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简答、论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1)国际形势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一方面,二战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另一方面,苏联在战后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人民革命。
2)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逐步形成两个阵营的对立。
3)是这样的国际格局对抗战后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对华影响增大,视图帮助国民党打败中共,控制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
(2)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力量有很大增强,并同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经过长期抗战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2)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使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3)三种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
(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三种建国方案,并对其作出评价。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它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2)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它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2.[简答、论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哪些努力?意义?1)制定“和平民主团结”方针;2)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3)维护政协协议;意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果,对于推迟全面内战的爆发,并保证党和人民军队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胜利地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3. 重庆谈判的基本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意义1)中共通过这次谈判,证明了自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特别是大后方人民中的政治影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武,击破了蒋介石集团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2)通过谈判,有力地揭穿了美蒋反动派的和平阴谋,使全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嘴脸,使蒋介石集团在全国人民中彻底孤立;3)通过谈判,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教育了全国人民。
4.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单选](1)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蒋介石挑起全国性内战。
中国共产党指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多选](2)中国共产党为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在各解放区抓紧减租、生产;练兵,组编野战兵团;发布《五四指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1.简述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由战略防御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
答:1)1947年7月,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人数减少,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士气高涨,根据这种形式,中共中央果断决定,立刻将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2)三军配合,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三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相互策应,机动歼敌。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3)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中,1947年8月,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扭转了西北战局,结束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晋察冀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等也渐次转入反攻,同年夏季,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反攻,到11月初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
上述各个战场上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宏阔态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和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策略。
答:1)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单选](1)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标志,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完整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单选](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单选](3)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五四指示》主要内容: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实际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2)[单选]《五四指示》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转变。
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实际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3)《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这个大纲的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
(4)[单选]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在这个大纲的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
(5)[多选、简答]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解放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5.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加深的表现,和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多选、简答]主要表现: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丧失民心;2)国民党为了内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遭遇深刻危机;3)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激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
[单选]过程: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以学生运动为发端,1945年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为基本口号;1946年12月30日,抗暴运动在北平爆发,斗争扩大到多个省市;1947年5月20日,南京、上海等地学生汇集南京,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宪警的镇压,同日,天津南开、北洋两校的游行学生也遭镇压。
南京和天津的流血事件,即为五二○惨案。
在中国共产党各级相关组织的领导下,运动向着“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目标发展,并迅速扩大,与工人罢工、教员罢教等各阶层人民的斗争结合到一起。
这标志着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6.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答: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丧失民心;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3)国统区第二战线的有力斗争;4)人民民主运动的迅猛发展;5)各民主党派积极进行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7.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1)工人、城镇贫民和农民运动的发展。
(2)[多选、简答、论述]台湾和少数民族人民对解放战争的贡献。
1)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有力地显示了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暴虐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革命精神;2)“三区革命”;3)1947年初,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同年四月,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举行,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实施纲领》等文件,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
8.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主要民主党派[单选、多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进”),组成人员一部分是文化、教育、出版工作者,另一部分是上海工商界爱国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亦称“第三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2)历史作用(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具体体现)[多选、简答]:主要体现为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1)是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2)是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3)是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着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3[多选、简答、论述]①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1.[多选、简答、论述]历史性的战略决战(1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
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人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共歼敌47.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