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一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派遣(qiǎn) 拈轻怕重(niān) 佩服家谕户晓B.鄙薄(bó) 以身殉职(xùn) 教训见异思迁C.狭隘(ài) 满腔热忱(chéng) 极端漠不关心D.纯粹(cuì) 麻木不仁(rén) 殖民精亦求精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宽敞吝啬人声鼎沸B.竦峙决别一霎恍然大悟C.博学烘托贮蓄各得其所D.归雁倘若嘹亮呼朋引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用这惊心动魄....的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听。

B.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行进在幽深的峡谷中,他们一行人屏息凝神....,感到胆战心惊。

D.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有人还希望过古代隐士那挥洒自如....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傍晚时分,天空突然变得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D.老王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A.③①④②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7、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 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3)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季札①之初使,北过徐君②。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③,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④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注)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

②徐君:徐国国君。

③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

④冢:坟墓。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元方/时年七岁B.待君久/不至C.季札/心知之D.系之徐君冢树/而去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陈太丘与友期.行⑵元方入门不顾.⑶为使.上国⑷系之徐君冢树而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过中不至.②还至.徐B.①太丘舍.去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①于是乃.解其宝剑②去后乃.至D.①徐君好.季札剑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5.陈太丘与友期和季札挂剑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________的传统美德;(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__________的孩子。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片片蝶衣生镯耳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

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檐前屋后的丝瓜花(1)初秋的乡下,最丽的风景,莫过于村前屋后的丝瓜花了。

檐前,路旁,田间,池塘边,笆墙头,草垛上,只要有适合的地方,就有它们明媚的身影。

(2)有的就在你脚边的草丛里尊着,笑嘻噜地看着你,藤,翠石援草,匐前行,再烧几个弯,聚成一地的叶绿果青花黄。

厚实得有几分劲道的杂草,碰蓐落地在丝瓜叶间仲出尖细的叶。

丝瓜蔓儿伸向空中,如关女的兰花指,调皮地逗引着秋风。

如果凑近去,还会发现每一朵花舞里,蜜蜂妈蚁和许多米知名的虫子在此忙忙碾。

依然有儿时见过的小都虫,在爬来展去间突然张开七彩翅膀。

有的人家在田坡上描了一排竹革,竹竿上藤相缠,叶叶相叠,亲亲密得不留一丝缝隙,形成一块厚厚的绿墙。

叶几与藤蔓间,一朵接一朵的丝瓜花,像一个个小太阳点最其间,有的藤蔓沿着篱笆墙,一路勃勃,开花,结果,再开花,再结果,没完没了,无穷无尽。

齐白石有幅画丝瓜的画며叫《子孙绵延》,画面上累墨街开,上有两根结好的丝瓜,还有一些未开好的花骨朵儿,寥寥数笔,用来形容丝瓜强的生命力,再也恰当不过。

(3)乡人无时,农忙过后,土里的花生就热了。

芝麻、红红薯、棉花、玉米都等着草施肥呢。

秋旧像旧均人,蝉儿依旧长鳴,導着或弯着勞作久了,就直起腰来口气,抬抬头擦汗之际,见那丝瓜花像善解人意的站娘,笑吟吟地对望着,一直望着,直望得人眼里有了柔意,脸上有了笑意,全身又有了使不完的。

(4)农活千得差不多了,该回去做饭了。

主人顺手拾一把丝瓜花,洗冲,切碎,可以抄鸡蛋吃。

再摘几个细的丝瓜,切成薄片,和、红椒一起爆炒,红的、白的、绿的汇聚一起,未尝其味,已是醉人。

丝瓜长势太好了,又有了两条老去的丝瓜,青皮已成祸色,那就挂在檐下风干吧,到了冬天,去福皮,敲丝瓜将,利下网状的丝瓜络,可以用来洗锅碗金。

(5)丝瓜梱上,一朵朵丝瓜花儿就像调皮的孩子,伏着、仰着、蹲蹲着、顾盼看、相背着各具其态,天然成趣。

乌在屋后的竹林里叽喳喳闹得很欢,时而有花蝶在林中而来,绕着丝瓜花儿转几图,又而去。

女主人公坐在丝瓜拥下,“呱一呱一一”地创着丝瓜皮,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地的脚边,一只描儿得正香,-----------------------------……好一幅低意的农家闲适图!(6)平常人家的日子,大抵如此,素朴得像一朵丝瓜花安安静平和地守着不温不火的光阴,享受着世间朴实安的幸福。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丝瓜花有什么特点?2.文中提到齐自石有幅画丝的画有什么作用?: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丝瓜棚上,一朵朵丝瓜花儿就像调皮的孩子,伏着、仰着、蹲着、着、相背着,各具其态,天然成趣。

4.发挥你的想象,参照划线句,为第(5)段横线处再补充两个场景,使之构成“一幅惬意的农家闲适图”。

她的脚边,一只猫儿睡得正香,5.作者喜欢丝瓜花儿,是因为它的素朴:周敦顾独爱莲花,是因为它的高洁。

你喜欢什么花?请简述理由并写出与之相关的两句诗。

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