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课程名称:科学道德(就业指导)课程论文题目:试分析当前我国学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姓名:佟超学号:**********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学原理********2016 年 12 月 1 日试论当前学制对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出现,学制也逐渐形成。
学制体现了一国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状况,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近代学制的构建是在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曲折前进的,总体上经历了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等近代三大学制。
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在20世纪初期,美国中小学开始实施“六三三”学制,即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并分为初中和高中各三年的学制。
其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仿效建立起六三三”学制。
壬戌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的教育近代化基本完成,其基本框架一直沿用至今。
这三部学制的相继建立,标志着中学教育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到渐趋成熟。
特别是壬戌学制的诞生在我国中学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壬戌学制的确立到如今,中国的学制经过了几次改革,现在基本确定为“六三三”和“五四三”并行的学制体系。
但我国目前的学制体系让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六三三”学制与“五四三”学制实施混乱,当前学制并不能完全完全适切与当前社会状况与新时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等。
我国一直持续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在新时期进行必要的学制改革,使其能更加适应当前中国的现状和新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重视的。
关键词: 学制;中小学学生;教育改革;学校发展一、研究背景我国目前的学制基本延续了1922年确立的壬戌学制的基本框架,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即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并分为初中和高中各三年的学制。
目前在中国,实行的是在“六三三”学制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而产生的“五四三”学制与“六三三”学制并行的学制制度。
“五四三”学制与“六三三”学制相比较之下虽然区别不大,但因为其教材所使用不同,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也不同,所以对初中和小学的学生还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在目前的我国的部分地区,“五四三”学制和“六三三”学制实施的情况较为混乱,有的地区的学制在“五四三”学制和“六三三”学制之间频繁进行切换,这种情况必然不利于中小学教育的平稳发展和教师的对教材的熟悉,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初级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代中国,随着经济腾飞,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我国的现行学制却与当代的社会形态产生了许多不适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年龄提前,“六三三”学制和“五四三”学制的分段形式与我国当代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不适切;第二,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年龄提前,我国当前学制的分段形式与我国当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情况不适切;第三,当前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发展不均衡的社会现状要求更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学制体系来予以适应。
第四,当前中国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无论是经济发展程度,还是教育发达程度,部分地区都与沿海发达地区具有较大差距,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所以在学制上也不应采取相同的对待态度。
对比美国与日本的学制历史发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与日本“六三三”学制都根据各自国情作出了调整。
其中,世纪年代开始,美国的初级中学逐渐走向衰落,中间学校兴起,美国中小学学制由“六三三”学制占据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以“五三四”、“四四四”为主体,“五三四”、“四四四”“、“六三三、“八四等多种学制并存;日本为解决“六三三”学制的单一模式带来的弊端,引入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形成“六三三”学制为基本学制,“六六”学制为辅助的学制体系。
美国与日本的学制改革历史告诉我们学制应当随着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状况的变化而改变。
我国虽然在学制上进行过改革,但总体来说现行的也只有“五四三”和“六三三”两种学制,从总体上来看两种学制的差别与对学生影响也并不是十分显著,而且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实施混乱等问题,而“六三三”学制在我国于1922年初次实行,距今已有95年,虽然“六三三”学制对当代中国来说仍是最为合理的学制,但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已经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参照美国日本的改革经验,着眼于当前中国的发展状况,对当前学制进行一些调整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来说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
二、我国现行学制的确立198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普及教育,涉及到学制问题;中小学学制准备逐步改为十二年制;今后一段时期,小学学制可以五年制和六年制并存,城市小学可以先试行六年制,农村小学学制暂时不动;教育部应当尽快提出学制改革方案,确定统一的基本学制。
”①这是中央关于学制问题的一个重大决策。
中央这一决定,把我国基础教育的学制总年限规定为十二年。
1981年3月13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在城市试行六年制小学问题的意见》,其中指出:“鉴于普通教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虚肿现象,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师资水平差距较大,教育经费、办学条件还有较多的实际困难,而且重点高中正在逐步进行由二年延长为三年的学制改革,因此,在城市试行六年制小学的工作,必须量力而行。
