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

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

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

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

射线在细胞内可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

与它们的分化程度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

(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剂量要认真计算和精确测量。

3、肿瘤组织放射剂量要满足:要在保证正常组织器官安全情况下,尽量提高肿瘤量。

4、保护正常组织器官,使放射损伤处于可接受水平,以求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治疗效果。

12、常规剂量分割:1.8~2.0Gy/日,5次/周。

低分割(大分割)4-5Gy/ 次 2-3/W;超分割 1.2-1.5Gy /次 2-3 次 /日,间隔6小时。

放疗前准备(放疗程序):模拟定位验证,完成治疗计划及验证,放疗投照、复位、观察。

13、放疗适应症:80%以上恶性肿瘤需要放疗,对放疗中、高度敏感的肿瘤需根治性放疗;对放疗低度及不敏感肿瘤可综合放疗,各种转移癌、良性病放疗。

14、放疗禁忌症:诊断不明确,临床资料不全。

肿瘤非常抗拒,放疗无效。

患者一般状况差,卡氏评分50分以下。

合并其它严重影响放疗的疾病,如:重度贫血、严重感染、高热。

传染病活动期:结核、肝炎。

主要脏器功能不全。

精神病。

15、放射敏感肿瘤:主要为性腺、造血和原始性肿瘤,精原、无性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肾母、髓母、神经母、视网膜母、尤文氏、小细胞肺癌。

16、细胞增殖周期的时相:G0期、G1期、S期、G2期、M期。

M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G0 、S期抗拒,M期敏感。

17、间期死亡:有丝分裂期间死亡称间期死亡或即刻死亡。

增值期死亡:受损后尚能分裂一到几个周期。

18、放射生物学中的细胞生存和死亡标准是:以增殖能力为标准。

19、亚致死损伤 sublethal damage细胞接受辐射能量后所引起的损伤不足以使细胞致死,大部分细胞可修复回正常状态。

潜在致死损伤 potentially lethal damage 是一种受照射环境条件影响的损伤,在一定条件下损伤可以修复。

致死损伤 lethal damage 照射剂量过大时环境条件不良时,细胞不能修复,进入间期死亡或增殖死亡。

20、敏感性高的组织:淋巴组织、造血组织、生殖细胞、小肠上皮。

放射不敏感肿瘤(抗拒):主要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如:成骨肉瘤、纤维肉瘤、肌源性肿瘤、脂肪肉瘤。

21、肿瘤组织增殖动力学三要素:1、细胞生长比率;2、细胞周期时间;3、细胞丢失程度。

22、治疗比:治疗比=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的效果/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23、放疗反应:照射后出现程度轻、不可避免、允许范围内的反应,称放射反应。

如:皮肤红斑、组织纤维化、口干等。

放射损伤:放射后出现严重后果,影响病人脏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不在允许范围内的并发症,称放射损伤如:放射性截瘫、脑坏死、肠坏死。

24、TD5/5:高压射线常规照射条件下,五年内致5%以下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又称最小耐受剂量。

TD50/5:高压射线常规照射条件下,五年内致50%以下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又称最大耐受剂量。

1~5% 25~50% 照射器官损伤(TD5/5) (TD50/5) 长度/面积食管溃疡、狭窄 6000 7500 食管全长小肠穿孔、出血 5500 5500 100cm2膀胱挛缩 6000 8000 全膀胱睾丸永久不育 100 400 全睾丸卵巢永久不育 200~300 600~1200 全卵巢子宫穿孔坏死﹥10000 ﹥20000 全子宫结肠溃疡、狭窄 4500 6500 cm2直肠溃疡、狭窄 6000 8000 cm2脑 6000 7000晶体 500 1200脊髓 4500 5500骨髓 200 45025、放射损伤的4R:细胞的再增殖 Regeneration、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乏氧细胞再氧合 reoxygenation、细胞损伤的修复 repair 26、细胞生存曲线:一般细胞传代之后,经过短暂的悬浮然后贴壁,随后度过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即进入大量分裂的指数生长期。

在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停止生长,进入平顶期,然后退化衰亡。

为了准确描述整个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动态变化,典型的生长曲线可分为生长缓慢的潜伏期,斜率较大的指教生长期,呈平台状的平顶期及退化衰亡4个部分。

