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离散数学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
离散数学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
例:设集合A={x,y,z} ,B={a,b,c,d}, C={1,2,3} 设集合 f 是A到B的函数,g 是B到C的函数,其中 的函数, 的函数, 到 的函数 到 的函数 f(x)=b, f(y)=c, f(z)=c g(a)=1, g(b)=2, g(c)=1, g(d)=3 求复合函数g 求复合函数 ∘ f。 的函数。 解:由定义可知复合函数 ∘ f是A到C的函数。且 由定义可知复合函数g 是 到 的函数 复合函数 g ∘f(x)= g (f(x))= g (b)=2. g ∘f(y)= g (f(y))= g (c)=1. g ∘f(z)= g (f(z))= g (c)=1.
二、函数的逆(反函数) 函数的逆(反函数)
对于二元关系R,只要交换所有的有序对, 对于二元关系 ,只要交换所有的有序对,就能
~ 得到逆关系 R ;
~ 但对于函数 f ,交换所有的有序对得到的逆关系到 f 交换所有的有序对得到的逆关系到 ~ 却不一定是函数, 却不一定是函数,只有当 f 为双射函数时其逆关系 f
是函数, 也是函数, 定理 设F, G是函数 则F∘G也是函数 且满足 是函数 ∘ 也是函数 (1) dom(F◦G)={ x | x∈domF ∧ F(x)∈domG} ◦ ∈ ∈ (2) ∀x∈dom(F∘G) 有 F∘G(x) = F(G(x)) ∈ ∘ ∘
推论1 推论 设 f:A→B, g:B→C, 则 f ∘g:A→C, 且 : : : ∀x∈A 都有 f ∘g(x) = f(g(x)). ∈
三、鸽洞原理
如果某人营造了n个鸽洞,养了多于 只鸽子 只鸽子, 如果某人营造了 个鸽洞,养了多于n只鸽子, 个鸽洞 则必有一个鸽洞有2只或 只以上的鸽子, 则必有一个鸽洞有 只或 2只以上的鸽子, 这就是鸽洞原理。 这就是鸽洞原理。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原理,即: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原理, A,B是有限集合,f 是A到B的函数, , 是有限集合 是有限集合, 的函数, 到 的函数 如果︱ ︱ 中至少有两个元素, 如果︱A︱﹥︱B︱,则A中至少有两个元素, ︱ 中至少有两个元素 其函数值相等。 其函数值相等。
思考: 思考: 设 f :R→R, g :R→R
x2 f ( x) = − 2
x≥3 x<3
g ( x) = x + 2
存在反函数, 求出它们的反函数. 求 f ο g, g ο f. 如果 f 和 g 存在反函数 求出它们的反函数 解: f o g : R → R
go f :R→R ( x + 2)2 f o g ( x) = − 2 x ≥1 x <1
个正整数, 例:证明任意n+1个正整数,其中必有两个数 证明任意 个正整数 之差被n整除。 之差被 整除。 整除 由于任意正整数被n除后 除后, 证明 由于任意正整数被 除后,其余数只能 个正整数中, 是0,1,2…… n-1,所以 ,, ,所以n+1个正整数中, 个正整数中 必有两个数被n除后余数相同, 必有两个数被 除后余数相同, 除后余数相同 因此这两个数之差必能被n整除。 因此这两个数之差必能被 整除。 整除
某人步行驶10小时 共走45公里 小时, 公里, 例: 某人步行驶 小时,共走 公里,已知他第 一小时走了6公里,最后一小时只走了 公里 公里, 一小时走了 公里,最后一小时只走了2公里, 公里 证明必有连续的两小时, 证明必有连续的两小时,在这两小时内至少 走了10公里。 走了 公里。 公里 证明: 设第i小时走了 公里, 小时走了a 证明 设第 小时走了 i公里,连续的两小时所走里 程为a 共有9种 程为 1+a2, a2+a3,…, a9+a10,共有 种; 共有 因为( 因为( a1+a2 )+( a2+a3 )+… … + (a9+a10) ( =2×45-6-2=82, × 所以必有连续的两小时里所走里程大于等于10公里。 所以必有连续的两小时里所走里程大于等于 公里。 公里
f={<x,1>, <y,1>, <z,4>}, , g={<1,b>, <2,b>, <3,b>, < 4,a>}, ,
如果将函数f 看作是A到 的二元关系 的二元关系, 看作是 看作是B到 的二元 如果将函数 看作是 到B的二元关系,g看作是 到C的二元 关系,合成后的关系记为 ,它是A到 的二元关系 的二元关系, 关系,合成后的关系记为R,它是 到C的二元关系, 记为R=f ∘g,且R={(x,b),(y,b),(z,a)}. 记为 ,
一般的情况是:当鸽洞为 个 一般的情况是:当鸽洞为n个,鸽子数大于 n×m只时,必有一个鸽洞住有 × 只时 必有一个鸽洞住有m+1只或多于 只时, 只或多于 m+1只鸽子。 只鸽子。 只鸽子 例如, 个鸽洞, 只鸽子 则必有一个鸽洞, 只鸽子, 例如,有3个鸽洞,13只鸽子,则必有一个鸽洞, 个鸽洞 住有5只或 5只以上的鸽子。 住有 只或 只以上的鸽子。 更一般的情况是: , 是有限集合 是有限集合, 更一般的情况是: A,B是有限集合,f 是A到B 到 的函数, 的函数,如果︱A︱﹥ n×m ,︱B︱= n,则在 A中至少有m+1个元素,其函数值相等。 中至少有m+1个元素,其函数值相等。 m+1个元素
