二条面临的形势 (28)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30)第十三条海洋功能区划分区概述 (30)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31)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32)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34)第十七条矿产与能源区 (35)第十八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36)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37)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38)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38)第四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39)第二十二条总体定位 (39)第二十三条海洋开发总体布局 (40)第二十四条海洋保护总体布局 (41)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44)第二十五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44)第二十六条区划实施管理 (44)第二十七条海域使用管理 (45)第二十八条海洋环境保护 (47)第二十九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49)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50)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50)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51)第六章附则 (51)第三十三条区划效力 (51)第三十四条区划附件 (5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功能区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县级人民政府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定依据。
营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同时也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亚地区最具发展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海洋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适应营口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营口市海域环境与资源状况,营口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2014-2020年)》。
《区划》确定了营口市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分解落实了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与指标,进一步明确了海域空间的基本功能,提出了各海洋基本功能区的管理要求,为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对全市海域按海洋功能区划进行开发与保护的科学调控和综合管理。
第二条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1999年12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8号);《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2013年5月30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17108-2006);《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关于印发〈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的通知》(国海管字〔2013〕8号);《国家海洋局关于组织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13〕747号)。
第三条区划目标贯彻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优化海洋开发空间格局,维持海洋自然资源产品的长期供给能力,保护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保障功能区健康安全运行,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与监督体系。
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目标,合理配置海域资源,统筹协调行业用海,建立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实现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至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
海域管理的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不断完善,海洋功能区划的整体控制作用明显增强,实施规划用海、集约用海和依法用海,海域使用管理秩序明显改善,海域的国家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国家、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力度,组织实施重点海域和海岸带整治修复,提高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实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打造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污染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保护区保护目标得到有效保护。
至2020年,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约6400公顷,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
——维持渔业用海基本稳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用海需求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渔业水域、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至2020年,养殖用海面积达到9500公顷,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6%。
水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捕捞能力和捕捞产量与渔业资源可承受能力大体相适应。
——开展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加强自然岸线保护。
严格控制占用岸线开发利用活动,对由于开发利用造成的自然景观受损严重、生态功能退化、防灾能力减弱,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海域海岸带进行整治修复。
至2020年,完成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30千米。
严格保护22.4千米自然岸线,维护9.4千米具有生态功能的岸线,使大陆自然岸线保有长度达到31.8千米,保有率不低于26%。
——保留海域后备空间资源。
在近岸海域划定保留区,实施严格的阶段性开发限制,为未来发展预留一定数量的近岸海域。
至2020年,近岸海域保留区面积达到6.2万公顷,不少于管辖海域面积的40%。
——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
严格实施围填海年度计划制度,遏制围填海增长过快的趋势。
围填海控制面积符合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第四条区划原则(一)自然属性为基础。
根据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综合评价海域开发利用的适宜性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海域的基本功能。
(二)生态文明为支撑。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优化海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严格控制并及时清除占用海洋生活、生态空间的行为。
(三)资源节约为导向。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控制各类建设用海规模,统筹安排各行业用海,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
(四)保护环境为前提。
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船舶污染控制,严格限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防范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维护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安全。
(五)陆海统筹为准则。
根据陆地空间与海洋空间的关联性,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统筹协调陆地与海洋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严格保护海岸线,切实保障河口行洪安全。
(六)保护渔业为重点。
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传统渔业水域不被挤占、侵占,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渔业生产的基础,渔民增收的保障,更是保证渔区稳定的基础。
其他类型功能区未开发利用时明确保留农渔业功能。
(七)国家安全为关键。
保障国防安全和军事用海需要,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海底管线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第五条区划范围和实施期限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向陆一侧以依法批准颁布的海岸线为界,向海一侧以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外部边线为界,区划海域面积约15.42万公顷。
区划实施期限:2014-2020年。
第六条分类体系根据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基本功能区分为8个一级类型和21个二级类型,见表1。
表1 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表各海洋基本功能区类型定义如下:(1)农渔业区指适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可供农业围垦,渔港和育苗场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海水增养殖和捕捞生产,以及重要渔业品种养护的海域。
包括以下二级类功能区:1)农业围垦区指供围垦后用于农、林、牧业生产的海域。
2)养殖区指供养殖或培育海洋经济动物和植物的海域。
3)增殖区指经过繁殖保护措施来增加和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的海域。
4)捕捞区指在海洋游泳生物(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其洄游通道(即过路渔场)使用国家规定的渔具或人工垂钓的方式获取海产经济动物的海域。
5)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的主要生长繁育区域,划定并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海域。
6)渔业基础设施区指适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供渔船停靠、进行装卸作业和避风的海域,以及用来繁殖重要苗种的场所。
(2)港口航运区指适于开发利用港口航运资源,可供港口、航道和锚地建设的海域。
包括以下二级类功能区:1)港口区指供船舶停靠、进行装卸作业、避风及货物存放的海域,包括港口内港池、码头和仓储地等。
2)航道区指供船只航行使用的海域。
3)锚地区指供船舶候潮、待泊、联检、避风,以及进行水上装卸作业的海域。
(3)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指适于发展临海工业与滨海城镇的海域。
包括以下二级类功能区:1)工业用海区指供临海企业和工业园区使用的海域。
2)城镇用海区指供沿海市政设施、滨海新城和海上机场等使用的海域。
(4)矿产与能源区指适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海上能源,可供油气和固体矿产等勘探、开采作业,以及盐田和可再生能源等开发利用的海域。
包括以下二级类功能区:1)油气区指供油气勘探和开采作业的海域。
2)固体矿产区指供固体矿产勘探和开采作业的海域。
3)盐田区指供养水、制卤和晒盐等盐业生产的海域。
4)可再生能源区指供开发利用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海域。
(5)旅游休闲娱乐区指适于开发利用滨海和海上旅游资源,可供旅游景区开发和海上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建设的海域。
包括以下二级类功能区:1)风景旅游区指具有一定质和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供游人参观游览的海域。
2)文体休闲娱乐区指供海上文体休闲娱乐、运动和度假等的海域。
(6)海洋保护区指专供海洋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海域。
包括以下二级类功能区:1)海洋自然保护区指为保护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和经济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以及有重大科学、文化、景观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海洋自然客体、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等而划定的海域。
2)海洋特别保护区指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以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海域。
(7)特殊利用区指供海底管线铺设、路桥建设、污水达标排放、倾倒等特殊用途排他使用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