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商品学的通用课课程。
适用于会计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介绍商品学的通用课课程,同时也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要求理论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商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各门专业课以及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
无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1章绪论
教学内容:商品概述;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的概念、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熟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2章商品质量
教学内容:商品质量的概述;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管理。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质量的概念与构成、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熟悉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管理。
第3章商品分类
教学内容:商品分类概述;商品分类的方法;商品分类标志;商品目录。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分类的概念和标志、商品分类的方法和体系;熟悉商品编码和商品目录。
第4章商品代码
教学内容:商品代码概述;商品条码的编制方法;商品条码;物流条码。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及其代码结构;熟悉商品编码。
第5章商品属性
教学内容:商品的基本属性;食品商品的质量属性;纺织品商品的质量属性;日用工业品商品的质量属性。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的种类和质量属性;熟悉主要商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第6章商品标准
教学内容:标准;标准化;商品标准。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标准及其作用、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熟悉内容:商品标准的概念、商品标准的制定、修订和贯彻,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形式和管理体制。
第7章商品认证
教学内容:认证认可概述;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认证认可机构及其标志。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认可、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熟悉认可机构及其标志。
第8章商品检验
教学内容:商品检验概述;商品检验的方法;商品品级;商品质量监督。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检验的内容、商品检验的主要依据、商品检验的方法;熟悉商品检验的形式。
第9章商品包装
教学内容:商品包装概述;商品包装;商品销售包装;商品运输包装;商标概述。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包装及其作用、商品销售包装、商品运输包装、商标;熟悉商品包装材料。
第10章商品养护
教学内容:商品养护与商品质量变化;商品储存期间的养护;商品运输安全管理。
基本要求:掌握商品储存管理、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商品养护的技术方法;熟悉商品运输安全管理。
五、实践环节与要求
本课程实践环节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可以用实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
六、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
具体分配见下表:
序号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合计
第1章绪论 2 0 2
第2章商品质量 4 2 6
第3章商品分类 4 2 6
第4章商品代码 4 2 6
第5章商品属性 4 0 4
第6章商品标准 4 0 4
第7章商品认证 4 2 6
第8章商品检验 3 1 4
第9章商品包装 4 2 6
第10章商品养护 3 1 4
合计36 12 48
七、教材选用与参考书推荐
(一)《商品学概论》曹汝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版。
(二)1.《商品学基础》谢瑞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商品知识》张智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八、考核纲要
第1章知识点:商品概述;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能力项:掌握商品的概念、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
第2章知识点:商品质量的概述;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管理。
能力项:掌握商品质量的概念与构成、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第3章知识点:商品分类概述;商品分类的方法;商品分类标志;商品目录。
能力项:掌握商品分类的概念和标志、商品分类的方法和体系。
第4章知识点:商品代码概述;商品条码的编制方法;商品条码;物流条码。
能力项:掌握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及其代码结构;熟悉商品编码。
第5章知识点:商品的基本属性;食品商品的质量属性;纺织品商品的质量属性;日用工业品商品的质量属性。
能力项:掌握商品的种类和质量属性。
第6章知识点:标准;标准化;商品标准。
能力项:掌握商品标准及其作用、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第7章知识点:认证认可概述;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认证认可机构及其标志。
能力项:掌握商品认可、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第8章知识点:商品检验概述;商品检验的方法;商品品级;商品质量监督。
能力项:掌握商品检验的内容、商品检验的主要依据、商品检验的方法。
第9章知识点:商品包装概述;商品包装;商品销售包装;商品运输包装;商标概述。
能力项:掌握商品包装及其作用、商品销售包装、商品运输包装、商标。
第10章知识点:商品养护与商品质量变化;商品储存期间的养护;商品运输安全管理。
能力项:掌握商品储存管理、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商品养护的技术方法。
九、考核形式与成绩构成
(一)考核形式:考试。
(二)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分40%)+期末成绩(占总分60%)。
十、制修订情况说明
第1次制定时间:2014年11月.XXX
第2次制定时间:2015年9月.XXX
十一、其他说明
(一)本课程教学方法尽量多采用理论讲解与计算示范、课堂提问等。
(二)应该根据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明确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并且明确对于学生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五)根据具体情况,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大纲中个别地方有选择地进行讲解。
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删减一些内容。
十二、制修订及审核流程签字表
执笔人教研室系(部)教务处
年月年月年月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