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学Radiation Oncology
(一)放射治疗学简史:
a)1885. X 射线的发现
b)1902. 成功治疗一例患皮肤癌的女患者
c)1922. 报告一组喉癌患者的治疗结果,确立放射治疗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地位
d)1932. 在临床实践累积的基础上Coutard医生提出传统的时间-剂量分割照射方式
e)1951. 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概念
f)1968. 立体放射外科设备(γ刀)进入临床应用
g)1959. 建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概念
h)1990 提出逆向计划设计概念
(二)肿瘤放疗的地位
a)应用:我国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放射治疗;
b)地位:1998年WHO统计:目前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手术治愈22%,放疗治
愈18%,化疗治愈5%);
c)优势:副作用小,器官功能保存完整;
(三)放射治疗中的基本概念:
a)放射敏感性:组织细胞对射线程度不同的反映;
b)肿瘤控制概率&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
i.控制肿瘤的同时不能给病人造成不可接受的放射损伤
ii.放射诱发的正常组织改变取决于放射治疗的单次剂量、总剂量、照射体积
c)正常组织耐受量:
i.放射最敏感组织(照射1000~2000CGy):生殖腺、晶体、胎儿、生长中的骨、
软骨等。
ii.中等敏感组织(照射2000~4500CGy):肾、肺、心脏、甲状腺、垂体、淋巴结等。
(四)辐射生物效应原理及放射肿瘤学基本原则
a)射线高能粒子在生物体穿射经迹上的能量沉积造成细胞关键靶的损伤效应
i.直接作用:射线粒子次级电子直接造成靶原子的电离或激发,导致生物学改
变。
ii.间接作用:射线粒子或次级电子与另一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产生自由基,间接损伤一定扩散距离内的细胞靶,导致生物学改变。
b)细胞核DNA 双链断裂是辐射引起各种生物效应最基本的损伤;
i.DNA 双链断裂是辐射所致最关键的损伤
ii.细胞所发生且未能修复的DNA双链断裂均数与辐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c)分次照射的生物学基础(4R)
i.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Repair)
ii.周期时相的再分布( Redistribution)
iii.肿瘤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Reoxygenation )
iv.再增殖( Repopulation )
d)放疗的常规分割剂量:5d/1w 1次/d 2Gy/次连续5~7周;Gy是指放射剂量单位,
是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标准单位,相当于焦耳每千克(1 J·kg -1)。
e)放射治疗的三大基础?
f)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在电离辐射后反应过程有哪些不同
i.肿瘤细胞群体受到的损伤较正常组织为严重,修复机制残缺;
ii.正常组织自稳调控系统启动的增殖加速快于肿瘤组织;
iii.正常组织照射后细胞增殖周期的恢复较肿瘤组织为快。
g)贯穿于肿瘤放射治疗学科研和临床治疗的两项基本原则
i.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局部控制剂量,消灭肿瘤细胞
ii.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邻近重要器官
(五)放射治疗设备及治疗方式:
a)放射线:
i.低LET射线:LET 小于100 KeV / μm
包括:普通X 线、Co60 γ线、高能X 线、高能电子束
ii.高LET射线:LET > 100 KeV / μm
b)放射设备:
i.X 线治疗机
ii.Co60治疗机
iii.加速器
a)电子感应加速器(涡旋电场加速)
b)电子直线加速器(微波电场加速,目前主流)
c)电子回旋加速器(微波激励的超高频电场加速)
iv.X (γ) 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v.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
vi.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设备
c)放射治疗的方式:体外远距离照射、近距离放射治疗、开放性同位素治疗;
(六)放射肿瘤学在现代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放疗的作用和意义
1)综合治疗整体中的放射治疗:单纯放疗、放疗和综合治疗;
2)合理序贯的综合治疗是现代肿瘤治疗学的大趋势:
a)术前放疗
使不能手术的病人有可能重获手术切除的机会;
使肿瘤缩小,局部情况改善,术手范围趋于缩小;
消灭微小癌巢及亚临床病灶;
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减少局部种植和远地转移几率;
更好保存术后功能,并不增加手术困难及术后并发症;
提示肿瘤化疗的敏感性。
b)术中放疗
手术野直视下,残存部位、瘤床及淋巴引流解剖清楚;
某些器官可推移至照射野外加以屏蔽;
适宜能量电子束的照射,最大限度减少了正常组织剂量。
只限于单次高量照射,不能给予根治性治疗。
c)术后放疗
普遍用于易于手术种植/术后复发,对照射有一定敏感性的病种;
作为姑息手术或局部残存、局部控制的重要补充治疗手段;
与手术间隔不宜过长,局部结构及血运情况改变为其不利因素。
3)放射治疗在保持形体完整和功能维持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放射治疗可以根治的肿瘤:鼻咽癌,早期声门型喉癌,早期霍奇金淋巴瘤,和早期大
肠癌等其他早期肿瘤。
(八)放射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a)诊断:采集病史——全面获取肿瘤信息,明确诊断分期——制定治疗方案;
b)选择适应症,采取最优治疗方案;
c)定位:充分暴露照射部位、调整舒适可重复的体位、确定摆位中心、采集患者影像
资料;
d)靶区勾画:保证靶区均匀剂量避开重要脏器;
e)放疗计划设计:
i.临床剂量学原则:
1.肿瘤剂量要求准确
2.治疗区的剂量要求分布均匀
3.射野设计保证治疗区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
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
f)校位:验证体位重复性,将摆位中心挪至治疗中心;
g)治疗;
h)验证:定期检查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