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软母线压接作业指导书资料

最新软母线压接作业指导书资料

1.11 软母线安装作业指导书1.11.1适用范围适用于500kV及以下变电所软母线及设备引连线施工。

1.11.2 编制依据(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DL 5009.3-1997(3)《变电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程序》(MP17)(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 /T5161.4-2002(5)《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87(6)《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7)《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1.11.3组织措施1.11.3.1 人员组织1.11.3.2 作业组划分(1)软母线制作组:负责软母线挡距测量、瓷瓶串长度测量、导线下料长度计算和安装后的母线弧垂测量,并负责下料、压接。

(2)软母安装组:负责将制作好的母线搬运到位,瓷瓶、金具清点、检查和组装,并负责母线架设、弧垂调整、间隔棒安装及引流线、设备连线安装。

1.11.3.3 人员职责(1)安装总负责人:全面负责本次施工组织和协调工作,并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物资和文明施工负责。

(2)起重指挥:对整个软母安装中的起重机械、工器具准备检验、起重机指挥、并对整个软母吊装组立过程中的安全负责。

(3)技术员:负责现场技术交底,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对施工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4)质检员:熟悉图纸并掌握有关标准规范、程序文件。

负责检查、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检验工作。

(5)安环员:负责对整个软母制作及安装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监督。

(6)作业组长:负责本作业组内的各项工作,并负责对本作业组成员的安全监护。

.配合质检,负责施工记录的填写。

(7)压接工:对压接过程质量及安全负责。

并对液压设备的安全使用负责,压接好的产品进行自检。

1.11.4 作业人员资质要求1.11.4.1 安装总负责人(1)有较强的现场组织能力及管理经验;(2)从事本岗位工作6年以上,熟知工作程序,有能够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3)熟知本专业的生产技术和国家标准规范及有关安全环境健康知识。

1.11.4.2 作业组长(1)具有一定的电工、钳工、起重工、焊工基础知识;(2)从事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有独立工作能力;(3)熟悉本专业的生产技术和国家标准规范,掌握有关安全环境健康知识。

1.11.4.3 压接工从事压接工作3年以上,并持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1.11.4.4 技术员(1)具有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从事施工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1.11.4.5 起重指挥(1)具有一定的现场生产技术水平;(2)从事起重指挥工作3年以上,持有劳动主管部门颁发的起重指挥证;(3)熟悉本专业各种规程。

1.11.4.6 质检员(1)有一定的焊接基础知识;(2)熟悉本专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检验标准;(3)从事本专业工作不得少于3年。

1.11.4.7 安环员(1)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2)熟悉各种安全规定和安全专业知识;(3)从事本专业工作不得少于4年。

1.11.5 工作流程1.11.6 工机具及材料配备1.11.7 作业过程1.11.7.1 技术交底开工之前,全体施工人员必须接受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图纸设计特点及意图、工作内容及范围、主要质量要求及保证质量的措施、施工程序及主要施工方案、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等。

1.11.7.2 作业准备(1)场地准备为确保导线尺寸量取的准确性,尽量安排在不妨碍正常通行的路面下料制作,路面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

(2)原材料进场检验a)母线不得有扭结、松股、断股、其他明显的损伤或严重腐蚀等缺陷;扩经导线不得有明显的凹陷和变形。

b)采用的金具除应有质量合格证外,还应进行下列检查:规格应相符,零部件配套齐全。

c)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锈蚀、滑扣等缺陷,锌层不应剥落。

d)金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毛刺凸凹不平之处。

悬垂线夹的转动应灵活。

e)软母线与金具的规格和间隙必须匹配,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11.7.3 档距测量首先测量出软母线的档距,然后再计算出导线的放样长度。

母线放量的计算公式为:△L=8f2/3L式中:△L-----计算放量f----- 母线设计弧垂L----- 档距实测值我们再根据测量出的尺寸,计算放线长度:L1=L-2L+△L式中:L1-----导线下料长度L-----金具瓷瓶串长度1.11.7.4 导线的架设施工(1)导线切割长度的测量我们将采用集中放线,统一压接的方法,以提高施工进度。

由于导线截面积大,单位长度内导线重,为防止磨损,地面应铺地毯。

为节省人力,大截面导线用1t卷扬机牵引施放。

在量导线的场地上首先标上25m、50m基准线,这样切割时可以减小人为的误差,测量精确度高,缩短测量时间。

导线严格要求拉直后用钢卷尺测量,用切割机切割(见下图)。

(2)导线的液压连接施工液压连接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对施工工艺要交底,实行严格的压接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

a)压出的截面形状应为正六角。

b)调整好压接机口内模具位置,调节导线位置,使它与压接机内的套管处于同一轴心上。

当模具在挤压耐张线夹或设备线夹时,要把持住线夹端部,在压接过程中一但出现弯曲现象,就应朝变形相反的方向压接。

当进行下一模压接时,要重复压接上一段最后的三分之一部分,为避免压接部分弯曲,在开始几模内,要重复压接上一模的一半。

c)线夹压接好后,要把出现的毛刺挫平,以避免运行放电。

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把压接后弯曲的线夹调直。

d)需要压接部分,要清洁干净,并涂上电力脂。

线夹要穿到位,压接方向不能错。

压接后的钢芯要刷防腐漆。

在整个压接过程中,要用工具保持导线轴线始终处于压接管的轴心上。

e)耐张线夹的压接方向和步骤(见下图)。

1、钢芯2、钢锚、3、导线4、铝管耐张线夹钢锚施压图1、钢芯2、钢锚、3、导线4、铝管5、引流板耐张线夹铝管施压图(a)1、钢芯2、钢锚、3、导线4、铝管5、引流板耐张线夹铝管施压图(b)注:如铝管未画有起压印记N时,可自管口向底端量Ly+f处画印记N。

