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检测卷(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王校长想知道近几年学校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最好选用()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2.李林和小强骑自行车从学校沿同一路线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已知李林比小强先出发,他们所行路程和时问的关系如右图。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们都行了20千米B. 李林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C. 相遇后,李林的速度比小强慢3.根据统计图选一选。
幸福村1999~2003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图(1)横轴表示( )A.年份B.人均收入C.以上都不对(2)纵轴表示( )A.年份B.人均收入C.以上都不对(3)纵轴一格表示( )A.300元B.1年C.人数(4)( )年的人均收入最少。
A.1999B.2002C.2003(5)( )年的人均收入最多。
A.1999B.2002C.20034.甲、乙、丙三人一起修剪一块草坪,三人修剪草坪的速度相同。
一开始三人同时修剪,5分钟后,甲和乙有事离开,只留下丙一人修剪。
下面四幅图中,()能表示修剪的时间t和修剪好的面积S之间的关系。
A. B. C. D.5.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是()A. 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B. 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不容易看懂。
C. 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6.如图是某商店2013年营业额情况统计图:下半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万元.A. 12.5B. 15C. 30D. 607.学校教学楼有四层.六(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A. B. C.8.要反映一~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选择( )统计图。
A. 条形B. 折线C. 扇形9.要绘制一幅表示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采用( )统计图较为合适。
A. 条形B. 折线C. 扇形10.下面对统计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 小刚先到达终点B. 小刚先快后慢C. 小强先快后慢D. 小刚和小强同时到达终点11.“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A. B. C.12.下列统计图中的(),能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A. B.C. D.二、填空题13.下图是李林和张军两人进行1000m的长跑比赛情况,看图回答问题。
(1)跑完1000m,李林用________分,张军大约用________分。
(2)起跑后的第1分,________跑的速度快些。
(3)起跑后的前________分,两人跑的路程同样多,大约是________ m。
14.如下图所示,是小强参加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根据线段的倾斜度,________线段表明的速度最快.15.东风电视机厂2014生产电视机的台数统计图如下。
请分别填上每一季度的台数第一季度________,第二季度________,第三季度________,第四季度________。
16.折线统计图是用________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________,然后把________依次连接起来。
17.画折线统计图的第二步为________18.看题回答:①某数学参观博物馆人数最多的年级是________,人数最少的年级是________;②________年级和________年级参观的人数和是600人。
19.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________。
20.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先在格子图中________,然后把点用________顺次连接起来。
三、解答题21.某农资连锁超市第一、第二便利店上半年销售额统计图如下。
(1)完成下面统计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第一便利店/万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便利店/万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面是甲、乙两个城市2017年下半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甲地区月平均气温/°C292726242118乙地区月平均气温/°C30282318104(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2)请根据统计图描述甲、乙两城市去年下半年温度之差的变化趋势。
(3)妞妞家在甲城市,他们一家在“十一”黄金周去乙城市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23.小明和小强五次跳绳训练的成绩如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2)对于两个同学的训练,你有什么建议?24.新世纪书店A、B两种图书2016年上半年月销售量情况统计如下表。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A图书(本)709075403510B图书(本)152020256075(1)请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2)你能从统计图中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至少写两条)?如果你是书店经理,这些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25.下面是某市劳动部门绘制的环境卫生人员某段时间内需求和供给数量统计图,从这个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试着写一写)26.认真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 B【解析】【解答】解:选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反应近几年学校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B。
【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A解析: A【解析】【分析】李林从学校出发骑行0.5小时后停留0.5小时,然后又骑行1小时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总共用了2小时;小强在李林骑行0.5小时后出发,没有停留,骑行2小时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比李林晚到0.5小时。
二人都是用2小时走了20千米。
3.A解析:(1)A(2)B(3)A(4)A(5)C【解析】【解答】(1)横轴表示年份;(2)纵轴表示人均收入;(3)0到300,说明纵轴一格表示300元;(4)300最小,说明1999年的人均收入最少;(5)1300最大,说明2003年的人均收入最多。
故答案为:(1)A;(2)B;(3)A;(4)A;(5)C。
【分析】(1)横轴的箭头处标有年,说明横轴表示年份;(2)纵轴的箭头处标有元,说明纵轴表示人均收入;(3)0到300到600到900,相差300,说明一格表示300元;(4)300最小,说明1999年的人均收入最少;(5)1300最大,说明2003年的人均收入最多。
4.C解析: C【解析】【解答】解:A:是一条直线,说明甲和乙离开后丙一人修剪的速度与原来不变,不符合题意;B:开始三人修剪的慢,后来一人修剪的快,不符合题意;C:开始三人修剪的快,后来一人修剪的慢,符合题意;D:甲和乙走后,丙没有修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修剪的面积,根据折线的走势和题意逐项判断即可。
5.C解析: C【解析】【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故答案为:C【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多少和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判断单式和复式的区别即可.6.B解析:B【解析】【解答】解:(40+50)÷6 =90÷6=15(万元)答:下半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15万元.故选:B.【分析】求下半年平均每月营业额是多少用下半年的总营业额除以6个月即可解答.7.B解析: B【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六(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第二节课到二楼,第三节课到四楼,第四节课到三楼,则B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六(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第二节课到二楼,第三节课到四楼,第四节课到三楼,可根据六(1)班的同学先后到达的楼层进行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再进行选择即可得到答案.8.A解析: A【解析】【解答】反映数量的多少,符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故选:A【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反映数量的多少。
9.B解析: B【解析】【解答】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故选:B【分析】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要绘制一幅表示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采用折线统计图较为合适。
10.B解析: B【解析】【解答】由统计图可知,小刚跑800米用5.5分,小强跑800米用4.5分, 4.5<5.5,所以小强先到达终点;结合两条折线可以看出小刚相对于小强来说先快后慢。
【分析】小刚和小强都跑了800米,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看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先到达终点;结合两条折线可以看出小刚相对于小强来说先快后慢,小强先慢后快;关键是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正确的解答问题。
11.C解析: C【解析】【解答】匀速行走的是乌龟,兔子在比赛中间睡觉;后来兔子急追,路程又开始变化,排除A;兔子输了,兔子用的时间应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排除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乌龟是匀速行走的,图象为线段.兔子是:跑-停-急跑,图象由三条折线组成;最后比乌龟晚到,即到终点花的时间多。
12.C解析: C【解析】【解答】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慢慢降低,降到0度后,温度不变,所以能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的是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慢慢降低,降到0度后,温度不变;由此选择即可。
故选:C二、填空题13.(1)4;45(2)张军(3)3;800【解析】【解答】解:(1)根据实线可知李林用4分根据虚线可知张军用45分;(2)起跑后的第1分张军跑的快一些;(3)起跑后的前3分两人跑的路程同样多大约是80解析:(1)4;4.5(2)张军(3)3;800【解析】【解答】解:(1)根据实线可知,李林用4分,根据虚线可知,张军用4.5分;(2)起跑后的第1分,张军跑的快一些;(3)起跑后的前3分,两人跑的路程同样多,大约是800m。
故答案为:(1)4;4.5;(2)张军;(3)3;800。
【分析】(1)实线表示李林,虚线表示张军;根据实线1000米对应的时间确定李林的时间;根据虚线1000米对应的时间确定张军的时间;(2)根据第1分时对应的路程确定谁跑的速度快;(3)两条线的交点处就是路程同样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