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新能源解读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新能源解读


11
存储数据可加密。
完整性
准确性
不可否 认性
车辆数据的采集、解析、存储均应 完整、准确,保证数据的可追溯。
存储、上报内容即视为 认可数据,不可否认
12
1 • 日期与时间 2 • 数据采集 3 • 数据存储 4 • 数据传输 5 • 数据补发 6 • 注册与激活 7 • 独立运行功能 8 • 远程控制功能
2
按照企业是第一责任主体的思路,构建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 的体系架构。
所有数据均按照直接上传到企业平台,然后转发到公共平台 的技术方式。公共平台内亦按照平台交换协议,逐级上报。
公共平台
电动汽车 车载终端
车与平台 通信协议
平台交换 通信协议
企业平台
3
数据基本要求:GB/T 32960.3 数据上报最低时间间隔:30s,故障时1s 车载终端的通信协议可由企业自定义。 企业可根据自身安全监测要求,进行数据扩项或提高频率。
平台间应存在连接情况校验方式,确保数据可以进行实时传输,当平台 连接出现中断时,应进行本地存储并在连接恢复后进行数据补发。
静态数据可以进行离线传输或通过本标准自定义数据进行传输。 平台间通讯应进行登入及登出操作,用于及时判定平台间通讯是否为正
常断开。
24
应由客户端平台发送平台登入报文(参见表25)。 服务端平台应根据平台相关静态信息对客户端平台登录数据进行相关
如客户端平台如因特殊原因需暂 • 应发送平台登出报文(参见表26),并在连接恢复时 时断开与服务端平台的连接 补发连接断开期间数据。
如服务端平台因特殊原因需暂时 • 应提前30分钟发送登出报文给各服务端平台。 断开与服务端平台的连接
25
平台间车辆数据信息传输 客户端平台收到登入成功应答后方可传输车辆数据信息到服务 端平台。 服务端平台应对客户端平台发送的每一条车辆数据报文进行应 答。如可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如消息中间件)确保每条数据都 正常送达,则对于车辆实时数据(命令标识0x02)中的正确数 据可不做应答处理。 车辆登入、登出数据作为车辆运行信息判定条件,必须进行传 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B/T 32960.3 附录B
GB/T 32960.3 附录B拓展 或企业自定义数据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平台
能力验证
新能源汽车
数据实时传输
企业监测平台
5
数据采集内容
5.3.2公共平台从企业平台获取车辆行驶、充电等运行数据,进行监管和 相关数据分析。 5.5 动力蓄电池单体电压及温度数据要求 在车辆出现GB/T 32960.3规定的3级故障或报警时,整车企业应具备提供 动力蓄电池单体电池电压和各个电池包探针温度数据的能力,确保故障 相关数据的完备。
2 3
命令单 命令标识 元 应答标志
BYTE BYTE
命令单元定义见6.3。
当传输车辆数据时,应使用车辆VIN,其字
4
唯一识别码
STRING 码应符合GB 16735的规定。如传输其他数
据,则使用唯一自定义编码。
0x01:数据不加密;0x02:数据经过RSA
21
数据单元加密方式
BYTE
算法加密;0x03:数据经过AES128位算法 加密;“0xFE”表示异常,“0xFF”表示
校验,先校验后解密。
29
起始符与校验码
起始符与校验码是本标准中报文边际界定符号,其中起始符( 0x23 0x23)在报文中并无解析意义,仅作为报文起始标记存在,校 验码作为报文终止标记存在,通过将除校验码以外的完整报文进行异 或校验获得。 * 若报文采用数据加密方式,应对数据单元先进行加密,然后再生成 校验码,服务端平台应对报文先校验,然后再对数据单元进行解密。
第三部分:通信 协议及数据格式
监测体系架构与功能 说明
终端功能要求与技术 条件
平台、终端的通信协 议、数据内容与格式
10
规定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车载终
端的


适用于

车载终端。
集成设计在车辆其他装置或系统的车载终端; 单独设计为独立的装置或系统的车载终端。
与车辆显示系统集成
独立的车载终端
恢复正常时,空闲时间内完成补发数据上报; 补发上报数据应为7日内通信链路异常期间存储的数据。
17
独立运行
4.2.7 独立运行 车载终端在外部供电异常断开后,仍可以独立运行,且至少保障外部供电 断开前10min的数据上传到企业平台。
自动休眠机制
18
基本电气产品技术要求
项目
要求
过电压性能
符合GB/T 28046.2-2011中4.3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13
时间和日期
4.2.1 时间和日期 车载终端应提供时间和日期。时间应精确到秒,日期应精确到日。 与标准时间相比时间误差24h内±5s。
企业平台应 提供准确的
时钟源
与企业 平台校

