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章节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提纲

四章节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提纲

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B国的要素禀赋 为(TK/TL)B ,且有: (TK/TL)A< (TK/TL)B 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 家。
要素丰裕度的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 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 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
(一)H-O理论的计算模型
由表4.1可见A国生产X的相对成本8/36<B国生产X的相对 成本7/9,而B国生产Y的相对成本9/7<A国生产Y的相对 成本36/8,从而A国应该分工生产并向B国出口X产品, 同时B国应该生产并出口Y产品。这种分工格局体现了两 国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
三、H-O理论的计算与解析模型
要素密集度
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 入比例为:(K/L)X,生产Y产 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K/L)Y ,且有:
(K/L)X> (K/L)Y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丰裕度的实物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 则其要素禀赋为(TK/TL)
H-O理论强调一国的要素禀赋是导致国与国之间商品相 对价格差异的众多原因中最主要的一个,其所描述的禀 赋差异最终决定贸易模式的过程可以用以下框架进行说 明:
(假设3) 偏好
生产要素的 收入分配
商品需求
要素需求
(假设2)技术
要素价格
商品价格
(假设1)资源禀赋
要素供给
作为一国比较优势体现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由 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决定的,而要素价格是在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决 定的,而要素价格是在要素的需求和供给这两 股力量共同作用下决定的。其中,要素需求是 由对商品的最终需求派生出来的需求,对商品 的最终需求是根据人们对商品的偏好和生产要 素的收入分配情况确定的;要素供给则体现了 一国的资源禀赋。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新要素理论
本章将新引入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并以劳动和 资本代表一国可利用的生产要素,说明各国所 拥有的要素的不同如何促成了国际贸易的发生, 而国际贸易又是如何反过来对要素收入产生影 响的。然后我们会对本章前面所得出的理论进 行经验检验。最后,我们会进一步扩充生产要 素的内涵,以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 贸易现象。
4.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也就是说,在两国进行贸 易以后,两国仍然会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只是此时国内 两种产品的生产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
5.两国的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指两国的要素市场和 产品市场都具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二、H-O理论的基本假设
6.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7.两国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每一国的进口总额都刚好等于
其出口总额,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8.要素可以在一国国内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与国之间流动
。 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任何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
障碍。 10.两国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11.不存在贸易密集度逆转。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介绍这
个假定的含义。
三、H-上具有比 较优势,而B国在商品 Y上具有比较优势。根 据比较优势理论,A国 可以分工生产X,B国 分工生产Y,然后A国 用一部分X商品和B国 的Y商品进行交换。
三、H-O理论的计算与解析模型
图中A'C代表A国X商品的 出口,C'E代表B国对X的进 口,A'C=C'E;B'C'代表B国 对Y的出口,CE代表A国对 Y的进口,B'C'=CE。两国 的最终消费组合为和相对 价格线相切的那条无差异 曲线上的切点,即无差异 曲线Ⅱ上的点E。由于无差 异曲线Ⅱ的位置比无差异 曲线Ⅰ的位置更高,所以 分工和国际贸易使A国和B 国的状况相较于贸易发生 前得到了改善。
第三节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提出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定理) H-O-S定理:自由贸易必然会导致各国同质生产
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向一致。
(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个产品价格增加不 会导致生产该产品所使用的所有要素的实际收益 增加,而是导致这一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 收益增加,而没有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入反 而减少。
三、社会无差异曲线
图4.2 是A国的一组社会 无差异曲线,较低的社 会无差异曲线Ⅰ代表消 费在该曲线上的商品组 合给A国带来的福利或者 说满足程度比较高的社 会消费无差异曲线Ⅱ上 的商品组合低。曲线Ⅲ 在所显示的这组无差异 曲线中所代表的福利水 平最高。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一、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二、H-O理论的基本假设
1.2╳2╳2框架(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A国和B国,它们使用劳动L和 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商品X和商品Y这两种商品。
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这样两国在生产同一种商品时将使 用同样的生产函数。
3.两国的偏好相同。这样我们可以用同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 示两国的消费偏好。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逻辑推导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重 要概念:
一、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指在生产各种商品的过程中所需投入生产
要素的组合或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所使用 的生产要素的绝对量无关。在衡量一种商品的要素密 集度时重要的是一单位要素所需要匹配的另一种要素 的量,而不是生产这种商品所需两种要素的绝对数量 。
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 (w/r)B ,且有:
(w/r)A< (w/r)B 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 家。
三、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了使一个社会达到相同福利水平 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不同的社会无差异曲 线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或者说社会总体满足程 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