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相与书愤比较

蜀相与书愤比较


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 《书愤》用典明志,运用白描、对比等手法。 白描:“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 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只用名 词不着动词,纯属白描。 对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 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 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 居,年华空老!
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 作者经历:晚年之作 胸怀大志 不得重 用 ——(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不同点: 1.情感:同样写诸葛亮,角度不同,意境情感迥异。 杜甫表达的是对于诸葛亮命运的慨叹,一代将才最终功亏 一篑,抱憾离世,留下的是昔人已逝,风采不再的旷古悲凉。 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 壮志未酬的感触。 陆游作为一个失意的老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诸葛亮 的仰慕。钦佩诸葛亮的将才;羡慕诸葛亮遇到明主,得以大展 宏图,成就事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 业未成的愤懑以及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2.作品风格:杜甫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和二四两联叹 惋) 陆游 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 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情 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