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尾矿库勘察报告
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绘制工程地质勘察平面图
1
张
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
9
张
含隧洞
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
9
孔
绘制浅井地质柱状图
4
个
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份
2 库区自然地理
2.1 位置交通
库区位于××省××市××县××乡高坎子村××河北侧青铜
沟内, 在县城东北约一百公里处。库区南侧有一条简易(砂石)公
路——××公路向东 30 余公里与××乡、××镇相连,向西近 40 公
里至××镇与××至××铁路相接。拟建尾矿库位于青铜沟之小青铜
沟之内,其内不能通车,仅有一羊肠小道从沟底蜿蜒而上,向下距可
通车之处约 2 公里,勘察施工甚为不便。
2.2 地形地貌
拟建尾矿库及排水隧洞穿越地段(即库区)属××岭南麓剥蚀中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有无导致滑动(滑坡、崩塌)的软弱岩(土)层、软弱结构 带,及其分布和岩土性质。
5.查明建库后对 750 采矿平巷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评价,特别 对确保 750 平巷采矿安全性提出所需的工程措施。
下游各布置 2 个勘探点,点距约 30m;在库尾两个排水井位置各布置
一个勘探点,后因增加 1 个连接井,共计 0 个勘探点,勘探点一般
为钻孔,左坝肩因岩石出露良好并形成一个几乎垂直的基岩地质剖
面,故左坝肩勘探点采用浅井,右坝肩因地形很陡,短时期内重型钻
机难以就位,也采用浅井予以揭露地层地质情况,连接井也采用浅井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勘察附图要求 各勘察钻孔点 1:1000 平面图、坝体及地基土层剖面图、钻孔综 合柱状图、土样各试验数据及统计整理表等。 1.3 勘察依据及勘察等级 勘察依据: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技术要求,本次勘察工作量的布 置及所采用的方法、勘察成果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下列规范规程及相 关要求: (1)《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陕西汞锑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寻阳青铜沟汞锑矿选矿车间新
建尾矿设施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设计院·2006 年 9 月 2 日) 勘察等级:拟建尾矿库坝高 35m,属四级尾矿库,其重要性等级 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即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等级为 二级地基(即中等复杂地基),属乙级岩土工程勘察项目。 1.4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勘察的手段采用钻探、井探和地面调查,在钻孔中进行原位 测试和采取岩石和地下水的试验分析样品,实验分析分别外委长安大
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地层,基岩为泥盆系下统西岔河组(D1x)之长 石石英细砂岩、石英细砂岩、粉砂千枚岩及少量砂砾岩,大青铜沟至 青铜沟口的Ⅳ—Ⅳ’隧洞在下游段穿越泥盆系下统公馆组(D1g)之白云 岩。各层岩土特性及分布特征如下:
1、 耕植土(Q4m l) ① 灰褐色~黄褐色,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砂砾组成,夹有 较多碎石,含有机质及植物根系。 主要分布库区在沟底及坡谷,厚度不大,一般在 0.3m 左右,局 部可达 2.0m。 2、碎石土(Q4d l) ② 灰黄色,松散~中密状态,主要系坡积成因,部分为冲积成因, 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碎石大小不等,含块石、漂石(且局部 主要由其组成,如 ZK16 处),成分为长石石英细砂岩、石英细砂岩、 砂砾岩及白云岩,强~中风化状并以中风化状为主。 该层分布在沟底及谷坡,厚度 0.80~8.30m 不等。 3、长石石英细砂岩(D1x)③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学工程勘察研究院岩土工程测试中心及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实验
室进行试验。本次勘察中的拟建尾矿库勘探点数量及其位置由设计院
确定:在坝轴线布置 3 个勘探点,点距约 30m;垂直坝轴线并在其上
钻探 井探 钻孔地下水位测量
131.90/9 7.40/4 18/9
m/孔 m/个 次/孔
11.1 m3
测量放样、定测 重Ⅱ型动力触探试验
13
点
2/2
次/孔
压水试验
4/4
段/孔
采取岩石试样
11