以存活细胞数(万/mL)对培养时间(h或d)作图,即得生长曲线。

27、α/β值:当αD=βD2时,即 D=α/β时生存曲线可以找到一个剂量点,即线性和平方项对细胞杀灭的贡献相等。

每一细胞株都可以找到这一点,称某细胞的α/β 值。

28、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29、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时间, T1/230、建成区:射线进入皮肤后,达到最高剂量点的距离称为建成区。

31、X(γ)线的特点: 1.建成区后方能量于深度呈负相关。

2.能量越高穿透力越强,旁散越少。

3.能量越高,建成区越大。

4.多适合对穿照射和多野照射。

32、等效方边野计算公式:等效方边为:4X面积A /周长P即等效边长=2ab/(a+b)a、b为矩形野边长。

33、电子线的特点*:组织中射程深度与能量成正比有效散程内剂量均匀,然后跌落不同组织吸收相等适合表浅及偏心肿瘤。

34、电子的射程计算:电子线能量和射程是3:1的关系,即电子伏特数/3即深度。

电子线能量=3*射程+(1~2)例如:治疗偏心肿瘤,肿瘤位于皮下2.5cm,问使用多大的电子线?电子线能量=3*2.5+(1~2)=8.5~9.5(Mv)35、放射源:能产生射线的物质和装置,或指放射源前表面中心。

36、照射野:射线束投照在体模表面的面积,或射线束照射到病变部位的范围。

37、源皮距:放射源到照射野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

(SSD)38、等剂量曲线:将体模中相同吸收剂量点连在一起形成的曲线称等剂量曲线。

39、辐射剂量:(1)、照射量:是射线(x、γ、β)在辐射范围内的单位质量空气中产生的总电荷数。

X=dQ/dm 单位:库伦/千克(C.Kg-1)(2)放射性核素的活度A:单位时间内某放射性核素的原子衰变个数。

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2.703×10-11Ci。

40、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体从射线中吸收的能量。

D=dE/dm,D为吸收剂量,单位:GY(Gray)戈瑞;E为被吸收能量,单位:J(焦耳);m,千克(Kg);剂量率:GY/S;1Gy=100cGy=100rad百分深度剂量:PDD(persent deepth dose) ● 体模内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Dd与参考点深度d0处吸收剂量Dd的百分比:● PDD表达式:PDD=(Dd/Dd0) ×100%Dd: 一般取最大剂量点,Dmax,当面积和源皮距固定时照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剂量剂量可由此式求得。

40、怎样利用百分深度剂量表进行剂量计算(会算)。

查表:百分深度剂量表。

41、计算题(品字野)43、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射治疗适应症:确诊肺癌可以手术者,但因某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病变局限于一侧肺门和或同侧和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

禁忌症:有大量胸水、心脏侵犯、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麻痹,体质太差难以耐受放射治疗者。

照射范围:包括肿瘤原发病灶、同侧肺门及纵隔。

肺尖癌需包括原发灶、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以及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伴有Pan coast征还应包括与原发灶平行的椎间孔。

布野方法:应超过病变范围1-2cm,纵隔照射野上界支胸廓入口,下界达隆凸下5-6cm;通常采用前后两野对穿照射,当肿瘤量达4000cGy后改为斜野或侧野水平照射;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应行锁骨上照射。

剂量分割:鳞癌总量为60-70Gy, 30-35次,每日1次,每次 2Gy,每周5次。

腺癌总量为70-80Gy, 35-40次,每日1次,每次2Gy,每周5次。

肺癌放疗主要并发症:放射性肺炎、脊髓损伤。

44、食管癌:定义:是指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易患因素、地域分布:哪里高发?相关因素: 与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大量吸烟,饮酒,进食速度快,喜好热辣食物等相关,居住地种族相关。

流行病学: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31万,为第七位,在我国为第四位。

世界有近一半病例则发生在中国,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发年龄50-65岁,男:女为2:1左右。

食管癌大体分型?※早期:充血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

※晚期: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

典型临床表现?※早期不典型表现:吞咽梗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嗳气。

※晚期表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梗阻及吐泡样黏液,胸骨疼,消瘦,出血。

食管癌诊断手段?诊断:早期诊断至关重要,80-90%为中晚期病例。

X线钡餐造影、CT检查、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淋巴结活检食管癌根治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KPS>70分;无完全梗阻,尚能较顺利的进流食或软食;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小于8cm,无出血、食管穿孔等影像学征象,无明显的胸背痛;无声音嘶哑、远处转移及内科的严重合并症;首程放射治疗;早期食管癌拒绝手术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