终端自 带时钟
数据上传 及时,时 钟准确
时钟准确 率高
与定位系 统校时
注:时钟准确性影响数据传输的校对,并影响数据传输的延迟率判
该内容上报方式为非实时传输数据,而是触发数据,一般以 人工上报为主,应由公共平台进行开放的接口或程序,便于 企业上报。
8
公共平台要求
(1)整车企业信息维护与审核; (2)故障与报警的处置措施、处置进度和处置结果上报; (3)具备车辆运行数据、故障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 (4)与上一级公共平台的信息上报功能。
基本原则:公共平台仅抽样采集车辆数据,不对车辆下发任何修改指 令,均由企业平台进行处理。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平台
能力验证
新能源汽车
数据实时传输
企业监测平台
指令下发
1、终端更新、参数设置等指令 2、抽样开启、关闭等调用指令
建议采用双链路传输模式,确保抽样时企业链路的保持。
16
数据补发
4.2.5 数据补发 当通信异常时,车载终端应将采集的实时数据存储到本地存储介质中,等 待通信恢复正常后进行实时数据的补发,补发数据及方式应符合GB/T 32960.3—2016的相关要求。
由于车辆不可避免3级故障的产生,动力蓄电池单体电池电压 和各个电池包探针温度数据也应包含在企业平台数据采集范 围内,亦表明企业的数据上传的能力验证中,也需要对此项 内容进行考核,以确保3级故障回溯跟踪时的数据完整性。
6
报警功能
5.2.2 企业平台应具备车辆故障监控和安全报警的功能。根据 可能对车辆造成的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对故障和报警进行分 级管理,不同的级别应设置相应的处置措施。
《通知》要求:地方监测平台建设参照《电动汽车远程服务 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32960)国家标准,不得在国 家标准之外随意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同时应当做好地方监测 平台数据保密工作,确保信息安全。
9
GB/T 32960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车载 终端
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性能 符合GB/T 28046.2-2011中4.5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反向电压性能
符合GB/T 28046.2-2011中4.7的第2种情况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耐机械振动性能
符合GB/T 28046.3-2011中4.1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耐机械冲击性能 外壳防护性能 低温性能
如客户端平台未收到应答,应每间隔一分钟重新执行登入操作,若连续3次无应 答,应间隔30分钟后继续重新连接。 27
一 指导范围 二 连接及通讯方式 三 四 附录说明
28
数据包结构说明
起始字 节
定义
数据类 型
描述及要求
0
起始符
STRING
固 定 为 ASCII 字 符 ‘##’ , 用 “0x23, 0x23”表示。
26
平台间车辆数据信息传输
服务端平台应根据车辆相关静态信息对客户端平台发送的车辆数据进行相关校 验,并依据校验结果进行应答。
如车辆报文内容与记录的车辆静态数据不匹配,服务端平台应发送应答错误 (应答标识为0x02)或不应答。
如客户端平台收到应答错误,应及时与服务端平台进行沟通,对登入信息进行 调整。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车载 终端
第三部分:通信 协议及数据格式
监测体系架构与功能 说明
终端功能要求与技术 条件
平台、终端的通信协 议、数据内容与格式
20
一 二 连接及通讯方式 三 内容解析 四 附录说明
21
范围
电动汽车指使用电能驱动的所有车辆,包含油电混动及 双源无轨车辆。
各级地方政府监测平台应采用本标准进行数据采集,并 按照本标准上传车辆数据到国家监测平台。
不应低于1次/s
采集到的数据按1s采集 缓存30s
采集到的数据按1s采集 1s存储
至少保存7天历史数据,便于数据未准确上传的补发; 按照GB/T 32960.3规定数据项进行数据采集,若CAN总线未能采
集的数据项,应在终端上进行计算产生,不建议通过平台计算。
15
数据传输
4.2.4.1车载终端应具有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发送到企业平台的功能。 4.2.4.2车载终端上传到企业平台实时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及数据种类应符 合GB/T 32960.3—2016的相关要求。
自动按照1s的周期,
上报故障点前后30s的数据
车辆自身具备一定的 数据辨别能力,并按 需进行数据的上传。
车辆按照1s本地存储, 平台判断故障点后向 终端发送指令获取。
车辆按照1s进行数据 上报。
由VCU判断,终端处 理,要求高
数据有一定滞后性且 存在无法获取的风险。
数据压力大 7
故障处置上报
5.3.1公共平台应具备整车企业使用的信息录入及维护功能, 用于企业录入车辆静态信息以及上报故障与报警的处置措施、 处置进度和处置结果。公共平台应对企业录入信息进行审核。 5.3.2公共平台从企业平台获取车辆行驶、充电等运行数据, 进行监管和相关数据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