K——钢芯铝绞线铝、钢截面积比;D——钢芯铝绞线外径(单位:mm);F——管口拔梢部分长度。

1.11.7.5 导线的架设(1)导线的试拉:为了保证大跨距软母线驰度符合要求,减少因为档距测量、计算和导线的施放、压接等过程中的误差,在大批量施工前应首先试拉一相耐张段(取中相试拉),测量出弛度,找出误差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后,方可成批施放、压接。

(2)大跨距软母线架设:大跨距软母线一般档距长,导线重,宜采用2台卷扬机挂牵方式。

各牵引导线的一侧,同时起动,在导线离开地面时,小吨位卷扬机首先把一侧绝缘子串挂好,再用大吨位卷扬机牵引另一侧,这样避免了导线与地面磨擦。

小吨位卷扬机在起吊过程中,承担一串瓷瓶和一半母线的重量,还承担导线离地面时需要的小张力。

大吨位卷扬机配合吊起导线另一侧,最后完成导线的牵引紧线(500kV跨线安装时用3t和5t配合)。

为了防止过牵引拉弯横梁,用钢丝绳从横梁下面的钢管绕过,放到上面钢管的另一侧,然后挂上滑轮,这样整个横梁都受力 (见下图)。

为了避免钢梁受力变型,关键是控制横梁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受力不超过设计允许值。

在施工中建议取α=45°,可以有效地减轻横梁受力且牵引钢丝绳不至于太长。

(3)驰度测量:三相弧垂应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

(4)注意事项a)紧线中过牵引力与施工方法有关,一般采用45°紧线角。

b)悬挂绝缘子捆绑方式按照常规施工方法(一般在第3、第4瓷瓶之间)。

为了防止过牵引,拉弯紧固点瓷瓶,在挂点两边均放入和瓷瓶间距一样大小的木块。

c)每一档内首先要求挂中相,后挂边相,注意横梁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停止施工。

d)导线架设前,均压环在地面组装调整,以减少高处作业量。

间隔棒可在导线起吊过程中安装。

也可在导线挂好后用高空作业车协助安装,但安装位置应在地面时就做记号。

e)母线在起升前,应再次检查瓷瓶串所有穿销、朝向、弹簧销是否配齐,并将瓷瓶串擦净。

1.11.7.6 分裂导线间隔棒、均压环安装(1)间隔棒的安装: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安装跨线、引下线和设备间连线的间隔棒。

为减少高处作业的几率,提高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可在地面根据安装间距用记号笔做好记号,在导线带上小张力时安装,并根据实际情况收放调整环来使导线达到平衡。

(2)均压环的安装:一般500kV耐张段均安装有均压环,在导线架设前一起装好拉上。

1.11.7.7 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1)软母线不得有扭结、松股、断股、其他明显的损伤或严重腐蚀等缺陷,扩径导线不得有明显的凹陷和变形。

所有金具应与设计规格相符,金具表面光洁,无裂纹、伤痕、砂眼、锈蚀、缺焊等缺陷。

钢制件镀锌层完好,金具压接好以后要进行外观检查,绝缘子表面无掉碴、损坏现象。

(2)所有绝缘子应逐片擦拭干净,逐片做耐压试验。

(3)瓷瓶串及金具螺拴的穿入方向应一致,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穿入,其它由里向外穿入。

绝缘子钢帽碗口的方向应向上,悬垂串钢帽碗口朝向母线侧。

(4)各种销子应安装齐全,开口销针的开口夹角宜为60~90度,开口销针不得有折断,裂纹现象。

(5)扩径空心导线的弯曲度,不应小予导线外径的30倍。

(6)导线的驰度应符合设计,同一档距内三相的弧度应一致,相同布置的支线宜有同样的弯度和驰度。

(7)线夹螺栓必须均匀拧紧,紧固U型螺栓时,应使两端均衡,不得歪斜,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8)接引线时勿使电器端子受额外应力,接触面连接紧密。

导线金具装置应无显著的棱角,以防尖端放电。

(9)软母线与线夹连接应采用液压连接或螺栓连接(按照设计)。

(10)软母线和组合导线在档距内不得有连接接头,并应采用专用的线夹在跳线上连接;软母线经螺栓耐张线夹引至设备时不得切断,应成为一整体。

(11)放线过程中,导线不得与地面摩擦,并应对导线严格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a)导线有扭结、断股和明显松股者。

b)同一截面处损伤面积超过导线导电部分总面积5%。

轻微擦伤处都应用非硬质器具或0号以上细砂纸磨光。

c)新型导线应经试放,确定安装方法和制定措施后方可全面施工。

(12)切断导线时,端头应加临时绑线,断面应整齐、无毛刺,并与线股轴线垂直,压接导线前需要切割留有钢芯的铝线,严禁伤及钢芯,临时绑线最后应拆除。

(13)当软母线采用钢制各种螺栓型耐张线夹或悬垂线夹连接时,必须缠绕铝包带。

其绕向应与导线外层铝股的绕向一致,两端露出线夹口不应超过10cm,且其端口应回到线夹内压住。

(14)当导线采用压接型线积连接时,导线的端头伸入耐张线夹或设备线夹的长度应达到规定的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