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

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

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

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

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

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

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

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

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

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

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

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节肢动物中也有出现,例如蜜蜂可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工蜂,蚜虫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剩余,繁殖能力很强,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幼体生殖常与孤雌生殖及胎生相关,是指昆虫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卵巢就已经发育成熟,并能进行生殖。

也叫“童体生殖”。

某些寄生吸虫和昆虫的幼虫体内的某些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而能独立长成新的幼虫后产出体外的现象。

例如瘿蝇,就具有这种幼体生殖能力。

幼体生殖同时也是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是一个卵产生2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法。

这种生殖方法常见于膜式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小茧偑科、姬蜂科、蜜蜂科等一部分种类,在捻翅目中也有进行多胚生殖的。

对昆虫而言,这种行为如同鸠占鹊巢,是寄生性的入侵。

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里,而到寄主幼虫将成熟化蛹时,才变成成虫离开寄主。

在一个寄主里可产进1—8个卵不等(随种类而异)。

一次产卵,即可有受精卵可有非受精卵。

前者发育成雌蜂,后者发育成雄蜂。

这些多胚生殖的蜂卵在成熟分裂时极体均不消失,而是集中在卵的一端,继续分裂,逐渐发展成为包在胚胎外的滋养羊膜。

胚胎通过滋养羊膜直接从寄主体内吸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

经成熟分裂后的卵核位于卵的后端与极体相对的一端。

随着一次、再次的分裂,卵的后端就膨大起来。

只分裂一次的,以后就发生2个胚胎,但就已知的种类看,分裂一次的是极少的,大多要经多次分裂,多者可产生1600一1800个子核,以后每个子核形成一个胚胎。

发生胚胎的多少常决定于寄主的承受能力。

多胚生殖可以看作是对活物寄生的一种适应。

除蔓足类和寄生等足类等少数甲壳动物外,多数节肢动物雌雄异体。

个别附肢变化为交配器官,除两性生殖外,还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

许多节肢动物生殖量大,卵黄较少,受精卵很快孵化成幼体。

有的卵含卵黄多,有很好的卵壳保护或受母体保护、孵出时体型与成体相似。

世代间隔在某些昆虫和小型甲壳动物不到 3天,所以一对两性生殖的雌体或一个孤雌生殖的雌体在几周内可产数百万个后代,相反,某些大型冷水虾蟹类4岁或更多年才成熟,隔一年产卵1次。

节肢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除了基本结构相同外,在生活习性、形态机能、生殖方式、发育类型等方面呈现多样性,从而构成了整个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在自然界中广泛的适应性,并且使其在种类和数量上属于优势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