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教案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教案


诊 断
肾结核是慢性膀胱炎的常见原因。 凡是无明显原因的慢性膀胱炎,症状持续存在 并逐渐加重,伴有终末血尿; 尤其青壮年男性有慢性膀胱炎症状,尿培养无 细菌生长,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 附肇有硬结或伴阴囊慢性窦道者,应考虑有肾 结核的可能。 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
尿液检查
第一节 泌尿系统结核
肾 结 核
早期病变------肾皮质内多发性结核结节,是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 胞和上皮样细胞形成的结核性肉芽组织,中央常为干酪样物质,边缘为纤维 组织增生。 随着病变发展,病灶浸润逐渐扩大,侵入肾髓质后病变不能自愈,进行性发 展,结核结节彼此融合,形成干酪样脓肿,从肾乳头处破入肾盏肾盂形成空 洞性溃疡,逐渐扩大蔓延累及全肾。 肾盏颈或肾盂出口因纤维化发生狭窄,可形成局限的闭合脓肿或结核性脓肾。 结核钙化也是肾结核常见的病理改变,可为散在的钙化斑块,也可为弥漫的 全肾钙化。 少数病人全肾广泛钙化时,其内混有干酪样物质,肾功能完全丧失,输尿管 常完全闭塞,含有结核杆菌的尿液不能流人膀胱,膀胱继发性结核病变逐渐 好转和愈合,膀胱刺激症状也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尿液检查趋于正常,这种 情况称之为“肾自截” ( autonephrectomy )。
病性严重引起对侧继发 感染,血行或经膀胱双侧临床肾结核Fra bibliotek正常 肾脏
结核 肾脏
输尿管结核
① 输尿管结核表现为粘膜、粘膜下层结核结节、溃 疡、肉芽肿和纤维化,病变是多发性的。病变修 复愈合后,管壁纤维化增粗变硬,管腔呈节段性 狭窄,致使尿流下行受阻,引起肾积水,加速肾 结核病变发展,肾功能受到进一步损害,甚至发 展成为结核性脓肾,肾功能完全丧失。 ② 输尿管狭窄多见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其次为肾 孟输尿管连接处,中段者较少见。
教学大纲要求
熟悉泌尿系结核(肾结核)病理和临床表现 。
掌握泌尿系结核(肾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了解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结核病的历史
公元前4000年的人类骨骼就有骨结核的特征。 公元前375年,希波克拉底将其描述为痨病(phthisis) 特征是症状迁延,冬天加重,引起消瘦,晚期腹泻的疾病。 1700年的欧洲结核病成流行性趋势。 1882年Robert Koch发现结核病中存在一种病原菌,是 发生结核的病因。 1908年Ekehorn提出结核杆菌血行感染理论,结核杆菌 呈栓子样停留在肾毛细血管内并形成结核病灶,下行传染 至整个泌尿系统。 1926年Medlar发表其著名的论文,发现死于肺结核但 无泌尿系临床症状的病人其肾脏病理切片发现肾皮质结核 病灶,多为双侧,并认为是血行感染病灶,即现在的病理 性肾结核。 1935年Coulaud成功地在兔肾皮质诱发原发肾结核病灶, 为“泌尿系结核”的定义提供重要依据。
发病原理(Pathogenesis)
肺结核(原发病灶)
血行感染
双侧肾皮质结核(90%) (病理肾结核)
抵抗力较强,敏感性较低 抵抗力较弱,敏感性较强 一侧发展到肾髓质 (一侧临床肾结核) 双侧发展到肾髓质 (双侧临床肾结核)
双侧皮质病灶完全愈合 不发展到肾髓质 双侧肾皮质病灶 对侧肾皮质病灶 完全愈合 治疗较早 未完全愈合 无临床肾结核 一侧临床肾结核(90%)
概 述
※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其 中最主要是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 )。 ※ 肾结核绝大多数起源于肺结核,少数继发于骨关节 结核或消化道结核。 ※ 输尿管 膀胱结核继发于肾结核。 ※ 含结核杆菌的尿通过射精管引起男性生殖系结核。 ※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病往往在肺结核发生或愈合 后3 -10 年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症状。


④ ⑤
尿道结核
① 尿道结核主要发生于男性,常为前列腺、精囊结 核形成空洞破坏后尿道所致,少数为膀胱结核蔓 延引起。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结核性溃疡、纤维化 导致尿道狭窄,引起排尿困难,加剧肾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
肾结核常发生于 20-40 岁的青壮年,男性较 女性多见。儿童和老人发病较少,儿童发病 多在 10 岁以上,婴幼儿罕见。约 90 %为 单侧性。 肾结核症状取决于肾病变范围及输尿管、膀 胱继发结核病变的严重程度。肾结核早期常 无明显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只是尿检查有少 量红细胞、白细胞及蛋白,呈酸性,尿中可 能发现结核杆菌。
膀胱结核
① 膀胱结核起初为粘膜充血、水肿,散在结核结节形成, 病变常从病侧输尿管口周围开始,逐渐扩散至膀胱的其 他处。结核结节可互相融合形成溃疡、肉芽肿,有时深 达肌层。 病变愈合致使膀胱壁广泛纤维化和瘢痕收缩,使膀胱壁 失去伸张能力,膀胱容量显著减少(不足 50 ml ) , 称为挛缩膀胱( contracted bladder )。 膀胱结核病变及挛缩膀胱常可致健侧输尿管口狭窄或闭 合不全,膀胱内压升高,导致肾盂尿液梗阻或膀胱尿液 反流,引起对侧肾积水。 挛缩膀胱和对侧肾积水都是肾结核常见的晚期并发症。 膀胱壁结核溃疡向深层侵及,偶可穿透膀胱壁与邻近器 官形成瘘,如结核性膀胱阴道瘘或膀胱直肠瘘。
几种常见泌尿系结核的病理改变
结核结节与干酪样病灶
结核性空洞与肾盂通
结核性干酪样脓肿
全肾结核干酪样坏死
结核性脓肾
肾结核与膀胱挛缩
肾结核全并健侧肾积水


病理肾结核:结核杆菌经血行感染进人肾,主要在双侧肾 皮质的肾小球周围毛细血管丛内,形成多发性微小结核病 灶。由于该处血循环丰富,修复力较强,如病人免疫状况 良好,感染细菌的数量少或毒力较小,这种早期微小结核 病变可以全部自行愈合。但此期肾结核可以在尿中查到结 核杆菌。 临床肾结核:如果病人免疫能力低下,细菌数量大或毒力 较强,肾皮质内的病灶不愈合逐渐扩大,结核杆菌经肾小 管达到髓质的肾小管拌处,由于该处血流缓慢、血循环差, 易发展为肾髓质结核。病变在肾髓质继续发展,穿破肾乳 头到达肾盏、肾孟,发生结核性肾盂肾炎,出现临床症状 及影像学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