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4柳永词两首

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4柳永词两首

人 教 版 语 文
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第二单元
《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全词围绕“伤离别”
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
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像,重在刻画心理。层层深入,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感人至深。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苏轼的词也选了两首,一首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 教 版 语 文
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其传,事迹散见笔记、
方志。
第二单元
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所
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余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
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 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人
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 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 上一场文化浩劫。
第二单元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
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
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 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 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竹帛烟销”是实写,有 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帝 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
人 教 版 语 文
【命题分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第二单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题为“春暮西园”,点明诗中
所写是暮春之际的西园景色。开头两句写芳草绕着绿地,
水面映着晴空,这春天的雨洗尽了天空,也扫荡着春色, 现在是暮春了。作者描写的虽是暮春景色,但却展现出一
片勃勃生机。明丽的色彩、清澈的水波,无不给人以赏心
第二单元
【答案】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
也可抓住“满”“过”和“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 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 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 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 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设置这个单元,目的在于了解几个词作大家及其代表
作品,并重点了解词的两大风格流派。
婉约派出现得较早。以唐温庭筠为鼻祖的五代“花间 派”的一些词已开其端,宋初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父子 至柳永的词奠定了该派的基础,至秦观、李清照则登峰造 极,而南宋姜白石的词,又在音律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婉约派的主要特点是:题材较狭窄,一般不超出伤离 送别、儿女恋情之类;多用含蓄委婉、蕴藉比兴的表现手 法,曲折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格律形式也较严密。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
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了祸乱的根源,以
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 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
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
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 间。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上片借歌颂孙权、刘
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宏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
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 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醉花阴》
这首词写重阳节独守空闺、思念离人的苦状,成功地刻画 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妇形象,历来被视为宋词中的佳作。 《声声慢》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抒发的是她后半生饱经忧 患的身世之感。
作家。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展开联想与想像,体味作品的意境美。 4.从“知人论世”的角度,体会每首词所表现出的思
人 教 版 语 文
想感情,并用心灵去感受,使自己受到性情的陶冶和艺术
的感染。 5.分析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 方面的区别。
第二单元
内容提要
柳永的词课本中选了两首。《望海潮》是柳永词中被
第二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1.了解柳永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2.分析这两首词的表达手法,鉴赏其艺术魅力。 3.理解这两首词的思想感情。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1.读准字音 参差(cēncī) 珠玑(jī) 嬉嬉(xīxī) 重(chó nɡ)湖
人 教 版 语 文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
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
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 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
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
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讽侃的口吻,包 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 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 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 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 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贾谊《过秦论》: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
人 教 版 语 文
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定风波》通过对途中遇雨这件生活中的小事的记叙
和议论,表现了词人谪居时旷达平和的人生态度。词人即
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读来令人深受启发。
豪放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辛弃疾,课本也选取了他的
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词 的上片写景抒情,下片言志,表达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 流逝、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
人 教 版 语 文
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 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第二单元
都门帐饮:在都城汴京的城外,设帐置酒送别。帐,
篷帐。 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 暮霭:傍晚的云气。
人 教 版 语 文
经年:年复一年。
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
悦目的感觉。后面两句作者写道:也许你会感叹春花的凋 谢,这不,邻家花朵给暮春的雨摧折得零落满地了,但西
人 教 版 语 文
园的菜畦,菜花正香,蝶舞蜂狂,飞得正欢,这暮春时节,
不也情趣盎然吗?作者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 “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这首小诗,借景抒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暮春之景的 喜爱之情,浸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首是《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视为豪放
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写的。词中借 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然后写它的险要形
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 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 慨,揭示全词主旨。
广泛传诵的名篇。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 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 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 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 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 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 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入词人的笔下,词人借以描绘出
人 教 版 语 文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苏林说:“祖,
第二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2011年高考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人 教 版 语 文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祖龙”指秦始皇。这
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 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 人
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
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 “祖龙者,人之先也。”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 之祖。而今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 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 语韵味。
叠 (yǎn) 罗绮(qǐ) 骤(zhò u)雨
凝噎(yē) 暮霭(ǎi)
第二单元
2.解释词语
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帏幕。 卷霜雪: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 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长亭,古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
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
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 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
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的艺术手法。 【注】 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②山东:崤函以东,一 说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即战国末年秦以外六国的地盘。
相关主题