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善意取得案例

善意取得案例

善意取得
【案例一】
李平夫妇在当地有两套住房,夫妻两商量将其中的一套一居室的住房用于出租。

李平通过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介绍,将该套住房租给了陈某。

半年后,李平前往出租屋打算向陈某收下季度的房租费,谁知开门的是一位女士,自称姓张,她说这套房子是他从一位叫李平的手中花50万元买的,并拿出了房产证。

李平也拿出了他的房产证,双方感到不妙。

他们立即到公安局报了案,并一同来到房产局,经验证,张女士手中的房产证是真的,而李平手中的房产证是假的。

原来是承租人陈某与李平在签订租房协议期间,曾要求看李平的房产证并要求复印,陈某制造了一个假的房产证,趁与李平签合同时将房产证调了包,陈某又办理了李平的假身份证,随后将房子卖给了张女士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

李平诉至法院请求确认房屋所有权归属于自己。

分析:
张女士是否构成善意取得?张女士能否取得该房屋的物权?
【案例二】
陆小峰与周忠兰系夫妻关系,共同拥有房屋一套,该房屋产权证上所有权人一栏
为陆小峰。

2007年9月12日,陆小峰在未征得妻子同意的情况下,经扬州雅居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居公司)中介服务,与叶冰松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契约》及《补充协议》各一份,约定陆小峰将上述房屋出售给叶冰松;协议签订后,叶冰松于同年9月22日按约支付了全部购房款385000元并实际入住。

陆小峰委托雅居公司处理该房屋转让事宜,并与叶冰松均在扬州市房地产转让登记申请表上签字。

2007年10月3日,陆小峰之妻周忠兰回家发现叶冰松居住在自己房屋内即报警,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公安分局梅岭派出所出警后,责成雅居公司暂停过户。

2008年4月2日,叶冰松将陆小峰和周忠兰起诉到法院,认为其与被告陆小峰签订的协议有效,原告已交付了房款并实际入住,两被告应办理讼争房屋过户手续,并赔偿原告损失87140元。

被告陆小峰未答辩。

被告周忠兰辨称,原告与被告陆小峰签订的《主地产买卖契约》其不知晓,该房屋系两被告共有,被告陆小峰私自处分共有房屋,应属无效。

分析:
叶冰松可否构成善意取得?
【案例三】
王某为某公司职工,2007年11月,在一次公司举行的聚会中,王某不慎于酒后将其佩带的祖传玉镯丢失在洗手间的洗手台上,后被单位清洁工老何捡到。

老何把这支玉镯卖给了同乡林某,得款6万元。

2008年1
月的一天,王某偶然发现事情真相,要求老何归还丢失的玉镯,遭到拒绝。

其后王某一直未向林某提出归还玉镯的请求。

2011年3月,王某把林某告上法庭,要求归还玉镯。

分析:
遗失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
林某能否取得玉镯的所有权?
如果王某2008年5月起诉林某要求归还玉镯,林某能否取得玉镯的所有权?
本案简要评析:
遗失物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也有例外。

即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构成善意取得:
第一、权利人怠于向受让人行使请求返还权利。

权利人直接向无权处分人请
示损害赔偿,意味着权利人放弃了对
遗失物请求返还的权利,受让人从而
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则遗失物可适
用善意取得制度;
第二、权利人请求权利超过有效期限。

权利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
日起2年内未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
物,2年期限届满后,遗失物适用善
意取得,即受让人取得该遗失物的所
有权。

【案例四】
杨某的朋友张某最近还给他一笔4万元的旧债。

但不久,公安机关找到杨某,说张某涉嫌诈骗,据张某供述,其所得的诈骗款中的一部分用来归还欠杨某的债务。

现公安机关要对该笔赃款追缴。

杨某不同意退还,他认为自己不知情,况且张某的确欠他4万元钱。

分析:
杨某收到的还款是否构成善意取得?杨某该不该退还这笔赃款?
本案简要评析意见:
我国《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有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根据
这一规定,可知对于仍在犯罪分子手中的赃款、赃物,司法机关有权追缴或返还被害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11条明确规定:“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案例五】
山东某机械公司与江苏某纺织公司2005年8月签订一保留所有权的买卖合同:纺织公司以49万元购买机械公司50台织机;机械公司在纺织公司预付10万元货款后发货,余款在货到后三个月内付清;货款付清前,织机所有权保留。

2005年9月,机械公司在纺织公司仅支付2万元货款的情况下将50台织机及发票交付纺织公司,而纺织公司一直没有支付余款。

2005年12月,纺织公司以上述织机为抵押向银行贷款30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

2006年6月,纺织公司因未按期还贷款被银行起诉,要求对抵押物优先受偿。

机械公司知情后,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要求返还织机。

分析:
银行的抵押权与机械公司的所有权发生冲突,应支持who?
银行抵押权能否对抗机械公司所有权保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