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五)(附答案)

2019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五)(附答案)

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十五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书写(5分)一、积累(18分)1.(4分)卑愤妆缚(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字、别字等均不给分)2.(11分)①仁者不忧②舍生而取义者也③人生自古谁无死④留取丹心照汗青⑤相顾无相识⑥长歌怀采薇⑦皆若空游无所依⑧不以物喜⑨不以己悲⑩一川烟草⑪满城风絮(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均不给分)3. (3分)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二、阅读(59分)(一)名著阅读(10分)4.(1)(2分)五庄观行者窃人参(评分标准:本空2分,若答“五庄观大圣窃人参”得1分,其余答案不给分)(2)(4分)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不知其味;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情节上虽同为写吃,看似重复,实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猪八戒在“吃”上大显神威,把一个害了馋痨的猪八戒描写得可谓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一个率真可爱、不掩饰真性情的“吃货”形象,造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

同时,作者极尽夸张地刻画取经路上好吃、贪嘴的猪八戒,为与取经后胃口变小的净坛使者形成对比反差,象征着八戒身上的世俗欲望被摒除的过程,隐含着《西游记》的主题,所以本书写到八戒饮食处,并不“都俗,且重复,可厌”。

示例二:我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和沙僧吃的是什么,什么味儿;三清观里八戒“不论生熟,拿过烧果来,张口就啃”;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却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在重复的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一个粗鄙、嘴馋、贪婪的形象,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八戒饮食处,确实“都俗,且重复,可厌”。

(评分说明:“联系情节——至少要重复两个情节”2分,“人物形象”2分,答出这两方面即可得满分。

表述不佳,酌情扣分。

)5.(4分)示例:范进是一个虚伪的人。

他在为其母守丧期间,不用所谓象征奢靡的银箸和象牙筷子,按说也不应吃荤菜,但他却捡大虾丸子吃,可见他心口不一,虚伪之极(2分)。

纵观全书,他热衷功名,几十年皓首穷经,只为了考取功名;他猥琐、卑微,没有中举时,在胡屠户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中举后变得庸俗虚伪,比如对周进嘱咐要照顾的荀玫特别用心。

总之,他是一个人格被扭曲的腐儒的形象(2分)。

(评分说明:“结合选段+人物形象”2分,“结合其他章节+人物形象”2分,两处“人物形象”也可总结作答。

共4分,表述不佳,酌情扣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8分)6.(3分)C(原文为“故意拽着他的袖子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C项少了个“要”字,语意改动。

)7.(3分)A句,示例1 :将重音落在“安分”上。

贾平凹在书信里提到,“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他希望女儿简单而安静地生活;“安康平顺,岁月静美”这是一位父亲对女儿最平实也是最深沉的祝愿。

重读“安分”,读出父亲不忍女儿活得辛苦的关爱和深意。

示例2:将重音落在两个“养”字上。

诗可以“养人”,读出父亲对女儿的一份期望,期望女儿在诗歌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诗不可以“养家”,可以感受一位父亲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对女儿靠诗歌创作去生活的担忧。

两个“养”重读,可以感受到一位深爱子女的父亲的矛盾心理。

B句,示例1:将重音落在“侧着”“看着”两个动字上,读出父亲宛然可见的情态,读出父亲的爱女之心、舐犊之情。

示例2:将重音落在“柔软”上。

重读“柔软”,让人似乎能耳闻父亲的声音,让人感受到父亲语气的柔和、情感的丰富,体会到贾平凹对女儿深深的疼爱。

(评分标准:写出重音1分,原因分析2分。

仅写出重音未作分析不得分。

言之成理即可)8.(4分)示例:A句贾平凹用“麦子”为比喻,巧妙地告诉女儿要“培养和聚积能量”“万不可张狂轻佻”。

B句贾浅浅用“莲”做比喻,告诉父亲她读懂了“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这句话的含义。

父女之间的交流使用比喻,两人相信对方都能意会自己意思,有一种心灵相通、心领神会的美妙之感,增加了对话的微妙意味;同时,也让信笺语言含蓄灵动,增强了可读性。

(评分标准:结合内容分析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各1分,总写比喻的妙处2分。

表述不佳,酌情扣分。

)9.(8分)本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8-7分)结合百度百科·艾青,联系自己阅读《艾青诗选》的经验,全面理解“做好人”“过好你的日子”与“才是诗人”的内涵与关联,做出有逻辑、有联系地表达。

示例:“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贾平凹对女儿这般说,是要告诫女儿:只有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汲取经验,用创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提升自我,才是一位诗人应该有的追求(2分)。

艾青就是一位有着这样追求的诗人,他一生命运多舛,自幼被一位贫苦的妇女养育,多次入狱,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但面对这些艰难,艾青并未屈服,无论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中,写作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借助他的诗来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倾诉自己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2分)。

