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健康的检测评估方法探讨

亚健康的检测评估方法探讨

亚健康的检测评估方法探讨【摘要】亚健康(Subhealth)是二十世纪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是虽然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

当前关于亚健康的检测评估方法多种多样,西医学从免疫学、病毒学、神经内分泌学、精神医学等角度并运用各类检测仪器、评价指标来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人体阴阳动态平衡失调的结果,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并通过体质学、诊断学与针灸推拿等手段来分析与调理亚健康状态。

本文主要就亚健康的检测评估方法进行论述,并分析了亚健康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教于同道。

【关键词】亚健康血液学检测仪器检测评价亚健康(Subhealth)是二十世纪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是虽然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

当前关于亚健康的检测评估方法多种多样,西医学从免疫学、病毒学、神经内分泌学、精神医学等角度并运用各类检测仪器、评价指标来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人体阴阳动态平衡失调的结果,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并通过体质学、诊断学与针灸推拿等手段来分析与调理亚健康状态。

我们对近10年来有关亚健康的检测与评估方法进行了文献分析,现论述如下。

1. 血液学检测1.1血液流变学[1,2]血液流变学是以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血液中有形成分的聚集性、变形性,以及血管粘弹性为主要内容。

正常情况下血液正常的流动使组织和器官得到足够的血液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如因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发生改变,则可使血流缓慢、停滞或阻断,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或器官便可因缺血、缺氧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目前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范围包括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全血高切(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细胞压积等。

王静[1]等运用血液流变分析仪及血小板黏附、聚集仪、血沉压积管测定247例干部的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沉以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

研究发现,亚健康状态干部人群的红细胞压积增高率为68.4%。

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当压积高于45%时,两者呈曲线关系,此时压积的微小变化可引起血液粘滞度的明显增高。

另外王艳会[2]等的研究认为很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疾病,在发病的前期或不同的病程阶段都可能出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所以,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检测出这些疾病尚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这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一大优势。

1.2 血液细胞阻抗测量[3,4]陈安宇[3]等认为某些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可能会引起血液红细胞膜性质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会影响到血液的阻抗变化。

通过对血液阻抗的测量,发现血液阻抗随频率变化的斜率与血沉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血沉增快在病理上又与各种炎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等等有关,进而揭示了血液阻抗与疾病相关。

胡茂清[4]等对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电频谱特性在1 Hz~20 MHz范围进行了检测分析。

发现糖尿病人的血液交流导电性增加主要是容性导电的增加,应与红细胞膜变化,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聚集性改变相关。

因此,血液细胞阻抗的测量亦可作为一种健康检测的手段。

2.2仪器检测评价法2.2.1 超高倍多媒体显微诊断仪(MDI) [5-8]该系统又称为“布氏显微镜”,是九十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R. W. Bradford博士研究推出的一种健康评估和疾病诊断方法, 俗称“一滴血检查”。

通过活血检查和干血检查,无需染色,便可观察到血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和活力,从而推断细胞水平的信息,结合自由基足迹对机体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价和提示[5]。

布氏显微镜活血片的诊断意义:①红细胞(RBC)主要生理功能是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而排出体外。

其形态改变、数量变化皆可影响全身健康。

RBC相互连接成串珠状是血黏度高的体现;两头尖的柠檬状RBC是消化吸收不良致表面电荷发生改变的结果;RBC膜缺损及皱缩过快是VitC缺乏之表现等。

②白细胞(WBC)通过变形运动吞噬体内异物,维持机体抵抗力。

若活性不足,则抵抗力下降。

嗜酸粒细胞增多提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支气管哮喘或体内寄生虫感染等现象,减少则见于伤寒、休克等。

③血小板的针状体及针状体网形成是肝脏负荷重的标记;血小板聚集可诱发血栓形成。

④乳糜微粒在镜下作布朗运动,空腹时增多提示高三酰甘油血症。

胆固醇结晶增多提示高胆固醇血症;若有胆固醇盘状物形成,则易损伤小血管;通过观测粥样斑块可诊断动脉硬化症并反映硬化程度[6]。

再者,机体代谢产生氧化自由基,特定脏器的疾病信息通过氧化自由基的活动在点滴干燥血片的特定区域内显示出来。

据此,可判断出肿瘤、心肌缺血、脑部供血不足、内分泌紊乱、消化功能紊乱、颈椎增生和维生素C缺乏等多种亚健康状态。

此外,如安金俊[7]等运用MDI对天津市2000例居民进行健康评估,发现77%受检人群活血片、干血片出现亚健康状态1至数条不等征象,16%受检人群活血片、干血片出现各种急慢性疾病征象。