证明在1—100的正整数中,任取 个正整数, 的正整数中, 个正整数, 例: 证明在 的正整数中 任取51个正整数 其中必存在两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其中必存在两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证明 对于任意的偶数,使得:偶数=奇数×2k. 对于任意的偶数,使得:偶数 奇数× 奇数 构造以下50个集合 个集合: 构造以下 个集合: A1={1,1×2,1×22,1×23,1×24,1×25,1×26} , × ,× × × × × A3={3,3×2,3× 22 ,3× 23 ,3× 24 ,3× 25 } , × , × × × × A5={5,5×2,5× 22 ,5× 23 ,5× 24 } , × , × × × A7={7,7×2,7× 22 ,7× 23} ={7,7×2,7× 7× A9={9,9×2,9× 22 ,9× 23 } , × , × × A11={11,11×2,11× 22 ,11× 23 } , × , × × A13={13,13×2,13× 22 } , × , × …………………………. A49={49,49×2 } , × A51={51} A53={53} ……………………….. A99={99}
才是函数。 才是函数。
二、反函数(函数的逆)
对于二元关系R,只要交换所有有序对的顺序, 对于二元关系 ,只要交换所有有序对的顺序,就能得
~ 其逆关系 R
;
交换f 的所有有序对得到的逆关系f 但对于函数 f , 交换 的所有有序对得到的逆关系 −1是二元关 系却不一定是函数。 系却不一定是函数。 如:F={<a,b>,<c,b>}, F −1={<b,a>,<b,c>} ,
x2 + 2 x ≥ g o f ( x) = x<3 0
f:R→R不是双射的 不存在反函数 g:R→R是双射的 : 不是双射的, 是双射的, 不是双射的 不存在反函数. : 是双射的 它的反函数是 g−1:R→R, g−1(x) = x−2 −
思考: 思考: 个正整数, 设a1,a2,…,an是任意的n个正整数, 是任意的 个正整数 证明存在i和 ≥ ≥ , 证明存在 和k (i≥0,k≥1),使得 ai+1+ ai+2+……+ ai+k 能被n整除。 能被 整除。 整除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
~ 但对于函数 f ,交换所有的有序对得到的逆关系到 f 交换所有的有序对得到的逆关系到 ~ 却不一定是函数, 却不一定是函数,只有当 f 为双射函数时其逆关系 f
才是函数。 才是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反函数的定义: 反函数的定义: 对于双射函数f: 对于双射函数 :A→B, 称 f −1:B→A是 是 它的反函数 它的反函数. 反函数 定理 设 f:A→B是双射的 则f −1:B→A也是双射的 是双射的, 也是双射的. : 是双射的 也是双射的 反函数的性质: 反函数的性质: 定理: 是双射的, 定理 设 f:A→B是双射的 则 : 是双射的 f −1∘f = IA, f ∘f −1 = IB 对于双射函数 f:A→A, 有 : f −1∘f = f ∘f −1 = IA
函数复合运算的性质
定理 设 f:A→B, g:B→C. : : (1) 如果 f 和 g都是单射函数 则 都是单射函数, 都是单射函数 g ∘ f :A→C也是单射的函数 也是单射的函数. 也是单射的函数 (2) 如果 f 和 g都是满射函数 则 都是满射函数, 都是满射函数 g ∘ f :A→C也是满射的函数 也是满射的函数. 也是满射的函数 (3) 如果 f 和 g都是双射函数 则 都是双射函数, 都是双射函数 g ∘ f :A→C也是双射的函数 也是双射的函数. 也是双射的函数 的满射性, 证 (1) ∀c ∈C, 由 g:B→C 的满射性 ∃b ∈B 使得 : g(b)=c. 对这个 由 f:A→B 的满射性,∃a ∈A 对这个b, 的满射性, : 使得 f(a)=b. 由合成定理有 g ∘ f (a)=g(f(a))=g(b)=c 是满射的. 从而证明了 f ∘g:A→C是满射的 : 是满射的
函数复合与反函数的计算
是实数集, 例:设R是实数集,且f,g,h是R到R的函数其中 是实数集 是 到 的函数其中 f(x)=1+x,g(x)=1+x2,h(x)=1+x3, 求 f ∘ g, g ∘ f, (f ∘g)∘h 和 f ∘(g∘h). , 解: f ∘ g(x)=f(1+x2)=2+x2 g ∘f(x)=g(1+x)=1+(1+x)2 (f ∘g)∘h(x)=(f ∘g)∘ (1+x3)=2+ (1+x3)2 f ∘(g∘h)(x)=f(1+(1+x3)2)=2+(1+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