”鉴于现行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程度己经不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适应,因此,试行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的教学程度原则上和现行五年制小学一样,不再提高。
”②1981年4月17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将中学的学制逐步改为六年,并要求多数地区在一九八五年以前完成由现行的五年制向六年制的过渡。
”为适应改制的需要,教育部同时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要求各地研究执行。
六年制的《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强调指出“中学教育既要重视抓智育,又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和卫生保健工作;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防止克服负担过重现象;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并决定在中学幵设劳动技术课,在高中二、三年级设选修课。
”③这样,我国基础教育的学制除少数地区是“五三三”学制外,基本上又恢复到了文化大革命前的“六三三”学制。
1951年10月,我国颁布了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新学制,从1952年开始实行。
可刚刚实行一年,就因师资水平低,教材不适应而停止了。
以后,一直延用六三学制,也就是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
五四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制度。
现在正在实行的五四制实验始于1981年,在北师大附小以及烟台市所有学校进行的实验。
1989年原国家教委提出,要积极推进五四学制改革实验。
之后,实验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很多地区。
至此之后,全国比较普及的学制就是“六三三”学制和一直在进行改革调①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肓大事记[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36②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 [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1978③中央教育科学研宄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614整的“五四三”学制。
三、我国现行学制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地区“六三三”学制与“五四三”学制实施混乱但在如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份出现了“五四三”制和“六三三”制并行的状况,甚至可能在一所初中当中出现了接受不同小学教育的两批学生。
学制的改变必然带来教材的不同,近年来在我国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区就使用过人教版、苏教版、新课标版等数种不同的教材,教材的频繁更换对于教师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的变化不停地变化教学策略,学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前预习,而且教科书的频繁变化必然会带来教科书资源的浪费。
(二)当前学制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切的表现(1)儿童身心发展提前,当前入学年龄规定缺乏弹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鱼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④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较1987年有了巨大的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发展状况相比较于1987年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前发育的状况,如果再一味地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强制规定儿童的入学年龄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状况的,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普及状况、地域民族风俗等不同也必然会对儿童的入学年龄产生影响,对全国各地区的儿童入学年龄一视同仁的话显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所以对入学年龄应采取更具有弹性的措施。
(2)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较为单一的中小学学制不能满足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和教育虽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仍然存在,甚至具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发达省份地区与欠发达生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差距,严重的经济差距不仅仅影响了各地的教育投入还影响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构成,最终导致人才的需求差异,人才需求的差异又影了教育体制。
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才需求结构不同,因此,应该打破单一的学制制度,允许部分地区、学校选择适合自身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学制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其必然导致农村与城镇的教育水平和对人才的需求不同,这种情况也要求我国理应采取更具有弹性的学制制度。
四、针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的思路(一)以省份为单位统一学制各省份根据本省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确立一种学制,取消一省两种学制甚至多种学制情况出现并长期坚持一种学制,在要求不是十分强烈的情况下不轻易变更学制,不对教材频繁采取调整,根据本省的具体状况,长期选用一种教材,保证中小学教师教学和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稳定。
(二)地方学制允许多种学制形式存在根据前面关于我国对弹性学制的需求的论述可以看到:我国产业结构的多样化需要多样化的学制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我国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教育投入悬殊需要不同的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修订版)[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13学制形式予以适应;我国不同区域的儿童、身心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也需要多样化的学制。
鉴于以上的原因,单一的学制类型是落后的,也是不适应我国当代教育的需要的。
我国一些地方和学校正在实验的“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初、高中六年一贯,二四分段”以及“六三三”学制、“五四三”学制等学制都可以继续实行,国家在保证基本学制的基础上,应当允许各省根据自身的经济、文化、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学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