而王雪梅[8]等运用MDI对西安市交警大队284名交警进行亚健康检测,并随机检测西安市某规划局公务员139名作对照组,结果显示交警和公务员健康状况与年龄有关,即随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差,40~49岁交警组与公务员亚健康率均在60%以上,都是亚健康易患人群,50岁以上交警是亚健康高危人群。

这个结果不仅与目前显示亚健康易患人群为中年人的结论相符,对特殊职业相关工作者的健康预防保健也有一定意义。

2.2.2 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9-11]在超高倍多媒体显微仪技术基础上,清华大学改进设计提高放大倍率(20000倍),依数字化图像处理系统替代录象记录,除保留对“一滴血”健康检查外,还拓宽至一些病源体和细胞学检查。

钱锦康[9]等研究认为THMMDI能较早发现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0%左右。

就是说,THMMDI能基本暴露出临床体检中发现的阳性现象。

2004年-2006年山西省妇幼保健亚健康中心采用北京清华同方研制的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山西省2157人进行了亚健康检测,结果显示亚健康人群主要体现在血液粘度增高、三酰甘油增高、胆固醇增高、心脏供血不足、心肌节律不齐、脑供血不足、血小板聚集等方面,这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是相符合的[10]。

云美玲[11]等用超高倍显微仪通过患者组与健康组的红细胞与血小板的聚集情况作对比,发现患者组红细胞与血小板聚集明显,有非常显着差异,认为这是一种准确、快速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性的方法。

综合来说,超高倍多媒体显微仪不同于其它的常规体检,可以反应机体的细微变化, 能提早预示机体的健康状况,进而在疾病发生之前检测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是一项全身疾病筛查与健康普查的方法。

2.2.3 超微智能检测系统[12]超微智能检测系统是由OLYMPUSMDI 和专家诊断软件组成的医学检测设备。

它以血细胞形态学、氧化自由基学说和人体全息理论为依据,检测时只需采指尖一滴血。

黎俊霞[12]等利用超微智能检测系统研究677例亚健康人群,发现其活体血液分析(LBA) 显示红细胞形态不规则,有轻度或重度粘连,大小不均匀,有脂质班块,乳糜微粒多,BPC 聚集或呈纤维网状。

氧化足迹验血试验(HLB)显示ROTS( reactive oxygen toxic species,是一种标示血液中氧自由基含量多少的物质形态) 量小不规则或大量出现,且形态不规则;严重者血滴颜色出现灰暗色或苍白色。

通过LBA及HLB的检测,不但能提示包括危及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消化等多系统存在或潜在的亚健康症状,还可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与否起到跟踪观察作用。

2.3 其它血液指标检测[13-15]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镁等是人体某些酶或激素的组成部分或是酶的激活剂,有的直接参与人体内分泌功能、核糖、蛋白质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以及生命细胞的代谢过程,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和功能、内分泌、感染、免疫及疾病等都有密切关系。

国内不少学者研究亚健康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其中,钟玉昆[13]经查阅相关文献认为通过测定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可以揭示亚健康的信息。

林州[14]研究非典型肺炎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发现非典型肺炎的出现与人体内缺乏微量元素硒、锌、锰有关。

故而测量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反应亚健康的状态,甚至对于疾病亦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此外,倪爱国[15]等经由检测人体调控因子如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P)、纤溶系统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来评估亚健康状态。

该研究藉由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表明在超负荷状态下亚健康组的TxB2、6-K-P高于正常组,这两个调控因子已在相关文献中显明与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有关。

而人体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和清除已在血管内沉着的微量纤维蛋白,有利于维持血液的流动性和血循环正常地进行。

近来研究表明冠心病、脑血栓、妊高症及先兆子痫、深静脉血栓、高血压等均与tPA、PAl稳态严重紊乱有关。

3. 问题与展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疾病谱的变化,以往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在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

对于健康的认识,也不单单是指身体上的健康,在性格、情绪、心理等以及社会属性、环境、物质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也应属正常。

亚健康的产生,虽然尚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然而在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方面已反应出不和谐,这些不和谐可透过适当的预防手段转化为正常健康状态,而若不加以控制,则会进一步发展为疾病状态。

透过本文可知目前关于亚健康的有创检测与评估方法多种多样,然而亚健康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1)确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未达成共识。

引起亚健康的原因很多,对于亚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工作及环境,形成原因的主次不同,各方学者说法也不同,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整合。

(2)检测方法与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文献表明很多学者运用不同的医疗仪器、实验室指标以及健康检测系统、健康问卷、量表等来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与检测。

而由于亚健康状态尚未达到器质性病变,故而运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指标是否恰当,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明是处在亚健康状态,该以定量或定性方法为主等等问题恐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治疗方式与效果没有评价标准。

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复杂而临床表现多样,目前针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方法没有指导标准。

西方医学在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采用运动疗法与认知疗法,而针对不同患者提出的症状不适则多半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给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