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21)

2017-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21)

2017-2018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9分)1、将下面的文字用楷体字抄写在田字格中。

(3分)最常见的勇气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和正直,能够抵制诱惑,敢讲真话,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不要虚伪造作。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阻遏.(è)寒噤.(jīn)哽咽..(gěng yàn)转弯抹.角(mò)B、枯涸.(hé)执拗.(ào)拮据..(jié jù)骇.人听闻(hài)C、酷肖.(xiāo)瓦砾.(lì)恣睢..(zì suī)广袤.无垠(mò)D、狡黠.(xiá)慰藉.(jiè)嫉妒..(jí dù)根深蒂.固(dì)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诘责馈赠盛气凌人妇孺皆知B、迁徙悲疮相得益章断章取义C、寂寥肿涨闲情逸致重蹈覆辙D、阔绰晦暗粗制滥造吹毛求疵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多次就日本政府实施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发表谈话时强调,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

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以士为贵,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可谓别有用心....。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互相碰撞和交融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B、这一仗,最重要的是时间,谁能抢在前面,是决定我军胜利的关键。

C、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60岁以上的发达国家中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D、春节期间,我市主要街道的垃圾箱设置过少,以致居民乱扔垃圾,对此,我们认为街道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B、鲁迅赞扬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它生命力的体现吗?D、“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鲁迅先生把它奉为“讲昆虫的楷模”。

B、《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C、《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她生活、感情、思想的自然酿造,其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D、“苏辛”是苏轼与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在南宋沦陷区百姓饥啼呼号的民族义愤的情绪中长大的豪放词派的代表。

8、名著阅读——走进《安徒生童话》(4分)小人鱼向上帝的太阳举起了她光亮的手臂,她第一次感到要流出眼泪。

在那条船上,人声和活动又开始了。

她看到王子和他美丽的新娘在寻找她。

他们悲悼地望着那翻腾的泡沫,好像他们知道她已经跳到浪涛里去了似的。

在冥冥中她吻着这位新嫁娘的前额,她对王子微笑。

于是她就跟其他的空气中的孩子们一道,骑上玫瑰色的云块,升入天空里去了。

(1)上面语段出自丹麦安徒生的哪一个童话名篇?()(2分)A、《丑小鸭》B、《恶毒的王子》C、《海的女儿》D、《豌豆上的公主》(2)文段中的主人公小人鱼,为了能和王子在一起,她用自己的声音交换巫婆的药物,让巫婆帮她变成了人,但最终她还是没能得到王子的爱情,只能变成了泡沫。

安徒生用小人鱼的感人故事,告诉我们最美的心灵是的,真正的爱是。

(2分)9、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4分)(1)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很多家长都会开车或骑车来学校门口接送孩子,校门口主干道常常因此交通拥堵,秩序混乱。

假如你爸爸也是其中一员,你会如何劝说爸爸,帮助学校维持正常秩序?(2分)(2)2013年1月16,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

很多网友纷纷发表微博跟帖,抒写自己的心声。

请你发一条微博,发表你对“光盘行动”的看法。

(不少于30字) (2分)10、古诗词默写(6分)(1),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3),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5),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6),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二、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6分)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诗歌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

请自选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3分)12、诗歌后两句正面写情,抒写了怎样的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16题。

(9分)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①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②,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醳④去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事:侍奉②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智氏家族领主。

③刑人:受过刑的人④醳:通“释”,释放。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去.而事智伯(2)及.智伯伐赵襄子(3)女为说己者容.(4)执.问涂厕之刑人14、下面“之”字用法和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智伯甚尊宠之A、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辍耕之垄上C、左右欲诛之D、此天下之贤人也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16、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短文中豫让和赵襄子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分)(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段,完成17—18题。

(6分)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①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播出了一个专栏,“走基层——你幸福吗”的新闻栏目,全国各地到处采访人们是否幸福,被采访的人无不说幸福。

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②网友们也开始发帖投票问“您幸福吗”,结果92%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这和央视的调查结果完全相反……为什么我们会对幸福这个词这么感兴趣呢?③在今天这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年代,我们居然会问自己幸福吗?这到底是怎么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奥巴马夫人在今年的竞选中的演讲或许可以阐明一些道理,她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与奥巴马的故事,从最初的负债房贷到现在成为美国第一夫人,这让她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她觉得这段历程是她今生最大的财富。

她最为难忘的是自己所处最困难的那一段时间,而不是最辉煌的时刻。

这足以说明,幸福跟地位没有什么关系。

④谈幸福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要想到金钱。

在大部分人中,认为钱跟幸福有关系。

也许吧,有钱人开着豪华车、住着豪华别墅等等,但是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是很幸福的?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烦恼,甚至比我们普通人还要烦恼。

所以,幸福跟金钱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⑤其实,现在不觉得幸福,主要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目标和方向在哪里,媒体的话说,现在的80、90后都是“迷茫的一代人”,其实,迷茫的不止我们这两代,很多大人也都会存在迷茫感。

我们居然会一直在讨论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没信仰的人确实很大程度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做,久而久之便陷入了迷茫之中,更无从谈什么幸福了!⑥其次,就是攀比,有句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可我们还是会去比,尤其是上一辈,总是在不停的讨论,哪家哪家的孩子厉害,谁有钱呀,谁买了房子呀……其实你有的,我不一定有;我有的,你也不一定有。

谁都一样!比来比去能比得来幸福吗?⑦在经历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历程后,我们居然会被幸福这个词所困扰,这足以说明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充满了危机,诚然,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问题很多,但是我们还需往前走!至于什么是幸福,这个其实很简单,发自你内心的快乐就是幸福!(选自《杂文选刊》时事评论)17、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8、读完上面的文章,你觉得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3分)(四)阅读下面的科技作品,完成19--20题目。

(6分)无声杀手——化学武器①2013年10月13日,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了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这包含着国际社会对该组织在消除叙利亚化学武器以及一系列相关问题上的肯定和期盼。

②化学武器号称“无声杀手”,主要是用化学工业合成的毒剂侵入人体,引起各种伤害。

化学武器的杀伤效率是高爆弹药的 2.3倍,威慑范围广,并且其原材料容易取得,制造及运输成本低,号称是“穷人的原子弹”。

③化学武器所用的化学毒剂主要有四大类,即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和血液性毒剂。

1980年1月中旬,入侵阿富汗的苏联空军对当地游击队使用了神经性毒剂梭曼。

1981年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向伊朗军队阵地发射了装有神经性毒剂塔崩的炮弹,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日本军队在入侵中国东北时对中国军民多次使用糜烂性毒剂。

据统计,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约8万人的伤亡。

日本还在中国东北还成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残害了大量的中国百姓。

1942 年5 月,日军为了摧毁冀中军民创造的地道战战术,在河北定县坦村的地道内施放大量的窒息性毒气,致使躲藏在地道内的近800 名老幼妇孺中毒身亡。

1916年7月,法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向德国军队首次使用由瑞典人于1782年发现的氢氰酸血液性毒剂。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里用氢氰酸类全身中毒性毒剂杀害了约250万战俘和平民。

④据以色列国际恐怖主义研究所的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共发生化学恐怖袭击35起,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开创了恐怖组织大规模使用化学毒剂进行恐怖活动的先例。

进入21世纪后,虽然没有成功的大规模化学恐怖袭击发生,但恐怖组织谋求获取化学武器的趋势却有增无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