组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尾矿库设 2 道排水隧洞(本报告编号:大沟以下的为Ⅳ—Ⅳ’, 小沟至大沟的为Ⅴ—Ⅴ’),隧洞断面采用城门洞形,宽 B×高 G 分别 为 3.4m×3.4m、2.3m×2.3m,隧洞总长 1466 余 m。排水隧洞从尾矿 库至大青铜沟的汇入点坐标为:X=3664415,Y=36633715,从大青铜 沟至青铜沟口的排水隧道两端坐标为:X=3664128,Y=36633820 和 X=3663495,Y=36633772。
6.上覆土层及风化层的分布厚度与物理力学性质。 7.库区 1/1000 工程地质平面图、纵断面图。 8.岩土(各有代表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实验项目、数据、数 量及要求均按勘察规范进行,软弱土层分别作筷剪和固结筷剪。 二、排水井、隧洞 1.岩性构成、岩层产状、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断层结 构面的产状与力学性质。 2.有无岩石破碎带、软弱结构面及其宽度、分布和岩性特征。 3.有无透水通道或透水层及其透水性。 4.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5.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围岩的坚固系数)。 6.井和隧洞钻探点的工程地质柱状图及沿线的 1/1000 工程地质 纵剖面图。 三、筑坝材料 1、砂、石料场宜在各坝址附近勘察商定,浇混凝土河砂就近调 查商定。 2.砂、石的物理力学性能,其实验项目和要求按有关规范。石 料做干、湿抗压强度实验,并提出软化系数。
揭露至基岩。设计院对大青铜沟拦洪坝勘探点数量亦进行了确定,为
3 个勘探点,根据场地实际地质情况,本次勘察在沟内及右侧坝肩各
布置了一个钻孔,左坝肩布置了一个浅井。
根据设计院任务委托书要求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完成
的工作量如表 1:
完成工作量表
表1
工作内容
数量
单位
备注
工程地质调查
2
(km)2
1:2000
低山区,山脊多呈东西向展布,库区群峰耸立,岗峦叠嶂,植被茂盛,
群山苍翠。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地形起伏很大,地面最低高程约
700.0m,最大高程达 1339.0m。拟建尾矿库在小青铜沟的地面最低高
程为 850.0m,沟谷两侧山坡坡度一般大于 30°,局部地方为悬崖峭
壁(如初期坝的左坝肩山体),基岩出露良好,属中低山陡坡地形。
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3.1 库区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调查勘察成果及前人资料[主要为《××省××县青铜 沟××矿床勘探地质报告》(××省地质矿产局第×地质队·一九八 九年十一),以下简称《矿床勘探报告》],拟建尾矿库内主要分布有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3 水文气象
矿区范围内无较大的地表水体,竹筒河自西向东蜿蜒流经库区南
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侧,于××桥与崖屋河汇合,转向南泄,直入汉江,青铜沟为其支流。 竹筒河流量一般为 0.4 米 3/秒,最大 80 米 3/秒,洪水持续 2~3 天即趋 正常;大青铜沟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一般流量 0.01~0.02 米 3/秒, 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 29 米 3/秒;小青铜沟特征同大青铜沟,流量一 般小于 0.01 米 3/秒,最大流量 0.137 米 3/秒。建矿前,矿区地表水流 自大、小青铜沟流入青铜沟后汇入竹筒河;自建一期尾矿库后,小青 铜沟及其支沟汇水流入大青铜沟后再经现有人工开凿的排水隧洞注 入竹筒河。
在大青铜沟内两条隧洞口的下游设置拦洪坝,坝高 11.5m,坝顶 宽 5.0m,上下游边坡分别为 1:0.4 和 1:0.75,为浆砌石重力坝。
处理后的尾水经排水井通过Ⅴ—Ⅴ’排水隧洞先汇入大青铜沟, 然后,再通过Ⅳ—Ⅳ’排水隧洞排入青铜沟(口),最后注入竹筒河。
1.2 勘察的主要目的及要求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陕西汞锑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寻阳青铜沟汞锑 矿选矿车间新建尾矿设施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本次勘察的目的为: 一、为新建尾矿库提供设计依据。 二、查明排洪系统布置沿线各地层地质情况。 三、查明库区接力裂隙发育情况及渗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查明尾矿库堆存场地对 750 采矿平巷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勘察目的,有如下要求: 一、库区、初期坝坝址及拦洪坝 1.地层岩性构成,地质构造类型、产状及分布规律。 2.断层、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结构面的产状与力学性质。 3.查明库区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渗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