《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他对抚养自己的保姆深沉的怀念;《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抒发了对这片土地最诚挚的热爱;《向太阳》、《火把》等诗借助太阳、火把等意象,表达自己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2分)。

艾青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找寻自己人生的方向,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他就是贾平凹认为的这样一位先“做好”人,再“过好”日子的诗人(2分)。

第二层(6-5分)结合百度百科·艾青,联系自己阅读《艾青诗选》的经验,比较全面地理解“过好你的日子”的内涵。

示例:“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贾平凹对女儿这般说,是要告诫女儿:只有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汲取经验,用创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才是一位诗人应该有的追求。

艾青就是一位有着这样追求的诗人,他一生命运多舛,自幼被一位贫苦的妇女养育,多次入狱,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但面对这些艰难,艾青并未屈服,他在生活中磨砺自我,汲取诗情,无论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中,写作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用他的诗来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来倾诉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艾青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汲取经验,用创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他就是贾平凹认为的诗人。

第三层(4-3分)未结合百度百科·艾青,或未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对“做好人,过好你的日子,才是诗人”做出比较表面的理解。

示例1:艾青的一生命运多舛,自幼被一位贫苦的妇女养育,多次入狱,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但面对这些艰难,艾青并未屈服,他在生活中磨砺自我,汲取诗情,无论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中,写作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用他的诗来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来倾诉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所以,他就是诗人。

示例2:艾青的诗歌是他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是他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和充实。

《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他对抚养自己的保姆的深沉的怀念,《我爱着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抒发这片土地最诚挚的热爱,《向太阳》《火把》等诗用太阳、火把等象征性的事物,表达自己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在经历了磨难之后,他依然在《光的赞歌》《归来的歌》等诗中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找寻自己人生的方向,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他就是诗人。

第四层(2-1分)对“做好人,过好你的日子,才是诗人”的理解很肤浅,未联系百科的艾青生平和自己阅读《艾青诗选》的经验。

示例1:只要过好日子,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就是诗人。

示例2:只要不断坚持创作,让自己的生活过好,就是诗人。

第五层(1—0分)对“过好你的日子,才是诗人”的理解错误,无论是否联系百科的艾青生平和自己阅读《艾青诗选》的经验。

示例:艾青是诗人,但他没有过好日子,颠沛流离,遭受过监禁的生活,所以不是贾平凹口中的诗人。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10.(2分)①中国人吃的名目繁多。

②中国人吃的范围广。

③中国人吃的方法多。

④吃的重要性。

(评分标准:写三点即得2分,写出一点得0.5,写出两点得1分。

)11.(3分)A处:示例1(品析型):大量例举(铺陈排比)让人匪夷所思的吃的东西,印证了中国人吃的范围之广,对中国民族吃的不加分辨加以批判。

示例2(质疑型):作者为何要如此这般不厌繁杂地罗列中国人的“珍馐”?示例3(思考型):此等“珍馐”,越罗列,越令人反胃。

惊之,批之……B处:示例:这句话在夸张中,见出中国人的确善吃!然而思考之余,不禁要问:厨刀真的能领先其他刀吗?真的值得自豪吗?似乎言过其实。

(评分标准:批注类型不限,言之成理,有独到见解,即可。

表述不清,酌情扣分。

)12.(3分)文章表面上是对中国人善吃的赞美,实际上隐含着对国人只重吃、不重精神文化建设的善意的批判(1分)。

文中多次提到“中国”一词,将善吃提到国家、民族的层面,是对民族文化、国民性的反省。

夏丐尊多处将中国与他国、他民族的吃进行对比,写出中国人吃的范围之广、方法之多、吃字意义之复杂,在对比中隐含对国人只重视吃、盲目重视吃的不满。

文中“中国是饿鬼道降生”“中国厨刀征服世界”“连月亮也要吃”等,作者多次通过反话正说(反语)表达对国人重吃、“善吃”的讽刺(2分)。

(评分标准:观点1分,对比或反语的作用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4分)我认为在食物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仍应奉行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分)。

本文以幽默讽刺的语言描绘出中国人嗜吃成性的社会风俗画,写出中国人吃的名目之繁、范围之广、方法之多,看似是对国人善吃的赞美,实则奢侈浪费的反感与忧虑(1分)。

链接材料中晓燕吃得浪费、吃得奢侈,而且已成习惯;而萍萍则连一颗米粒、一星菜叶都不浪费。

一奢一俭,两两对比,启示我们在经济发达的今天,要吃得健康,但不应奢侈浪费。

人间真味是至简,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社会正能量(2分)。

(评分标准:“表明看法”得1分,结合课文、链接材料一、链接材料二各得1分,共4分。

言之成理,即可。

表述不清,酌情扣分。

)(四)古诗文阅读(19分)14.(3分)⑴B ⑵ C ⑶B15.(3分)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评分标准:重点词语“焉”、“何必”、“归乡”要准确翻译,各占0.5分,语句通顺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