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
以往的中文教学中,理论与文学常常出现脱轨 现象,理论课是理论课,文学课是文学课,两 者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致学生也不能在实 际的文学实践中将两者融合起来。而社会对中 文人才的需要日益趋向综合型、应用型,因此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越来越需要一种理论联 系实际、趋向应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框架 及教材,而随着学术界在中外批评理论的翻译、 研究或教学探索领域逐步深入,编写这种教材 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四、教材创新
内容上: 聚焦于现代批评理论,揭示其得以挑战传统理 论与批评或取而代之的种种缘由。 对批评理论做出明确的界说。 既介绍西方批评理论流派现状与应用状况,又 重新估价中国现代批评理论传统。 对批评理论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贯通 式描述,避免理论与批评的分化。 在介绍每个批评理论流派时,尤其注重介绍其 具体的文本分析状况,并且尽力落实到可操作 层面,以便指导学生从事实际的操作练习。
四、教材创新
体例上: 设导论和上、下两编,导论概述批评理论的基 本问题,上编介绍西方现代批评理论,下编介 绍中国现代批评理论传统。 在介绍西方批评理论时,遵循发展过程、理论 概述、操作方法、批评特色、个案分析、学生 范文六结合体例;介绍中国现代批评理论传统 时,采用理论概述、问题重心、 在介绍西方批评理论时,专门设置“学生范 文”,选取在校本科生运用特定批评理论流派 观点去分析文本的短篇习作作为示范。 在安排各章内容时,实行非节化方案,也就是 舍弃以往教材通用的“章节目点”模式中的 “节”,而采用章下直接设目和点的方式。 争取理论阐述简练、语言平实、面向文本分析 操作实,并在每章结束后开列进一步阅读书目, 于书末附加批评理论小词典。
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项目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 品教材立项项目 高等教育 “百门精 品”课程教材
二、作者简介
王一川 近年来主要研究文艺美学、中国现代文 艺与文化现代性问题。现为北京师范大 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艺 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文艺理论教 研室主任。
三、教材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